一种轮胎胎圈预置装置及轮胎胎圈装卸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568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胎胎圈预置装置及轮胎胎圈装卸系统,属于轮胎成型机技术领域。其中,轮胎胎圈预置装置包括横梁和胎圈预置器,横梁上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一胎圈接收工位、第二胎圈接收工位和胎圈卸载工位。胎圈预置器设置在横梁下方且可沿横梁的延伸方向移动,胎圈预置器能够在第一胎圈接收工位或第二胎圈接收工位上接收胎圈并将胎圈输送至胎圈卸载工位。其中,轮胎胎圈装卸系统包括上述轮胎胎圈预置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横梁上第一胎圈接收工位和第二胎圈接收工位两个上料工位的设置,当一个上料工位出现故障时,还可以使用另一个上料工位进行上料,避免了设备的停机。

A tire bead presetting device and tire bead loading and unload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ire bead presetting device and a tire bead loading and unloading system, which belo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ire forming machine. The tire bead presetting device includes beams and bead presetters, and the beams are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bead receiving station, the second bead receiving station and the bead unloading station along its extension direction. The bead presetter is arranged under the beams and can move along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of the beams. The bead presetter can receive the bead at the first or second bead receiving station and deliver the bead to the bead unloading station. The tire bead loading and unloading system includes the tire bead presetting device.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first bead receiving station and the second bead receiving station on the cross beam are arranged for two feeding stations. When one feeding station fails, another feeding station can be used for feeding, thus avoiding the shutdown of th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胎圈预置装置及轮胎胎圈装卸系统
本技术涉及轮胎成型机
,尤其涉及一种轮胎胎圈预置装置及轮胎胎圈装卸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轮胎成型机上,轮胎胎圈的上料方式有两种。其中一种为,钢圈预置器移动至轮胎成型机前侧的待安装位置,工人手动将钢圈安装至胎圈预置器上。另一种为,钢圈预置器移动至后侧的待安装位置,利用机械手夹持钢圈自动安装至胎圈预置器上。对于上述两种的上料方式,现有的轮胎成型机上只能择一选用设置,即只能使用手动安装钢圈(人工装载)或只能使用自动安装钢圈(机械装载),使得轮胎成型机只具有一个上料工位。从而使得轮胎成型机的功能单一,用户选择性自由度不高,单一的上料功能出现故障时,轮胎成型机必须停机检修,浪费时间,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胎圈预置装置及轮胎胎圈装卸系统,具有两个上料工位,能够避免由于设置一个上料工位时发生故障而引起的设备停机。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轮胎胎圈预置装置,用于接收并卸载胎圈,包括:横梁,所述横梁上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一胎圈接收工位、第二胎圈接收工位和胎圈卸载工位;及胎圈预置器,设置在所述横梁下方且可沿所述横梁延伸方向移动,所述胎圈预置器能够在所述第一胎圈接收工位或所述第二胎圈接收工位上接收所述胎圈并将所述胎圈输送至所述胎圈卸载工位。作为优选,所述胎圈卸载工位位于所述第一胎圈接收工位和所述第二胎圈接收工位之间。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胎圈接收工位为人工安装胎圈位置或者自动安装胎圈位置,所述第二胎圈接收工位为人工安装胎圈位置或者自动安装胎圈位置。作为优选,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能够限制所述胎圈预置器仅在所述第一胎圈接收工位和所述胎圈卸载工位切换,或者,所述限位组件能够限制所述胎圈预置器仅在所述第二胎圈接收工位和所述胎圈卸载工位切换。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模块和第二限位模块;所述第一限位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的固定座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在所述固定座上转动时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所述第二限位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的固定座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转动座,所述第二限位模块的所述转动座在所述固定座上转动时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所述第一限位模块的所述转动座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所述第二限位模块的所述转动座处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胎圈预置器能够在所述第一胎圈接收工位和所述胎圈卸载工位之间切换;所述第一限位模块的所述转动座处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所述第二限位模块的所述转动座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胎圈预置器能够在所述第二胎圈接收工位和所述胎圈卸载工位之间切换。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模块还包括接近开关和检测板;所述接近开关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检测板安装于转动座上,所述转动座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处时,所述检测板能够触发所述接近开关,所述转动座处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处时,所述接近开关处于未触发状态。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模块还包括张紧弹簧,所述张紧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转动座。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模块还包括限位器,所述限位器固连于所述转动座,所述胎圈预置器上设置有定位块;当所述转动座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处时,所述定位块能够抵靠所述限位器,以使所述限位模块处于限位状态。作为优选,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横梁上的驱动组件,所述胎圈预置器可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沿所述横梁的延伸方向移动。作为优选,所述横梁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胎圈预置器固连于所述滑块。一种轮胎胎圈装卸系统,包括上述的轮胎胎圈预置装置以及胎圈自动安装机构和胎圈自动卸载机构,所述胎圈自动卸载机构设置在所述横梁的下方,所述胎圈自动卸载机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胎圈夹持环,所述胎圈夹持环分别与所述胎圈预置器的前后两侧相对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横梁上设置第一胎圈接收工位和第二胎圈接收工位作为胎圈上料工位,当一个上料工位出现故障时,还可以使用另一个上料工位进行上料,有效保障了设备的持续作业能力,避免了由于设置一个上料工位时发生故障而引起的设备停机;便于用户根据自身实际选取对应的上料方式,提高上料的适用度,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轮胎胎圈预置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轮胎胎圈预置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轮胎胎圈预置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轮胎胎圈预置装置仰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限位模块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限位模块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轮胎胎圈预置装置在一个上料工位上料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轮胎胎圈预置装置在另一个上料工位上料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横梁;11、滑轨;12、滑块;13、挡板;2、胎圈预置器;21、定位块;22、缓冲块;3、限位组件;31、第一限位模块;32、第二限位模块;311、固定座;312、转动座;313、接近开关;314、检测板;315、张紧弹簧;316、限位器;317、手柄;4、驱动组件;41、驱动电机;42、同步轮;43、同步带;100、第一胎圈接收工位;200、第二胎圈接收工位;300、胎圈卸载工位;400、胎圈自动安装机构;410、平台;500、胎圈自动卸载机构;501、胎圈夹持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请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胎胎圈预置装置,用于接收并卸载胎圈,包括:横梁1、胎圈预置器2、限位组件3和驱动组件4。请参见图1所示,其中,横梁1上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一胎圈接收工位100、第二胎圈接收工位200和胎圈卸载工位300。胎圈预置器2设置在横梁1下方且可沿横梁1的延伸方向移动,胎圈预置器2能够在第一胎圈接收工位100或第二胎圈接收工位200上接收胎圈并将胎圈输送至胎圈卸载工位300。限位组件3能够限制胎圈预置器2仅在第一胎圈接收工位100和胎圈卸载工位300切换,或者,限制胎圈预置器2仅在第二胎圈接收工位200和胎圈卸载工位300切换。驱动组件4安装于横梁1上,胎圈预置器2可在驱动组件4的驱动下沿横梁1的延伸方向移动。请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中,通过在横梁1上设置第一胎圈接收工位100和第二胎圈接收工位200两个上料工位,因此,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多胎圈上料的选择。同时,当一个上料工位出现故障时,还可以使用另一个上料工位进行上料,有效保障了设备的持续作业能力,避免了由于设置一个上料工位时发生故障而引起的设备停机。请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胎圈卸载工位300位于第一胎圈接收工位100和第二胎圈接收工位200之间,第一胎圈接收工位100为人工安装胎圈位置,第二胎圈接收工位200为自动安装胎圈位置。除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胎圈预置装置,用于接收并卸载胎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所述横梁(1)上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一胎圈接收工位(100)、第二胎圈接收工位(200)和胎圈卸载工位(300);及胎圈预置器(2),设置在所述横梁(1)下方且可沿所述横梁(1)延伸方向移动,所述胎圈预置器(2)能够在所述第一胎圈接收工位(100)或所述第二胎圈接收工位(200)上接收所述胎圈并将所述胎圈输送至所述胎圈卸载工位(3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胎圈预置装置,用于接收并卸载胎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所述横梁(1)上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一胎圈接收工位(100)、第二胎圈接收工位(200)和胎圈卸载工位(300);及胎圈预置器(2),设置在所述横梁(1)下方且可沿所述横梁(1)延伸方向移动,所述胎圈预置器(2)能够在所述第一胎圈接收工位(100)或所述第二胎圈接收工位(200)上接收所述胎圈并将所述胎圈输送至所述胎圈卸载工位(3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圈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卸载工位(300)位于所述第一胎圈接收工位(100)和所述第二胎圈接收工位(20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胎圈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胎圈接收工位(100)为人工安装胎圈位置或者自动安装胎圈位置,所述第二胎圈接收工位(200)为人工安装胎圈位置或者自动安装胎圈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圈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组件(3),所述限位组件(3)能够限制所述胎圈预置器(2)仅在所述第一胎圈接收工位(100)和所述胎圈卸载工位(300)切换,或者,所述限位组件(3)能够限制所述胎圈预置器(2)仅在所述第二胎圈接收工位(200)和所述胎圈卸载工位(300)切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胎圈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3)包括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模块(31)和第二限位模块(32);所述第一限位模块(31)包括设置在所述横梁(1)上的固定座(311)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311)的转动座(312),所述转动座(312)在所述固定座(311)上转动时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所述第二限位模块(32)包括设置在所述横梁(1)上的固定座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转动座,所述第二限位模块(32)的所述转动座在所述固定座上转动时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所述第一限位模块(31)的所述转动座(312)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所述第二限位模块(32)的所述转动座处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胎圈预置器(2)能够在所述第一胎圈接收工位(100)和所述胎圈卸载工位(300)之间切换;所述第一限位模块(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萨驰华辰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