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心苷类活性化合物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5350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心苷类活性化合物的脂质体制剂,该脂质体以氢化大豆卵磷脂、聚乙二醇化磷脂和胆固醇作为脂质材料,首先制备空白脂质体,再利用硫酸铵梯度法主动载药。制备的载药脂质体生物相容性良好,粒径为120‑240nm,且分布均匀。脂质体可以延长强心苷类活性化合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降低给药次数,并能够利用肿瘤组织的高渗透长滞留效应提高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减少对其他组织器官,尤其是心脏的毒副作用,提高强心苷类活性化合物的抗肿瘤效果和临床适应性。

Liposomes of cardiac glycosides and their preparation method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iposome preparation of cardiac glycoside active compound, which takes hydrogenated soybean lecithin, polyethylene glycol phospholipid and cholesterol as lipid materials, first prepares blank liposomes, and then carries drugs actively by ammonium sulfate gradient method. The prepared drug-loaded liposomes had good biocompatibility, with a diameter of 120 240 nm and uniform distribution. Liposomes can prolong the circulation time of cardiac glycosides in vivo, reduce the times of administration,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drugs in tumor tissues, reduce the toxic and side effects on other tissues and organs, especially the heart, and improve the anti-tumor effect and clinical adaptability of cardiac glycosid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强心苷类活性化合物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制剂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强心苷类活性化合物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17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中国肿瘤现状和趋势,世界癌症新发病例中中国约占四分之一,相当于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平均每分钟就有7人确诊罹患癌症。强心苷类化合物主要是从玄参科、夹竹桃科植物中或蟾蜍皮腺分泌物中提取的一种类固醇衍生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线药物。在治疗心衰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强心苷类化合物可有效预防和抑制多种实体瘤,具有广谱抗肿瘤的作用,后期药理实验性研究结果也显示某些强心苷类成分在纳摩尔(nM)的浓度下即可高选择性地抑制人源性肿瘤细胞的增殖,而对正常细胞没有影响。这些研究表明强心苷类化合物是一类极具开发价值的抗肿瘤药物候选物。本课题组前期在蟾毒灵(Bufalin)等蟾毒配基类化合物结构修饰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合成得到系列衍生化合物(蟾毒配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包含该衍生物的组合物、及其用途,CN102532235B;蟾毒灵衍生物、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及用途,CN103570792B)。这些化合物在溶解性、抗肿瘤药效等方面均较原型化合物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部分衍生物的活性较蟾毒灵提高约5-10倍,毒性降低2-6倍,表现出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尽管结构修饰后化合物的活性和副作用都得到较好的改观,但由于强心苷类化合物的作用靶点为Na+-K+-ATP酶,该酶在正常细胞尤其是心肌细胞也有分布,因此高剂量用药后可能会产生心脏毒副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扩大治疗窗口,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给药系统提高药物的肿瘤选择性,减少正常器官组织的分布,起到增效减毒的效果,更好地满足临床应用需要。纳米制剂(1-1000nm)是一种新型靶向制剂,利用肿瘤组织的高渗透长滞留(Enhancedpermeabilityandretentioneffect,EPReffect)效应靶向肿瘤组织,借助肿瘤血管壁间隙较宽、淋巴回流缺失的特点提高并维持肿瘤组织中药物的有效浓度,降低在非肿瘤组织的分布,达到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脂质体(Liposome)是纳米制剂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剂型。它由类似生物膜结构的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药物分子位于脂质体内部空穴或磷脂双分子层间。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易生物降解,几乎没有免疫反应。聚乙二醇修饰的脂质体被称为长循环脂质体或隐形脂质体(Stealthliposomes),这种脂质体与普通脂质体相比含有聚乙二醇(PEG)化的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或其他磷脂的PEG衍生物。PEG修饰的脂质体利用表面形成的立体位阻和水化层避免被血液快速清除,具有更长的体内循环时间,能更好地提高肿瘤的靶向性,降低常规化疗药物易产生的内脏器官毒性、神经毒性、脱发等毒副作用。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DOX),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心脏毒性、骨髓抑制及消化道不良反应等副作用,即可通过制备成脂质体制剂得以缓解。本专利技术旨在制备一种强心苷类活性化合物的脂质体制剂,使其在保留强心苷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同时降低对其他脏器,尤其是心脏的毒副作用。其原理即通过PEG修饰的脂质体改变强心苷类化合物的体内分布行为,避免药物被血液系统快速清除,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利用肿瘤的EPR效应提高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降低心脏中的药物浓度,从而提高抗肿瘤效果,降低心脏毒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强心苷类活性化合物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心脏毒性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明显提高抗肿瘤效果的同时降低心脏毒性的强心苷类化合物脂质体制剂,以及一种工艺简便可行、条件温和易控的脂质体制备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强心苷类活性化合物脂质体,包含强心苷类化合物和膜材,所述膜材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各个组分:氢化大豆卵磷脂46-69%、聚乙二醇化磷脂16-24%、胆固醇15-30%。优选的,所述强心苷类化合物和膜材的质量比为0.08-0.12∶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强心苷类化合物与氢化大豆卵磷脂的质量比为0.14-0.15∶1,胆固醇和氢化大豆卵磷脂的质量比为0.33-0.45∶1,聚乙二醇化磷脂和氢化大豆卵磷脂的质量比为0.26-0.33∶1。其中,所述强心苷类活性化合物选自II1B-01、II1B-02、II1B-03、II1B-04、II1B-05、II1B-06、II1B-07、II1B-08、II1D-01、II1D-03、II1D-04、II1D-06、II1D-07、II1D-08、II1D-09、II1D-10、II1D-11、II1D-12、II1D-13、II1D-14、II1D-15、II1D-16、II1D-19、II1D-20、II1E-01、II1E-02、II1E-03、III1D-02、III1D-03、III1D-04、III1E-01(上述化合物结构式以及制备方法见CN102532235B);以及A01、A02、A03、A04、B01、B02、C01、C02、C03、C04、C05、C06、C07、C08、C0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8、C19、C20、C21、C22、C23(上述化合物结构式以及制备方法见CN103570792B)。作为优选,所述强心苷类活性化合物为II1E-01、II1B-02、II1B-03、II1B-05、II1D-06和A04、B01、B02、C01、C02。所述聚乙二醇化磷脂选自PEG-二肉豆蔻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EG-DMPE)、PEG-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EG-DPPE)、PEG-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EG-DSPE)、PEG-二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EG-DOPE),PEG-二芥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EG-DEPE)、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多臂PEG、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树状PEG等。作为优选,所述聚乙二醇化磷脂为2000PEG-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2000PEG-DSPE)。本专利技术所述强心苷类活性化合物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当所述强心苷类化合物为亲脂性,其脂质体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配方量的脂质材料聚乙二醇化磷脂、胆固醇和氢化大豆卵磷脂,以及强心苷类化合物共同溶于有机溶剂中,加热后缓慢注入相同温度下搅拌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挥发除去有机溶剂后即得脂质体混悬液,超声得均匀粒径后除去外层未包封药物即得强心苷类化合物脂质体。当所述强心苷类化合物为亲水性,其脂质体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配方量的膜材聚乙二醇化磷脂、胆固醇和氢化大豆卵磷脂溶于有机溶剂,采用薄膜分散法成膜,硫酸铵溶液水合,超声匀化粒径,柱层析替换外层溶液后即得空白脂质体;将强心苷类化合物水溶液与上述空白脂质体一起孵育以将药物包封于脂质体内。进一步的,当所述强心苷类化合物为亲水性,其脂质体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有机相的制备:按配方量称取脂质材料氢化大豆卵磷脂、胆固醇和聚乙二醇化磷脂,加入有机溶剂溶解得有机相;(2)水相的制备:取硫酸铵溶解制成硫酸铵溶液;(3)空白脂质体的制备:将步骤(1)中制得的有机相置于旋转蒸发仪上旋转蒸发,以除去其中的有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心苷类活性化合物脂质体,其特征在于,包含强心苷类化合物和膜材,所述膜材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各个组分:氢化大豆卵磷脂46‑69%、聚乙二醇化磷脂16‑24%、胆固醇15‑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心苷类活性化合物脂质体,其特征在于,包含强心苷类化合物和膜材,所述膜材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各个组分:氢化大豆卵磷脂46-69%、聚乙二醇化磷脂16-24%、胆固醇15-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心苷类化合物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心苷类化合物和膜材的质量比为0.08-0.1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心苷类化合物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心苷类化合物与氢化大豆卵磷脂的质量比为0.14-0.15∶1,胆固醇和氢化大豆卵磷脂的质量比为0.33-0.45∶1,聚乙二醇化磷脂和氢化大豆卵磷脂的质量比为0.26-0.33∶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心苷类化合物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心苷类化合物选自II1B-01、II1B-02、II1B-03、II1B-04、II1B-05、II1B-06、II1B-07、II1B-08、II1D-01、II1D-03、II1D-04、II1D-06、II1D-07、II1D-08、II1D-09、II1D-10、II1D-11、II1D-12、II1D-13、II1D-14、II1D-15、II1D-16、II1D-19、II1D-20、II1E-01、II1E-02、II1E-03、III1D-02、III1D-03、III1D-04、III1E-01、A01、A02、A03、A04、B01、B02、C01、C02、C03、C04、C05、C06、C07、C08、C0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8、C19、C20、C21、C22、C2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心苷类化合物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化磷脂选自PEG-二肉豆蔻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EG-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EG-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EG-二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EG-二芥酰基磷脂酰乙醇胺、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多臂PEG、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树状PEG。6.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强心苷类化合物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立宏胡刚乔宏志高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