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线雕整形手术的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55318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线雕整形手术的控制系统,其包括红外扫描器(1)、移动支撑框架(2)、光投射头(4)、控制器(3)、PC机(5)以及由调节器(6)、注射器(7)、弧形框架(8)构成的注射操作模块(9);红外扫描器(1)安装于移动支撑框架(2)上,用于测量被手术者三位轮廓,光投射头(4)用于投射注射位置,控制器(3)用于接收PC机(5)传送的手术操作者的控制是指令,并控制移动支撑框架(2),光投射头(4)和红外扫描器(1)进行工作,调节器(6)接收PC机(5)的工作命令控制注射操作模块(9)进行工作。

A Control System for Line-engraving Plastic Surger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trol system for on-line sculpture and plastic surgery, which comprises an infrared scanner (1), a mobile support frame (2), an optical projector (4), a controller (3), a PC (5) and an injection operation module (9) composed of a regulator (6), a syringe (7) and an arc frame (8); an infrared scanner (1) is mounted on a mobile support frame (2) for measuring the three contours of the operated person, and a light projection. Head (4) is used for projecting injection position. Controller (3) is used for receiving operation operator's instructions transmitted by PC (5), and controls mobile support frame (2), optical projector (4) and infrared scanner (1) to work. Controller (6) receives operation command of PC (5) to control injection operation module (9) to 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线雕整形手术的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整形手术的控制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线雕整形手术的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线雕整形手术也称为埋线美容,是将可吸收的特殊蛋白质线植入在皮肤和皮下脂肪间,利用特定角度的力量,重新拉回下垂的组织,同时激发皮肤和筋膜层,使僵硬或者下垂的肌肉组织重新排列,对皮肤产生提拉的效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线雕整形手术逐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线雕整形手术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但是,目前的线雕整形手术,主要是通过操作医生的手工完成,其中对于埋线位置、埋线深度、埋线提拉角度以及埋线提拉的力量完全凭借医生的手感和经验,因而常常出现埋线位置、深度不佳,提拉角度和力量多大造成美容者术后效果不理想,甚至是出现病理性病变(例如,皮肤表面出现美容线端头、提拉力度过大造成的对皮肤真皮层的损伤等)的问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对于线雕整形手术过程进行数据化的客观控制的控制系统,从而保证在手术操作者实施手术的效果更佳理想,避免出现术后病理性病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对于线雕整形手术过程进行数据化的客观控制的控制系统,从而保证在手术操作者实施手术的效果更佳理想,避免出现术后病理性病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线雕整形手术的控制系统,其包括红外扫描器1、移动支撑框架2、光投射头4、控制器3、PC机5以及由调节器6、注射器7、弧形框架8构成的注射操作模块9;红外扫描器1安装于移动支撑框架2上,用于测量被手术者三位轮廓,光投射头4用于投射注射位置,控制器3用于接收PC机5传送的手术操作者的控制是指令,并控制移动支撑框架2,光投射头4和红外扫描器1进行工作,调节器6接收PC机5的工作命令控制注射操作模块9进行工作。进一步地,调节器6包括信号收发器6-1、信号转换器6-2、拉力控制器6-3、位置控制器6-4、多个抽线马达6-3-1、多个线轴6-3-2、张力检测器6-3-3。进一步地,位置控制器6-4包括角度控制器6-41和间距控制器6-42。进一步地,注射器7至少包括一个张力检测注射器7-0和一个一般注射器7-1;张力检测注射器7-0依次通过张力检测器6-3-3、线轴6-3-2、抽线马达6-3-1连接到拉力控制器6-4;一般注射器7-1依次通过线轴6-3-2、抽线马达6-3-1连接到拉力控制器6-4。进一步地,该控制系统还包括注射操作模块9,该注射操作模块9包括调节器6、安装于弧状框架8上的多个注射器7。进一步地,弧状框架8的两侧表面上为齿条状结构。进一步地,该多个注射器7为3-9个。进一步地,注射器7设置在旋转底座7-11上表面上,该旋转底座7-11的底面固定设置了旋转轴,并且该旋转轴连接于旋转马达7-12上,并且随着旋转马达7-12进行旋转,该旋转马达7-12连接到位置控制器6-4的角度控制器6-41上并接收其控制信号。进一步地,注射器7、旋转底座7-11、旋转轴和旋转马达7-12整体固定安装在平移底座7-13上表面上,平移底座7-13上固定设置有下安装框7-16,该下安装框7-16为从平移底座7-13两侧的侧壁分别向两侧延伸并向下弯折的C型框架,在平移底座7-13的底表面和每个下安装框架7-16的下侧表面之间可枢转地安装了旋转轴,两个旋转轴上分别各自固定了一个齿轮,该两个齿轮分别位于弧形框架8的两侧,并且与弧形框架8两侧的齿条咬合;该旋转轴的末端连接平移马达7-15,该旋转马达7-15连接到位置控制器6-4的间距控制器6-42上并接收其控制信号。进一步地,每个注射器7包括注射器本体7-1、针头7-2以及蛋白线7-3,其中该蛋白线7-3包括位于其前部的顺向倒刺以及位于其后端的逆向倒刺,顺向倒刺用于提拉组织,逆向倒刺用于将提拉后的组织固定。蛋白线7-3缠绕在针头7-2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线雕整形手术的控制系统,能够对于线雕整形手术过程进行数据化的客观控制的控制系统,从而保证在手术操作者实施手术的效果更佳理想,避免出现术后病理性病变。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线雕整形手术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线雕整形手术的控制系统,其包括红外扫描器1、移动支撑框架2、光投射头4、控制器3、PC机5以及由调节器6、注射器7、弧形框架8构成的注射操作模块9。其中,移动支撑框架2用于支撑红外扫描器1、光投射头4和控制器3。移动支撑框架2的下部可以进行沿图1所示的垂直纸面方向(即与被手术者面部从眉毛到下颌的方向相平行)进行移动,在移动支撑框架2的下部上安装了红外扫描器1,其能够随着移动支撑框架2的下部沿着图1所示的垂直纸面方向(即与被手术者面部从眉毛到下颌的方向相平行)进行移动,并且红外扫描器1还以移动支撑框架2的下部的杆状部件为滑轨,沿着图1所示的从左右方向(即与被手术者面部两眼连线的方向相平行)地进行移动。红外扫描器随着支撑框架移动,实现了对被手术者面部整个轮廓的扫描,并且获得被手术者面部三维轮廓的曲线函数F(a,θ,z)=(acosθ,asinθ,z)。具体地,该红外扫描器可以为红外线测距仪或者红外二极管,其能够发射红外线,通过测量红外扫描器发射的红外线反射的时间,能够测量被手术者面部单点据红外扫描器的距离。当红外扫描器随着移动支撑框架2沿着上述的两个方向移动扫描后,能够获得被手术者整个面部的三维轮廓10。该三维轮廓10通过数据线(未示出)传送到PC机5上,操作者在PC机5上标注该三维轮廓10上的需要进行手术的位置(如图1中三维轮廓箭头所指示的一个或者多个区域、或者是三维轮廓中的其他区域);并在该三维轮廓10上设置手术中注射器7需要注射的多个位置,其三维坐标为(a,θ,z)(如图1中三维轮廓10中的点状标记的位置)。PC机5通过数据线将该需要注射的多个位置的信息传送到控制器3,该控制器3控制光投射头4将该注射的多个位置投影到被是手术者面部的表面。光投射头4包括多个可以调节投射方向的光源,该投射多个位置的原理是光投射头4设置有一个投射校准中心,被手术者的面部的特定位置(例如眉心或者鼻尖等位置)对准该校准中心,当手术操作者在PC机5上输入多个注射位置后,PC机5计算出该多个注射位置相对投射校准中心的偏移角度和长度,并将该上述传送给控制器3,控制器3接收到该数据,控制光投射头4中的各个光投射点单元偏移相应的角度来将多个注射位置投射至被手术者面部表面,能够克服传统手术中通过记号笔在被手术者面部进行描画,带来的污染手术创面以及感染风险。该控制系统还包括注射操作模块9,该注射操作模块9包括调节器6、安装于弧状框架8上的多个注射器7。优选地,该多个注射器7可以为3-9个。该弧状框架8的两侧表面上为齿条状结构,从而可以实现与外部齿轮的咬合,从而实现框架导轨的作用。优选地,弧状框架8为相对于水平面略微倾斜的角度,该角度可以为10-30度,从而方便注射器的针头插入皮肤。如图2所示,每个注射器7包括注射器本体7-1、针头7-2以及蛋白线7-3。其中该蛋白线7-3包括位于其前部的顺向倒刺以及位于其后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线雕整形手术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红外扫描器(1)、移动支撑框架(2)、光投射头(4)、控制器(3)、PC机(5)以及由调节器(6)、注射器(7)、弧形框架(8)构成的注射操作模块(9);红外扫描器(1)安装于移动支撑框架(2)上,用于测量被手术者三位轮廓,光投射头(4)用于投射注射位置,控制器(3)用于接收PC机(5)传送的手术操作者的控制是指令,并控制移动支撑框架(2),光投射头(4)和红外扫描器(1)进行工作,调节器(6)接收PC机(5)的工作命令控制注射操作模块(9)进行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线雕整形手术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红外扫描器(1)、移动支撑框架(2)、光投射头(4)、控制器(3)、PC机(5)以及由调节器(6)、注射器(7)、弧形框架(8)构成的注射操作模块(9);红外扫描器(1)安装于移动支撑框架(2)上,用于测量被手术者三位轮廓,光投射头(4)用于投射注射位置,控制器(3)用于接收PC机(5)传送的手术操作者的控制是指令,并控制移动支撑框架(2),光投射头(4)和红外扫描器(1)进行工作,调节器(6)接收PC机(5)的工作命令控制注射操作模块(9)进行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调节器(6)包括信号收发器(6-1)、信号转换器(6-2)、拉力控制器(6-3)、位置控制器(6-4)、多个抽线马达(6-3-1)、多个线轴(6-3-2)、张力检测器(6-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位置控制器(6-4)包括角度控制器(6-41)和间距控制器(6-4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注射器(7)至少包括一个张力检测注射器(7-0)和一个一般注射器(7-1);张力检测注射器(7-0)依次通过张力检测器(6-3-3)、线轴(6-3-2)、抽线马达(6-3-1)连接到拉力控制器(6-4);一般注射器(7-1)依次通过线轴(6-3-2)、抽线马达(6-3-1)连接到拉力控制器(6-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系统还包括注射操作模块(9),该注射操作模块(9)包括调节器(6)、安装于弧状框架(8)上的多个注射器(7)。6.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利卫张红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润美玉之光医疗美容门诊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