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连续施针的针灸埋线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2655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连续施针的针灸埋线针,包括针筒、针管、针芯以及储线轮,针筒套装在针管外侧,针芯插装在针管内,储线轮卡装在针管的中部,且储线轮可拆卸替换,储线轮上包括多个储线孔,储线孔内插装有预先封存好的羊肠线,在一根线埋完之后经另外一个含有羊肠线的储线孔旋转至针管出线位置对齐,供下次埋线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针灸埋线针,外侧设有保护针筒,可避免在操作时误伤且降低了操作难度,更容易把握埋线深度,且可自动退针,缩短了埋线时间,储线轮的设计,可以满足连续施针的需求,提高了埋线效率,可以使患者的体感更舒适一些,避免了长时间施针给患者造成的心里压力和身体疼痛,储线轮可更换,节约了成本。

A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Embedding Needle with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Needle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eedle for burying needles for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hich can be continuously applied, including a needle barrel, a needle tube, a needle core and a thread storage wheel. The needle barrel is sleeved outside the needle tube, the needle core is inserted in the needle tube, the thread storage wheel is clamped in the middle of the needle tube, and the thread storage wheel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replaced. The thread storage wheel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thread storage holes, in which a pre-sealed sheep intestinal thread is inserted, and after one thread is buried, the needle tube A storage hole containing sheep intestinal thread is rotated to align the needle outlet position for the next burial. The needle of th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embedding needle of the invention has a protective needle barrel on the outer side, which can avoid the mistake injury during operation and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operation, make it easier to grasp the depth of embedding needle, automatically withdraw needle, shorten the embedding time, design of wire storage wheel, meet the need of continuous needling,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mbedding needle, make the patient feel more comfortable, and avoid the long-time needling to the patient. Heart pressure and body pain, the storage wheel can be replaced, saving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连续施针的针灸埋线针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连续施针的针灸埋线针。
技术介绍
针灸埋线疗法是针灸的延伸,是利用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一种临床技术。传统一次性或者循环利用的埋线针只能进行一次埋线,再进行装填以后才可继续埋线。并且还需要进行手动退针,过程较为繁琐且时间长,无法连续进行施针操作。随着中医针灸接受度不断提高,针灸不断创新,出现了一种对穴位进行埋线新的方式。它在祖国医学的脏腑、气血、经络理论指导下,把羊肠线埋植在相应穴位和特定部位中,利用其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是针灸疗法在临床上的延伸和发展,是“内病外治”的疗法之一。其作用机理是将医用羊肠线或脐带线运用埋线针植入人体穴位或组织里,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时,对机体产生的生理、物理及化学刺激长达20天或更长时间,从而对穴位产生一种缓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穴位埋线疗法,每20-30天治疗一次,避免较长时间、每日针灸所带来的不便,可大大减少患者就诊次数。因而,埋线疗法这一种长效、低创痛的针灸疗法,也是当前最理想的穴位刺激疗法之一。近年来,随着此方法的改进及埋线工具的改良,应用于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如降脂减肥,美容养颜,抗精神抑郁,抗疲劳等,且通过众多的临床应用报道,可以看到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各系统疾病方面都有肯定的疗效,尤其对慢性、顽固性、免疫低下性疾病疗效显著。传统一次性或者循环利用的埋线针只能进行一次埋线,再进行装填以后才可继续埋线;并且还需要进行手动退针,过程较为繁琐且时间长,无法连续进行施针操作;如此不仅会增加患者心理压力,还降低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连续施针和自动脱线的针灸埋线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连续施针的针灸埋线针,包括针筒、针管、针芯以及储线轮;所述针筒包括首端和尾端,所述首端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上设有限位孔,所述尾端设有针芯穿孔,所述针芯穿孔与所述限位孔在水平方向上共轴,所述针筒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活动窗,所述针筒的上边沿开设有第二活动窗,所述第二活动窗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活动窗的右侧,所述针筒的下边沿设有扳机,所述扳机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针筒的下边沿,所述扳机位于所述第二活动窗的正下方,所述扳机的右侧设有手柄,所述扳机通过扳机弹簧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针管包括穿刺端、储线轮固定部和动力部,所述针管安装在所述针筒内,所述穿刺端穿设在所述限位孔内,所述储线轮固定部位于所述针筒的中部,所述动力部位于所述针筒的尾端;所述动力部包括针芯导引管、推板和动力弹簧,所述推板上设有针芯过孔,所述针芯导引管和所述动力弹簧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针芯过孔的两侧,所述推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活动窗位于所述针筒的外侧,所述推板的另一端紧挨所述扳机且位于所述扳机的右侧;所述储线轮固定部包括左右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上下相对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穿刺端一体固定在所述第一侧边上部,所述针芯导引管一体固定在所述第二侧边上部,且所述穿刺端和所述针芯导引管与所述储线轮固定部的连接处均设有针芯过孔,所述穿刺端、所述针芯导引管和所述动力弹簧在水平方向上共中心轴;所述针芯穿过所述针芯穿孔和所述动力弹簧穿设于所述针芯导引管内;所述储线轮上均匀分布有相同的储线孔,所述储线轮的中心穿设有转动轴,所述储线轮通过转动轴卡装在所述储线轮固定部上,位于最上部的所述储线孔与所述储线轮固定部两侧的针芯过孔共中心轴。优选地,所述储线轮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的两端为可防止转动轴转动的多边形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上均设有多边形储线轮固定孔。优选地,所述储线孔为通孔,所述储线孔的孔径大于所述针芯的直径,所述储线孔内插装有封存好的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优选地,所述储线轮为花瓣形,对应每个所述储线孔的外侧均为圆弧形侧边,相邻两个所述圆弧形侧边相交处均向内凹陷。优选地,所述储线轮固定部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中部均设有向内的固定软板,所述固定软板为圆弧形。优选地,所述针筒上设有可调节的限位阀,所述限位阀位于所述限位柱与所述储线轮固定部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动窗的两侧设有用以取出所述储线轮的凸形槽。优选地,所述针筒的中部两侧均设有相对的第一活动窗。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动窗的上下方均设有限位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外侧设有保护针筒,可避免在操作时误伤,且降低了操作难度,比现有的埋线针更好把握埋线深度,且可自动退针,缩短了埋线时间,储线轮的设计,可以满足连续施针的需求,提高了埋线效率,可以使患者的体感更舒适一些,避免了长时间施针给患者造成的心里压力和身体疼痛,储线轮可更换,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连续施针的针灸埋线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储线轮及储线轮固定部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储线轮固定部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可连续施针的针灸埋线针,包括针筒1、针管2、针芯3以及储线轮4。针筒1包括首端11和尾端12,首端11设有限位柱13,限位柱13上设有限位孔14,限位柱13用以限定穿刺端21的位置,且防止穿刺端21在埋线针未使用时露出针筒1而造成误伤;尾端12设有针芯穿孔15,针芯穿孔15与限位孔14在水平方向上共轴,用以保证限位孔14和针芯穿孔15在同一直线上,从而使针管2和针芯3能在同一直线上进而保证针芯3能顺利穿入穿刺端21内,针筒1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活动窗16,针筒1的上边沿开设有第二活动窗17,第二活动窗17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一活动窗16的右侧,针筒1的下边沿设有扳机18,扳机18可旋转地安装在针筒1的下边沿,扳机18位于第二活动窗17的正下方,扳机18为半月形,扳机18的一半在针筒1内一半在针筒1外,扳机18的右侧设有手柄19,扳机18位于针筒1外的部分通过扳机弹簧20与手柄19连接,使用时手持手柄19扣动扳机18,用以释放针管2并使其射出。优选地,扳机18外侧设有保护罩181,用以防止不小心碰到扳机18使针管2射出造成误伤。针管2包括依次连接的穿刺端21、储线轮固定部22和动力部,针管2安装在针筒1内,穿刺端21穿设在限位孔14内,穿刺端21端部为斜口尖锥形,用以便于穿刺入皮肤;储线轮固定部22位于针筒1的中部,动力部位于针筒1的尾端12;使用时,动力部用以推动整个针管2向前射出,穿刺端21穿出限位孔14,进行穿刺。动力部包括针芯导引管23、推板24和动力弹簧25,推板24上设有针芯过孔26,针芯导引管23和动力弹簧25分别固定连接在针芯过孔26的两侧,推板24的一端穿过第二活动窗17位于针筒1的外侧,用以埋线后从外侧拉动推板24,以便于将针管2收回;推板24的另一端紧挨扳机18且位于扳机18的右侧,用以控制推板24的位置,扣动扳机18,可以释放推板24,使针管2发射出去;储线轮固定部22包括左右相对的第一侧边221和第二侧边222以及上下相对的第三侧边223和第四侧边224,穿刺端21一体固定在第一侧边221上部,针芯导引管23一体固定在第二侧边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连续施针的针灸埋线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筒、针管、针芯以及储线轮;所述针筒包括首端和尾端,所述首端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上设有限位孔,所述尾端设有针芯穿孔,所述针芯穿孔与所述限位孔在水平方向上共轴,所述针筒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活动窗,所述针筒的上边沿开设有第二活动窗,所述第二活动窗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活动窗的右侧,所述针筒的下边沿设有扳机,所述扳机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针筒的下边沿,所述扳机位于所述第二活动窗的正下方,所述扳机的右侧设有手柄,所述扳机通过扳机弹簧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针管包括穿刺端、储线轮固定部和动力部,所述针管安装在所述针筒内,所述穿刺端穿设在所述限位孔内,所述储线轮固定部位于所述针筒的中部,所述动力部位于所述针筒的尾端;所述动力部包括针芯导引管、推板和动力弹簧,所述推板上设有针芯过孔,所述针芯导引管和所述动力弹簧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针芯过孔的两侧,所述推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活动窗位于所述针筒的外侧,所述推板的另一端紧挨所述扳机且位于所述扳机的右侧;所述储线轮固定部包括左右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上下相对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穿刺端一体固定在所述第一侧边上部,所述针芯导引管一体固定在所述第二侧边上部,且所述穿刺端和所述针芯导引管与所述储线轮固定部的连接处均设有针芯过孔,所述穿刺端、所述针芯导引管和所述动力弹簧在水平方向上共中心轴;所述针芯穿过所述针芯穿孔和所述动力弹簧穿设于所述针芯导引管内;所述储线轮上均匀分布有相同的储线孔,所述储线轮的中心穿设有转动轴,所述储线轮通过转动轴卡装在所述储线轮固定部上,位于最上部的所述储线孔与所述储线轮固定部两侧的针芯过孔共中心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连续施针的针灸埋线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筒、针管、针芯以及储线轮;所述针筒包括首端和尾端,所述首端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上设有限位孔,所述尾端设有针芯穿孔,所述针芯穿孔与所述限位孔在水平方向上共轴,所述针筒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活动窗,所述针筒的上边沿开设有第二活动窗,所述第二活动窗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活动窗的右侧,所述针筒的下边沿设有扳机,所述扳机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针筒的下边沿,所述扳机位于所述第二活动窗的正下方,所述扳机的右侧设有手柄,所述扳机通过扳机弹簧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针管包括穿刺端、储线轮固定部和动力部,所述针管安装在所述针筒内,所述穿刺端穿设在所述限位孔内,所述储线轮固定部位于所述针筒的中部,所述动力部位于所述针筒的尾端;所述动力部包括针芯导引管、推板和动力弹簧,所述推板上设有针芯过孔,所述针芯导引管和所述动力弹簧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针芯过孔的两侧,所述推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活动窗位于所述针筒的外侧,所述推板的另一端紧挨所述扳机且位于所述扳机的右侧;所述储线轮固定部包括左右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上下相对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穿刺端一体固定在所述第一侧边上部,所述针芯导引管一体固定在所述第二侧边上部,且所述穿刺端和所述针芯导引管与所述储线轮固定部的连接处均设有针芯过孔,所述穿刺端、所述针芯导引管和所述动力弹簧在水平方向上共中心轴;所述针芯穿过所述针芯穿孔和所述动力弹簧穿设于所述针芯导引管内;所述储线轮上均匀分布有相同的储线孔,所述储线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树舒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