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镜下操作用椭圆形透明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22276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镜下操作用椭圆形透明帽,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内部中空的透明帽本体,所述透明帽本体包括椭圆形的头端和圆形的尾端,所述头端和尾端之间通过帽墙光滑过渡,且所述头端椭圆形的短径小于所述尾端圆形的直径,使所述头端的椭圆形更趋扁平状;在靠近所述头端的帽墙上开设有与所述透明帽本体的内腔连通的排水孔。

An elliptical transparent cap for endoscopic opera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lliptical transparent cap for endoscopic operat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it includes an inner hollow transparent cap body. The transparent cap body includes an elliptical head end and a circular tail end. The head end and the tail end transit smoothly through the cap wall, and the elliptical short diameter of the head end is smaller than the circular diameter of the tail end, so that the elliptic shape of the head end tends to be more elliptic. The cap wall near the head end is provided with a drainage hole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transparent cap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镜下操作用椭圆形透明帽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镜下操作辅助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内镜下操作用椭圆形透明帽。
技术介绍
透明帽是内镜治疗的重要辅助设备,它可以起到推压分离组织,聚拢光线,充分接近并暴露手术部位,吸引并取出切除组织等作用。传统的透明帽头端为圆状,在分离部位的间隙小时,操作器械不易深入并接近手术部位;在分离部位的间隙大,手术视野需要充分暴露时,病变容易在透明帽表面滚动,操作时刀发生滑脱,误伤周边正常组织。而另一种ST帽(也称锥形帽)虽然头端较底端小,但头端仍为圆形,操作时视野变小,有些操作器械不易深入,且病变容易在透明帽表面滚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分离组织、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且可操作性强的椭圆形透明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内镜下操作用椭圆形透明帽,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内部中空的透明帽本体,所述透明帽本体包括椭圆形的头端和圆形的尾端,所述头端和尾端之间通过帽墙光滑过渡,且所述头端椭圆形的短径小于所述尾端圆形的直径,使所述头端的椭圆形更趋扁平状;在靠近所述头端的帽墙上开设有与所述透明帽本体的内腔连通的排水孔。所述透明帽本体的椭圆形头端的外边缘为多个等半径的圆弧平滑过渡连接形成。所述透明帽本体采用无色塑料制成。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透明帽本体内部中空,具有椭圆形的头端和圆形的尾端,头端和尾端通过帽墙光滑过渡,在靠近头端的帽墙上设有连通透明帽本体内腔的排水孔,椭圆形头端的短径小于圆形尾端的直径,椭圆形头端趋于扁平状,使透明帽的头端能够深入较狭窄的间隙,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利用头端的椭圆长径推压已分离的组织的力量更强,更均匀,且不易滑脱,能够有效地分离组织,且可操作性强。2、本技术的透明帽本体的头端外边缘为多个等半径的圆弧平滑过渡连接形成,能够避免病变在透明帽本体的表面滚动,减少操作时刀发生滑脱误伤周边正常组织等问题的发生,提高透明帽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圆形普通透明透明帽分离组织时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分离组织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镜下操作用椭圆形透明帽,其包括内部中空的透明帽本体1,透明帽本体1包括椭圆形的头端11和圆形的尾端12,头端11和尾端12之间通过帽墙光滑过渡,且头端11椭圆形的短径小于尾端12圆形的直径,以使头端11的椭圆形更趋扁平状。这样,透明帽本体1的头端11更易深入较狭窄的间隙,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利用头端11的椭圆长径推压已分离的组织的力量更强,且均匀,不易滑脱。同时,在靠近头端11的帽墙上开设有与透明帽本体1的内腔连通的排水孔13,以便于手术中透明帽本体1内腔里的雾气,冲洗用水和血液的排出,避免操作视野内聚集液体影响观察。上述实施例中,透明帽本体1采用无色塑料制成。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避免病变在透明帽本体1的表面滚动,造成操作时刀发生滑脱误伤周边正常组织,透明帽本体1的椭圆形头端11的外边缘为多个等半径的圆弧平滑过渡连接形成。如图4所示,现有的圆形普通透明帽在分离组织时,圆形普通透明帽在推压分离组织时,由于其头端呈圆形,不易进入狭小的组织间隙中,头端始终与组织之间间隙较大,推压过程中易发生滑动;如图5所示,本技术在推压组织时,由于其头端11为扁平椭圆形,容易深入较狭窄的间隙,椭圆形头端11的长径作为主要操作方向,能够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且在推压过程中,头端11的长径壁能够更好地贴合在组织上,使推压已分离的组织力量更强,而且均匀,不易滑脱。本技术不仅适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endoscopicmyotomy,POEM)、内镜黏膜下挖出术(Endoscopicsubmucosalexcavation,ESE)、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tunnelingendoscopicresection,STER)等,更适用于操作空间较小,而且切除方向较固定的区域,例如食管,十二指肠,结肠等,尤其是进行食管POEM操作时。本技术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技术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或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镜下操作用椭圆形透明帽,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内部中空的透明帽本体,所述透明帽本体包括椭圆形的头端和圆形的尾端,所述头端和尾端之间通过帽墙光滑过渡,且所述头端椭圆形的短径小于所述尾端圆形的直径,使所述头端的椭圆形更趋扁平状;在靠近所述头端的帽墙上开设有与所述透明帽本体的内腔连通的排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下操作用椭圆形透明帽,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内部中空的透明帽本体,所述透明帽本体包括椭圆形的头端和圆形的尾端,所述头端和尾端之间通过帽墙光滑过渡,且所述头端椭圆形的短径小于所述尾端圆形的直径,使所述头端的椭圆形更趋扁平状;在靠近所述头端的帽墙上开设有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渊周丽雅丁士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