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504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22:41
本申请提出一种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通过获取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对第一图像中对焦的被摄物进行特征识别,以得到被摄物的图像特征,进一步的,获取摄像头在第一图像之后采集的第二图像,以及摄像头在采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之间的移动信息,根据移动信息对图像特征进行修正,采用修正后的图像特征,识别第二图像中被摄物的位置,进而根据被摄物的位置进行对焦。该方法能够提高被摄物识别的准确性,以及提高了被摄物追踪的成功率,进而提高了对焦的准确度,提升成像质量。并且,无需用户点击对焦即可获取清晰的图像,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改善用户的拍摄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成像设备具有快速对焦功能,一般情况下,成像设备以取景框的中心位置或指定位置为中心进行自动对焦。但是,在快速拍摄的过程中,对焦中心无法自动快速捕捉,可能出现照片中被摄物模糊的现象,导致成像质量不佳,因此,用户需要多次拍摄才能得到相对满意的照片,操作步骤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出一种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以实现提高被摄物识别的准确性,以及提高了被摄物追踪的成功率,进而提高了对焦的准确度,提升成像质量。并且,无需用户点击对焦即可获取清晰的图像,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改善用户的拍摄体验,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焦的准确度不高,从而导致成像质量不佳,且操作步骤繁琐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对焦方法,包括:获取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对所述第一图像中对焦的被摄物进行特征识别,以得到所述被摄物的图像特征;获取所述摄像头在所述第一图像之后采集的第二图像,以及所述摄像头在采集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之间的移动信息;根据所述移动信息对所述图像特征进行修正;采用修正后的图像特征,识别所述第二图像中所述被摄物的位置;根据所述被摄物的位置进行对焦。本申请实施例的对焦方法,通过获取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对第一图像中对焦的被摄物进行特征识别,以得到被摄物的图像特征,进一步的,获取摄像头在第一图像之后采集的第二图像,以及摄像头在采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之间的移动信息,根据移动信息对图像特征进行修正,采用修正后的图像特征,识别第二图像中被摄物的位置,进而根据被摄物的位置进行对焦。本申请中,根据摄像头的移动信息修正图像特征,可以提高被摄物识别的准确性,以及提高了被摄物追踪的成功率,进而提高了对焦的准确度,提升成像质量。并且,无需用户点击对焦即可获取清晰的图像,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改善用户的拍摄体验。此外,根据图像特征识别被摄物的位置,进而实现对焦,这种对焦方式可以不受限于硬件设备,提升该对焦方法的适用性。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对焦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第一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图像中对焦的被摄物进行特征识别,以得到所述被摄物的图像特征;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摄像头在所述第一图像之后采集的第二图像,以及所述摄像头在采集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之间的移动信息;修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移动信息对所述图像特征进行修正;第二识别模块,用于采用修正后的图像特征,识别所述第二图像中所述被摄物的位置;对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被摄物的位置进行对焦。本申请实施例的对焦装置,通过获取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对第一图像中对焦的被摄物进行特征识别,以得到被摄物的图像特征,进一步的,获取摄像头在第一图像之后采集的第二图像,以及摄像头在采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之间的移动信息,根据移动信息对图像特征进行修正,采用修正后的图像特征,识别第二图像中被摄物的位置,进而根据被摄物的位置进行对焦。本申请中,根据摄像头的移动信息修正图像特征,可以提高被摄物识别的准确性,以及提高了被摄物追踪的成功率,进而提高了对焦的准确度,提升成像质量。并且,无需用户点击对焦即可获取清晰的图像,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改善用户的拍摄体验。此外,根据图像特征识别被摄物的位置,进而实现对焦,这种对焦方式可以不受限于硬件设备,提升该对焦方法的适用性。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对焦方法。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对焦方法。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所提供的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拍摄界面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所提供的对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六所提供的对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计算机设备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相关技术中,主要具有以下五种对焦方式:第一种,成像设备以取景框的中心位置或指定位置为中心进行自动对焦。但是,在快速拍摄的过程中,对焦中心无法自动快速捕捉,可能出现照片中被摄物模糊的现象,导致成像质量不佳,因此,用户需要多次拍摄才能得到相对满意的照片,操作步骤较为繁琐;第二种,成像设备集成了人脸识别能力,根据人脸进行自动对焦,但是,在被摄物不是人时,需要重新进行模型、目标对象的训练;第三种,人工对焦,在对同一被摄物进行多角度、多场景拍摄时,由人工进行对焦,这种对焦方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成像质量也不理想;第四种,激光对焦,通过红外激光进行快速对焦,这种对焦方式,对焦距离有限,一般为12米,当被摄物较远时,成像质量较差;第五种,双目对焦,通过双目摄像头模拟人眼进行景深预估,进而实现对焦,这种对焦方式,仅在双目摄像头的情况下,才可得到应用,而对于普通的单目摄像头,无法应用,适用性较低。本申请主要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对焦的准确度不高,成像质量较差,以及各种对焦方式适用性不高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对焦方法。本申请实施例的对焦方法,通过获取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对第一图像中对焦的被摄物进行特征识别,以得到被摄物的图像特征,进一步的,获取摄像头在第一图像之后采集的第二图像,以及摄像头在采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之间的移动信息,根据移动信息对图像特征进行修正,采用修正后的图像特征,识别第二图像中被摄物的位置,进而根据被摄物的位置进行对焦。本申请中,根据摄像头的移动信息修正图像特征,可以提高被摄物识别的准确性,以及提高了目标追踪的成功率,进而提高了对焦的准确度,提升成像质量。并且,无需用户点击对焦即可获取清晰的图像,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改善用户的拍摄体验。此外,根据图像特征识别被摄物的位置,进而实现对焦,这种对焦方式可以不受限于硬件设备,提升该对焦方法的适用性。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以该对焦方法被配置于对焦装置中来举例说明,该对焦装置可以应用于任一计算机设备中,以使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执行对焦功能。其中,计算机设备可以为个人电脑(PersonalComputer,简称PC)、云端设备、移动设备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对所述第一图像中对焦的被摄物进行特征识别,以得到所述被摄物的图像特征;获取所述摄像头在所述第一图像之后采集的第二图像,以及所述摄像头在采集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之间的移动信息;根据所述移动信息对所述图像特征进行修正;采用修正后的图像特征,识别所述第二图像中所述被摄物的位置;根据所述被摄物的位置进行对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对所述第一图像中对焦的被摄物进行特征识别,以得到所述被摄物的图像特征;获取所述摄像头在所述第一图像之后采集的第二图像,以及所述摄像头在采集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之间的移动信息;根据所述移动信息对所述图像特征进行修正;采用修正后的图像特征,识别所述第二图像中所述被摄物的位置;根据所述被摄物的位置进行对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特征包括轮廓;所述根据所述移动信息对所述图像特征进行修正,包括:根据所述移动信息指示的拍摄视角变化量和转动方向,对所述图像特征中的轮廓进行形变调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移动信息指示的拍摄视角变化量和转动方向,对所述图像特征中的轮廓进行形变调整包括:在三维空间中,生成与设定方向垂直的平面,其中,所述平面呈现有形变调整前的轮廓;根据所述拍摄视角变化量,沿所述转动方向的相反方向转动所述平面;将所述设定方向上观测到的轮廓,作为所述形变调整后的轮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特征包括色彩分布;其中,所述色彩分布用于指示色彩与图像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根据所述移动信息对所述图像特征进行修正,包括:根据所述移动信息指示的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对各色彩对应图像位置进行位置调整,得到调整后的色彩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移动信息指示的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对各色彩对应图像位置进行位置调整,得到调整后的色彩分布,包括:根据所述摄像头的内外参数,确定所述移动距离对应的图像距离;沿所述移动方向,将各色彩对应图像位置移动所述图像距离,得到调整后的色彩分布指示的各色彩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海帆
申请(专利权)人: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