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建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549618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建筑系统,以提高采用点支形式安装的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光伏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光伏发电板和背板,光伏发电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背板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在光伏发电板上的投影位于第一安装孔内;由第一安装孔的内表面与背板共同限定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于容纳驳接件的驳接头的前夹持部,且前夹持部与第一安装孔间隙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建筑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建筑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玻璃幕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结构形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从单一的铝合金框架玻璃幕墙发展为系列无框玻璃幕墙,点支式玻璃幕墙就是其中一种最新的无框玻璃幕墙。点支式玻璃幕墙的玻璃的安装形式既不像明框玻璃幕墙那样将玻璃安装到框中之后再与建筑主体相连接,也不像隐框玻璃幕墙那样用结构胶粘在铝框上,而是把经过处理的安全玻璃用驳接件安装到开放空间内的轻钢承重结构上。常见的驳接件为多爪点联接式,设置在相邻几块玻璃的拼缝交点处,驳接件的驳接头数量与需要拼接固定的玻璃数量一致。以四爪点联接式驳接件为例,四个驳接头分别穿过相邻四块玻璃靠近拼缝交点处的孔并与之固定,从而将相邻四块玻璃固定在钢结构上。光伏幕墙是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的一种新形式,即在传统幕墙的基础上,有机结合光伏组件,根据太阳能发电原理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光伏组件的结构一般包括玻璃背板和粘接在玻璃背板前侧的光伏玻璃,为实现光伏幕墙的点支式安装,相应的,光伏组件需要在靠近拼缝交点处开孔。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现,光伏幕墙采用点支式安装,存在应力集中,极易导致光伏玻璃破碎,从而严重缩短了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建筑系统,以提高采用点支形式安装的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光伏发电板和背板,所述光伏发电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在所述光伏发电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由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表面与所述背板共同限定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容纳点支式驳接件的驳接头的前夹持部,且所述前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间隙配合。在本技术方案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前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为:5mm~20mm。在本技术方案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同轴设置。在本技术方案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背板包括沿远离所述光伏发电板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板结构和第二板结构。在本技术方案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孔为阶梯孔,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板结构的第一阶孔,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二板结构的第二阶孔,所述第一阶孔在所述第二板结构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阶孔内。在本技术方案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结构的厚度不小于6mm;所述第二板结构的厚度不小于6mm;和/或,所述第一板结构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板结构的厚度。在本技术方案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光伏发电板与所述第一板结构通过胶层粘接;所述第一板结构与所述第二板结构通过胶层粘接。在本技术方案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光伏发电板为玻璃基薄膜光伏发电板;和/或,所述背板为钢化玻璃背板或者半钢化玻璃背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光伏组件在固定时,点支式驳接件的驳接头可有效的避开光伏发电板而直接紧固于背板,从而降低了光伏发电板破碎的几率,有效的提高了采用点支形式安装的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伏建筑系统,包括多个如前所述的光伏组件,以及用于将所述光伏组件固定于建筑承重结构的点支式驳接件,所述点支式驳接件的驳接头的杆部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驳接头的前夹持部抵接于所述背板的前表面,所述驳接头的后夹持部抵接于所述背板的后表面。本技术方案的光伏建筑系统,由于其光伏组件的光伏发电板在固定时,点支式驳接件的驳接头可有效的避开光伏发电板而直接紧固于背板,从而降低了光伏发电板破碎的几率,有效的提高了采用点支形式安装的光伏建筑系统的结构可靠性,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在本技术方案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点支式驳接件的杆部、前夹持部以及后夹持部与所述背板之间设置有胶垫。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伏幕墙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光伏组件;1011-第一安装孔;1012-第二安装孔;2-点支式驳接件;201-驳接头;2011-杆部;2012-前夹持部;2013-后夹持部;3-光伏发电板;4-背板;401-第一板结构;402-第二板结构;403-第一阶孔;404-第二阶孔;405-前表面;406-后表面;5-胶层;6-光伏建筑系统;7-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为提高采用点支形式安装的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建筑系统。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当本申请提及“第一”、“第二”、“第三”或者“第四”等序数词时,除非根据上下文其确实表达顺序之意,否则应当理解为仅仅是起区分之用。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1,光伏组件1包括层叠设置的光伏发电板3和背板4,光伏发电板3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011,背板4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012,第二安装孔1012在光伏发电板3上的投影位于第一安装孔1011内;由第一安装孔1011的内表面与背板4共同限定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于容纳点支式驳接件2的驳接头的前夹持部2012,且前夹持部2012与第一安装孔1011间隙配合。在本技术方案各实施例中,“前部”是指光伏组件朝向室外接受光的一侧,“背部”是指光伏组件朝向建筑承重结构的一侧。在本技术方案的光伏组件1中,光伏发电板3与背板4层叠设置,由于光伏发电板3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011,背板4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012,第二安装孔1012在光伏发电板3上的投影位于第一安装孔1011内,并且第一安装孔1011的内表面与背板4共同限定一用于容置点支式驳接件2的驳接头201的前夹持部2012的容置空间,其中,第一安装孔1011的内表面与前夹持部201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这样,在通过点支式驳接件2固定光伏组件1时,驳接头201的前夹持部2012容置于该容置空间之后,可直接抵接于背板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光伏组件1在固定时,点支式驳接件2的驳接头201可有效的避开光伏发电板3而直接紧固于背板4,从而降低了光伏发电板3破碎的几率,有效的提高了采用点支形式安装的光伏组件1的结构可靠性,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可选的,前夹持部2012与第一安装孔1011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为:5mm~20mm。通过将前夹持部2012与第一安装孔1011之间的间隙L设置为上述范围,可在有效的避免驳接头201的前夹持部2012挤压光伏发电板3的基础上,减少光伏发电板3的发电面积的浪费。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安装孔1011和第二安装孔1012同轴设置。通过将第一安装孔1011与第二安装孔1012同轴设置,可以在点支式驳接件2与光伏组件1进行固定安装时,避免由于孔位错位而导致驳接头201挤压光伏发电板3。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方案任一实施例中,可选的,背板3包括沿远离光伏发电板3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板结构401和第二板结构402,第一板结构401与第二板结构402相贴合。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光伏发电板和背板,所述光伏发电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在所述光伏发电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由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表面与所述背板共同限定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容纳点支式驳接件的驳接头的前夹持部,且所述前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间隙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光伏发电板和背板,所述光伏发电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在所述光伏发电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由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表面与所述背板共同限定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容纳点支式驳接件的驳接头的前夹持部,且所述前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间隙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为:5mm~2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同轴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沿远离所述光伏发电板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板结构和第二板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为阶梯孔,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板结构的第一阶孔,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二板结构的第二阶孔,所述第一阶孔在所述第二板结构上的投影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松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汉能光伏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