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力轴不易偏心旋转的减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4197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力轴不易偏心旋转的减速箱,出力轴在减速箱内安装位置合理,轴承布置支点均匀,不易发生偏心旋转。一种出力轴不易偏心旋转的减速箱,下箱体的第一下侧壁向外延伸出用于承载出力轴的下承载段,上箱体的第一上侧壁向外延伸出与下承载段呈相对设置的上承载段;出力轴的头部嵌入第一轴承的内圈,出力轴的尾部嵌入第二轴承的内圈,出力轴的中部分别嵌入第三轴承的内圈、第一斜齿轮;第一轴承的外圈嵌入下箱体的第二下侧壁,第二轴承的外圈嵌入下承载段的尾部,第三轴承的外圈嵌入下承载段的头部;上箱体的第二上侧壁夹持第一轴承的外圈,上承载段的头部夹持第三轴承的外圈,上承载段的尾部夹持第二轴承的外圈。

A reducer whose output shaft is not easy to rotate eccentricall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educer whose output shaft is not easy to eccentrically rotate.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the output shaft in the reducer is reasonable, the bearing arrangement fulcrum is uniform, and the eccentric rotation is not easy to occur. The first lower side wall of the lower box extends outward the lower bearing section for bearing the output shaft, and the first upper side wall of the upper box extends outward the upper bearing section which is relative to the lower bearing section; the head of the output shaft is embedded in the inner ring of the first bearing, the tail of the output shaft is embedded in the inner ring of the second bearing,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output shaft is embedded in the inner ring of the second bearing, respectively. The inner ring of three bearings and the first helical gear; the outer ring of the first bearing is embedded in the second lower side wall of the lower box, the outer ring of the second bearing is embedded in the tail of the lower bearing section, and the outer ring of the third bearing is embedded in the head of the lower bearing section; the outer ring of the first bearing is clamped by the second upper side wall of the upper box, the outer ring of the third bearing is clamped by the head of the upper bearing section, and the tail of the upper bearing section holds the second bearing. Outer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力轴不易偏心旋转的减速箱
本专利技术属于减速箱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出力轴不易偏心旋转的减速箱。
技术介绍
减速箱是一种由封闭在刚性壳体内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齿轮-蜗杆传动等所组成的独立部件,常用作原动件与工作机之间的减速传动装置。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在现代机械中应用极为广泛。减速箱内的出力轴、入力轴都是伸出箱体用于连接工作机、原动机,出力轴上安装有轴承,轴承安装在减速箱内作为出入力轴的支点,入力轴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出力轴旋转,而出力轴上的轴承安装位置不合适,会造成出力轴在旋转过程中发生一端偏心旋转,将会影响工作机正常工作;例如:出力轴的端部连接挤出机的螺杆,如果出力轴偏心旋转厉害,那螺杆将会晃动撞击到进料筒,造成设备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出力轴不易偏心旋转的减速箱,出力轴在减速箱内安装位置合理,轴承布置支点均匀,不易发生偏心旋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出力轴不易偏心旋转的减速箱,包括下箱体、上箱体、出力轴;上、下箱体内部中空并且一壁面为开口;下箱体的第一下侧壁向外延伸出用于承载出力轴的下承载段,上箱体的第一上侧壁向外延伸出与下承载段呈相对设置的上承载段;上箱体盖合在下箱体上形成内部中空的安装腔室,出力轴安装在腔室内;出力轴的头部嵌入第一轴承的内圈,出力轴的尾部嵌入第二轴承的内圈,出力轴的中部分别嵌入第三轴承的内圈、第一斜齿轮;第一轴承的外圈嵌入下箱体的第二下侧壁,第二轴承的外圈嵌入下承载段的尾部,第三轴承的外圈嵌入下承载段的头部;上箱体的第二上侧壁夹持第一轴承的外圈,上承载段的头部夹持第三轴承的外圈,上承载段的尾部夹持第二轴承的外圈。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出力轴上套入套管,套管位于第二轴承与第三轴承之间。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下箱体的第一下侧壁的顶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圆弧面,下箱体的第二下侧壁的顶面向内凹陷形成与第一圆弧面相对的第二圆弧面,下承载段位于第二圆弧面的一侧,下承载段的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三圆弧面;上箱体的第一上侧壁的底面向内凹陷形成与第一圆弧面拼接的第四圆弧面,上箱体的第二上侧壁的底面向内凹陷形成与第二圆弧面拼接的第五圆弧面,上承载段位于第四圆弧面的一侧,上承载段的下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与第三圆弧面拼接的第六圆弧面。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第一轴承的外圈被第二圆弧面与第五圆弧面夹持固定,第二轴承的外圈与第三轴承的外圈均被第三圆弧面和第六圆弧面夹持固定,并且第三轴承的端面与第一下侧壁的外表面相贴。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上承载段、下承载段为半圆环。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入力轴、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第一齿轮轴上安装有第二斜齿轮,第齿轮轴上安装有第三斜齿轮;入力轴、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的各自两端部均通过安装的轴承分别嵌入第一下侧壁、第二下侧壁上;入力轴与第一齿轮轴上的第二斜齿轮啮合,第一齿轮轴与第二齿轮轴上的第三斜齿轮啮合,第二齿轮轴与出力轴上的第一斜齿轮啮合。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出力轴不易偏心旋转的减速箱,下箱体的第一下侧壁向外延伸出用于承载出力轴的下承载段,上箱体的第一上侧壁向外延伸出与下承载段呈相对设置的上承载段,上箱体盖合在下箱体上形成内部中空的安装腔室,出力轴安装在腔室内;出力轴的头部安装第一轴承,出力轴的尾部安装第二轴承,出力轴的中部安装第三轴承、第一斜齿轮;第一轴承嵌入下箱体上,第二轴承、第三轴承分别嵌入下承载段上;能够实现对出力轴形成三个支点,三个支点加第一斜齿轮能够实现对出力轴起到均匀支撑,使得出力轴在高速旋转时不会发生偏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下箱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上箱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出力轴03不易偏心旋转的减速箱,包括下箱体01、上箱体02、出力轴03,上下箱体内部中空并且一壁面为开口,上箱体02通过螺栓盖合在下箱体01上形成内部中空的安装腔室,出力轴03安装在安装腔室内;上下箱体为对称结构,方便生产制造;下箱体01的两相对的侧壁分别为第一下侧壁010、第二下侧壁011,上箱体02的两相对的侧壁为第一上侧壁020020、第二上侧壁021021,下箱体01的第一下侧壁010向外延伸出用于承载出力轴03的下承载段04,上箱体02的第一上侧壁020向外延伸出与下承载段04呈相对设置的上承载段0505,上、下承载段04为半圆环;下箱体01的第一下侧壁010的顶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圆弧面0100,下箱体01的第二下侧壁011的顶面向内凹陷形成与第一圆弧面0100相对的第二圆弧面0110,下承载段04位于第二圆弧面0110的一侧,下承载段04的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三圆弧面040,上箱体02的第一上侧壁020的底面向内凹陷形成与第一圆弧面0100拼接的第四圆弧面0200,上箱体02的第二上侧壁021的底面向内凹陷形成与第二圆弧面0110拼接的第五圆弧面0210,上承载段05位于第四圆弧面0200的一侧,上承载段05的下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与第三圆弧面040拼接的第六圆弧面050;出力轴03的头部嵌入第一轴承06的内圈,出力轴03的中部分别嵌入第三轴承07的内圈、第一斜齿轮08,出力轴03的尾部嵌入第二轴承09的内圈,出力轴03上套入套管10,套管位于第二轴承09与第三轴承07之间;通过在出力轴03上分离间距设置三个轴承,三个轴承合理承受出力轴03,能够使出力轴03具有更均匀的支点;第一轴承06的外圈嵌入下箱体01的第二下侧壁011上的第二圆弧面0110,第二轴承09的外圈嵌入下承载段04上第三圆弧面040的尾部,第三轴承07的外圈嵌入下承载段04上第二圆弧面0110的头部,上箱体02盖合在下箱体01上,上箱体02的第二上侧壁021的第五圆弧面0210夹持第一轴承06的外圈,上承载段05上第六圆弧面050的头部夹持住第三轴承07的外圈,上承载段05上第六圆弧面050的尾部夹持住第二轴承09的外圈;下承载段04的第三圆弧面040和上承载段05的第六圆弧面050夹持固定第二轴承09、第三轴承07,并且第三轴承07的端面与第一下侧壁010的外表面相贴;第二下侧壁011的第二圆弧面0110和第二上侧壁021的第五圆弧面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力轴不易偏心旋转的减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箱体、上箱体、出力轴;上、下箱体内部中空并且一壁面为开口;下箱体的第一下侧壁向外延伸出用于承载出力轴的下承载段,上箱体的第一上侧壁向外延伸出与下承载段呈相对设置的上承载段;上箱体盖合在下箱体上形成内部中空的安装腔室,出力轴安装在腔室内;出力轴的头部嵌入第一轴承的内圈,出力轴的尾部嵌入第二轴承的内圈,出力轴的中部分别嵌入第三轴承的内圈、第一斜齿轮;第一轴承的外圈嵌入下箱体的第二下侧壁,第二轴承的外圈嵌入下承载段的尾部,第三轴承的外圈嵌入下承载段的头部;上箱体的第二上侧壁夹持第一轴承的外圈,上承载段的头部夹持第三轴承的外圈,上承载段的尾部夹持第二轴承的外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力轴不易偏心旋转的减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箱体、上箱体、出力轴;上、下箱体内部中空并且一壁面为开口;下箱体的第一下侧壁向外延伸出用于承载出力轴的下承载段,上箱体的第一上侧壁向外延伸出与下承载段呈相对设置的上承载段;上箱体盖合在下箱体上形成内部中空的安装腔室,出力轴安装在腔室内;出力轴的头部嵌入第一轴承的内圈,出力轴的尾部嵌入第二轴承的内圈,出力轴的中部分别嵌入第三轴承的内圈、第一斜齿轮;第一轴承的外圈嵌入下箱体的第二下侧壁,第二轴承的外圈嵌入下承载段的尾部,第三轴承的外圈嵌入下承载段的头部;上箱体的第二上侧壁夹持第一轴承的外圈,上承载段的头部夹持第三轴承的外圈,上承载段的尾部夹持第二轴承的外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力轴不易偏心旋转的减速箱,其特征在于:出力轴上套入套管,套管位于第二轴承与第三轴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力轴不易偏心旋转的减速箱,其特征在于:下箱体的第一下侧壁的顶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圆弧面,下箱体的第二下侧壁的顶面向内凹陷形成与第一圆弧面相对的第二圆弧面,下承载段位于第二圆弧面的一侧,下承载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佑豪陈明禄
申请(专利权)人:大可精密齿轮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