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下方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4073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既有建筑下方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具体步骤是:首先,在既有地下结构内部进行钢支撑加固,避开开孔位置;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前,采用人工凿除、旋挖机或全回转机等方式在地下结构上开孔至下部土体,再根据地下水位情况埋设常规护筒或长护筒;成孔时,采用的泥浆配比:比重≤1.15g/cm

Construction Method of Bored Pile under Existing Building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bored cast-in-place piles under existing buildings. The concrete step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steel support is strengthened inside the existing underground structure to avoid the opening position; b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bored cast-in-place piles, holes are opened on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 by manual excavation, rotary excavator, etc., and then conventional protective barrels or long protective barrels are buried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underground water level. The proportion of slurry used in drilling is less than 1.15g/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既有建筑下方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种既有建筑下方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越来越飞速的发展,城区中原有旧房改建或增高等现象越来越多,,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关键部位,若既有建筑增层、扩建等使上部荷载增加,使原有地基基础承载力不能承受改建、扩建、增层后新的荷载,需要对既有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处理。常用的桩基础加固方法为直接进入地下室底部结构开孔施工钻孔灌注桩,如果地下结构净空小,钻孔等设备无法进入施工,则常规钻孔灌注桩无法实施,通常采用的是凿除原结构后再施工新钻孔灌注桩,最后再重建地下结构。既有建筑下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即在不破坏原有地下室结构条件下施工新钻孔灌注桩,兼顾了基础加固及保留原有地下结构,即缩短了施工工期,也极大地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要提供一种既有建筑下方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能实现保留原结构的情况下,施工新基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既有建筑下方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具体步骤是:首先,在既有地下一层结构局部破坏位置进行钢支撑加固,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前,采用人工凿除、旋挖机或全回转机方式清除既有地下一层结构底板,再根据地下水位情况埋设常规护筒或长护筒;成孔时,采用的泥浆配比:比重≤1.15g/cm3,PH=7~9,失水率≤30ml/30min,泥皮1~3mm。进一步,所述钻孔灌注桩成孔时随挖随测随纠,保证成孔垂直度1/300。进一步,所述钻孔灌注桩成孔时,先进行试孔,每根试孔检测四次,检测包括孔径变化、终孔深度、垂直度及清后的孔底沉渣厚度。进一步,所述钻孔灌注桩施工前还需对既有地下结构的底板和底板下障碍进行清除,清障时,采用人工清障、旋挖机清障或CD机清障,满足施工场地和障碍物深度的清障要求。进一步,所述钻孔灌注桩施工前,需对场地现有水位情况进行监测,满足规范文件对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要求,不满足需采用降水、预止水措施,保证成孔时的泥浆质量。进一步,成孔过程中孔内泥浆液面应保持稳定,桩孔内泥浆液面的标高必须保持高出地下水位2米以上,且在任何情况下均应高出孔壁稳定界面之上,泥浆循环中多余或废弃的泥浆应及时排出处理。进一步,当成孔发生坍孔、缩径,或者成孔检测发现垂直度偏差、沉渣厚度超过设计和规范要求难以纠正时,采用掺加6%水泥的水泥土回填桩孔,回填完成14天后重新施工钻孔灌注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能实现保护既有建筑和周边建筑、环保节能及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同时给将来的使用功能布置与减小现场施工带来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既有地下结构关系示意图;图2是既有地下结构清障示意图;图3是既有建筑下方的钻孔灌注桩套筒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既有建筑下方钻孔灌注桩在原有地下结构上部施工,对原有地下结构有深入的了解,结合实际现场和图纸进行分析,成孔前需对既有地下结构的底板和底板下障碍进行清除、地下水文情况,既有建筑水位控制要求较高,对后期成孔质量有较大影响,应先进行地下水突涌验算,不满足要求不能用此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既有建筑下方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具体施工步骤是:首先,在原有地下室2既有地下一层结构局部破坏位置进行钢支撑3加固(图1,2),在钻孔灌注桩1施工前,采用人工凿除、旋挖机或全回转机等方式清除既有地下一层结构底板(图2),再根据地下水位情况埋设常规护筒4或高护筒(图3),常规护筒4长度应大于地下结构深度50cm以上,如地下水位高,需要采用高出地下结构上部的高护筒时,护筒高度应满足水位计算;成孔时,采用的泥浆配比:比重≤1.15g/cm3,PH=7~9,失水率≤30ml/30min,泥皮1~3mm,地下水位高时,泥浆比重、泥皮厚度等均相应增大。另外加强管理,合理安排流程,缩短施工周期,采取措施,满足设计要求(见表1)。表1泥浆配合比的优化:由于存在砂层,土体侧压力较大,为防止或减少砂层垮塌,控制孔内液面标高不低于孔口标高以下0.3m,以保证足够水头压力,维护下部砂层的安全。从控制泥浆的物理力学指标来保证成孔时,选用失水量小,形成护壁泥皮薄而韧性强的优质泥浆,确保过程中土壁稳定,通过理论计算来确定和控制泥浆的各项指标。确定成孔时,泥浆达到以下指标时能满足护壁要求(表2所示)。表2比重PH失水率泥皮≤1.15g/cm37~9≤30ml/30min1~3mm选择合适的清障设备:根据既有建筑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清障设备,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或者采用对土体扰动较小且具备一定清障能力的成孔设备。采取措施,满足清障要求:(1)成孔前采用CD机或旋挖机对钻孔区域进行清障,为确保成槽质量可适当增加清障范围,选择较大直径清障设备。(2)成孔过程中孔内泥浆液面应保持稳定。桩孔内泥浆液面的标高必须保持高出地下水位2米以上,且在任何情况下均应高出孔壁稳定界面之上。泥浆循环中多余或废弃的泥浆应及时排出处理。(3)试成孔每根检测四次(按0、6、8、12小时各检测一次),检测报告内容包括孔径变化、终孔深度、垂直度及一清后的孔底沉渣厚度。改进接头刷,对接头反复刷壁处理直至无泥。(4)成孔护壁泥浆采用原土造浆,若原土造浆不能满足工程要求则改用人工造浆。(5)混凝土浇筑时,严格控制导管间距和埋深深度,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6)混凝土返浆高度适当提高,确保桩顶混凝土质量。应急措施:(1)孔壁坍方的应急措施若试成孔发生较大范围的坍孔、缩径,或者成孔检测发现垂直度偏差、沉渣厚度超过设计和规范要求难以纠正,则会同监理、业主、设计等综合判定试成孔成败与否,是否需对钻孔回填处理后重新施工,以及回填和处理的具体措施。(2)根据在其他项目经验,可采用掺加6%水泥的水泥土回填桩孔,回填完成14天后可重新施工钻孔灌注桩。(3)若试成孔判定失败或虽未失败但施工效果欠佳,则变更成孔及清孔工艺、调整泥浆指标,甚至更换成孔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既有建筑下方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是:首先,在既有地下结构内部进行钢支撑加固,避开开孔位置;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前,采用人工凿除、旋挖机或全回转机方式在地下结构上开孔至下部土体,再根据地下结构高度及地下水位情况埋设常规护筒或高护筒;成孔时,采用的泥浆配比:比重≤1.15g/cm3,PH=7~9,失水率≤30ml/30min,泥皮1~3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建筑下方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是:首先,在既有地下结构内部进行钢支撑加固,避开开孔位置;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前,采用人工凿除、旋挖机或全回转机方式在地下结构上开孔至下部土体,再根据地下结构高度及地下水位情况埋设常规护筒或高护筒;成孔时,采用的泥浆配比:比重≤1.15g/cm3,PH=7~9,失水率≤30ml/30min,泥皮1~3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既有建筑下方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灌注桩成孔时随挖随测随纠,保证成孔垂直度1/3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既有建筑下方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灌注桩成孔时,先进行试孔,每根试孔检测四次,检测包括孔径变化、终孔深度、垂直度及清后的孔底沉渣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下方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灌注桩施工前还需对既有地下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洁妹汪一鸣李一星陆文岐许花尹宇杰赵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