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基坑工程的可拼装式工字钢组合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40434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基坑工程的可拼装式工字钢组合结构及方法,该结构包括首节、中间标准节及底部节,首节、中间标准节及底部节与拉森钢板桩通过锁口连接,形成挡土及止水结构,施工完成后可全部回收,可重复利用,施工区域土地能继续利用,无需清障。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拼装式结构也解决了传统支护结构内H型钢拼接需要长时间焊接的难题,节省了工期,方便施工;该结构与拉森钢板桩形成连续挡土及止水钢墙,强大的结构刚度保护基坑内部施工安全、防止坑外水土流失,施工完成后拔除回收,可重复利用,且对环境不产生任何污染,也不影响后期该处土地的二次开发利用,是一种绿色、安全、经济、环保的结构体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坑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回收重复利用的拼装式工字钢组合结构,作为支护构件形成连续钢墙进行挡土及止水。


技术介绍

1、为保证土地利用率,一般建筑红线退界距离为3m,地下室一般为一层或二层,此时的基坑支护选型常规选用水泥土搅拌桩内插h型钢,即采用搅拌机械将水泥与土体进行搅拌固化形成加强体,未固化前插入h型钢作为支护构件,型钢长度一般为9~12m,遇到深坑等局部加深的区域,型钢标准长度不能满足受力要求,需要在现场对型钢进行焊接接长,此时h型钢的垂直度及焊接质量不能保证,且焊接时间较长,同时搅拌体也因等待时间过长产生一定固化,影响h型钢插入效果;待基坑完成后拔除型钢,但遗留搅拌体无法二次利用,存在一定资源浪费,同时水泥搅拌后对土体及地下水有一定污染,同时基坑完成后搅拌体形成障碍物,土地二次利用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基坑工程的可拼装式工字钢组合结构及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基坑工程的可拼装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基坑工程的可拼装式工字钢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首节、中间标准节及底部节,首节、中间标准节及底部节与拉森钢板桩通过锁口连接,形成挡土及止水结构,施工完成后可全部回收,可重复利用,施工区域土地能继续利用,无需清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基坑工程的可拼装式工字钢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拼装式工字钢组合结构由前肢工字钢、后肢工字钢、中间连接桁架及锁口组成,前肢工字钢1及后肢工字钢2根据基坑受力情况采用10号~40工字钢;工字钢腹板中间采用20mm厚钢板焊接共同形成“Z”形桁架结构,“Z”形桁架结构高度按照定制化生产模数从500mm、600mm依次递增至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基坑工程的可拼装式工字钢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首节、中间标准节及底部节,首节、中间标准节及底部节与拉森钢板桩通过锁口连接,形成挡土及止水结构,施工完成后可全部回收,可重复利用,施工区域土地能继续利用,无需清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基坑工程的可拼装式工字钢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拼装式工字钢组合结构由前肢工字钢、后肢工字钢、中间连接桁架及锁口组成,前肢工字钢1及后肢工字钢2根据基坑受力情况采用10号~40工字钢;工字钢腹板中间采用20mm厚钢板焊接共同形成“z”形桁架结构,“z”形桁架结构高度按照定制化生产模数从500mm、600mm依次递增至1000mm,“z”形桁架结构顶部及底部钢板宽度为100mm,其余钢板宽度为50mm;前肢工字钢底部拼接位置及后肢工字钢底部拼接位置采用交错不等长布置,错开拼接位置避免在同一水平面断开风险;首节分别采用6m、9m长布置,保证接缝位置在基坑底部以下,以避开基坑受力最大的区域,在首节前肢底部、后肢底部及桁架连接钢板布置翼缘螺栓孔、腹板螺栓孔,便于与下一节标准预制组合结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基坑工程的可拼装式工字钢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强张勇俞琳于晓易张哲彬王理想张振华连海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