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伸缩装车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3705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伸缩装车臂,包括液相接头、第一水平液相管、第二水平液相管、垂直液相管、第一升降液相管、第二升降液相管、垂管、快速接头、水平旋转机构、旋转轴、回转轴承座、传动轴、水平伸缩机构、支撑杆、升降机构和垂直导向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动伸缩装车臂通过水平旋转机构带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带动水平伸缩机构水平转动,水平伸缩机构通过支撑杆带动垂管水平转动,从而达到调整垂管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动伸缩装车臂通过水平伸缩机构带动支撑杆水平移动,支撑杆带动垂管水平移动,从而达到调整垂管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动伸缩装车臂通过升降机构带动垂管上下移动,从而达到调整垂管的位置。

An Automatic Telescopic Loading Ar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telescopic loading arm, which comprises a liquid joint, a first horizontal liquid pipe, a second horizontal liquid pipe, a vertical liquid pipe, a first lifting liquid pipe, a second lifting liquid pipe, a vertical pipe, a fast joint, a horizontal rotating mechanism, a rotating shaft, a rotary bearing seat, a transmission shaft, a horizontal telescopic mechanism, a support rod, a lifting mechanism and a vertical guiding mechanism. The automatic telescopic loading arm drives the rotation axis through the horizontal rotating mechanism, and the horizontal rotating mechanism is driven by the rotating axis. The horizontal telescopic mechanism drives the horizontal rotation of the vertical pipe through the support rod, so as to adjust the position of the vertical pipe. The automatic telescopic loading arm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drives the horizontal movement of the support rod through the horizontal telescopic mechanism, and the support rod drives the horizontal movement of the vertical pipe, so as to achieve the adjustment. The automatic telescopic loading arm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drives the vertical pipe to move up and down through the lifting mechanism, so as to adjust the position of the vertical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伸缩装车臂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油设备
,特别是一种自动伸缩装车臂。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汽车装车鹤管基本上以手动为主,人工拉扯鹤管到装车槽车罐口,然后手动插入,全部人工上槽车,劳动强度大,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也有少数现场采用气、液压驱动形式,动力由气动或液动加控制系统实现,但只能实现鹤管的伸缩平移,难以满足用户需求,不便于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的自动伸缩装车臂。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自动伸缩装车臂,其特征在于,包括液相接头、第一水平液相管、第二水平液相管、垂直液相管、第一升降液相管、第二升降液相管、垂管、快速接头、水平旋转机构、旋转轴、回转轴承座、传动轴、水平伸缩机构、支撑杆、升降机构和垂直导向机构;所述液相接头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一水平液相管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水平液相管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二水平液相管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水平液相管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垂直液相管的一端相连接,垂直液相管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一升降液相管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升降液相管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二升降液相管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升降液相管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垂管的一端相连接,垂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快速接头;所述水平旋转机构与旋转轴的一端相连接,旋转轴的另一端通过回转轴承座与传动轴的一端相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一水平液相管相固定连接;所述水平伸缩机构的一端与旋转轴相固定连接,水平伸缩机构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垂直液相管相固定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输出端与垂管的侧壁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中部设置有垂直导向机构,垂直导向机构的导向杆底部与垂管的顶部相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自动伸缩装车臂还包括支撑柱,支撑柱的一侧分别与液相接头、旋转轴相连接,支撑柱的另一侧设置有控制箱;所示控制箱分别与水平旋转机构、水平伸缩机构、升降机构相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水平旋转机构采用气动式中空旋转平台、电动式中空旋转平台或液压式中空旋转平台。优选地,所述水平伸缩机构采用气动式伸缩杆、电动式伸缩杆或液压式伸缩杆。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采用气动式伸缩杆、电动式伸缩杆或液压式伸缩杆。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1)本专利技术自动伸缩装车臂通过水平旋转机构带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带动水平伸缩机构水平转动,水平伸缩机构通过支撑杆带动垂管水平转动,从而达到调整垂管的位置。(2)本专利技术自动伸缩装车臂通过水平伸缩机构带动支撑杆水平移动,支撑杆带动垂管水平移动,从而达到调整垂管的位置。(3)本专利技术自动伸缩装车臂通过升降机构带动垂管上下移动,从而达到调整垂管的位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动伸缩装车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自动伸缩装车臂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动伸缩装车臂,包括液相接头1、第一水平液相管2、第二水平液相管3、垂直液相管4、第一升降液相管5、第二升降液相管6、垂管7、快速接头8、水平旋转机构9、旋转轴10、回转轴承座11、传动轴12、水平伸缩机构13、支撑杆14、升降机构15、垂直导向机构16、支撑柱17和控制箱18;所述液相接头1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一水平液相管2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水平液相管2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二水平液相管3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水平液相管3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垂直液相管4的一端相连接,垂直液相管4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一升降液相管5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升降液相管5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二升降液相管6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升降液相管6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垂管7的一端相连接,垂管7的另一端设置有快速接头8;所述水平旋转机构9与旋转轴10的一端相连接,旋转轴10的另一端通过回转轴承座11与传动轴12的一端相连接,传动轴12的另一端与第一水平液相管2相固定连接;所述水平伸缩机构13的一端与旋转轴10相固定连接,水平伸缩机构13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撑杆14;所述支撑杆14的一端与垂直液相管4相固定连接,支撑杆14的另一端设置有升降机构15,升降机构15的输出端与垂管7的侧壁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4的中部设置有垂直导向机构16,垂直导向机构16的导向杆底部与垂管7的顶部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17的一侧分别与液相接头1、旋转轴10相连接,支撑柱17的另一侧设置有控制箱18;所示控制箱18分别与水平旋转机构9、水平伸缩机构13、升降机构15相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水平旋转机构9采用气动式中空旋转平台、电动式中空旋转平台或液压式中空旋转平台;所述水平伸缩机构13采用气动式伸缩杆、电动式伸缩杆或液压式伸缩杆;所述升降机构15采用气动式伸缩杆、电动式伸缩杆或液压式伸缩杆。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自动伸缩装车臂通过水平旋转机构带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带动水平伸缩机构水平转动,水平伸缩机构通过支撑杆带动垂管水平转动,从而达到调整垂管的位置;本专利技术自动伸缩装车臂通过水平伸缩机构带动支撑杆水平移动,支撑杆带动垂管水平移动,从而达到调整垂管的位置;本专利技术自动伸缩装车臂通过升降机构带动垂管上下移动,从而达到调整垂管的位置。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伸缩装车臂,其特征在于,包括液相接头(1)、第一水平液相管(2)、第二水平液相管(3)、垂直液相管(4)、第一升降液相管(5)、第二升降液相管(6)、垂管(7)、快速接头(8)、水平旋转机构(9)、旋转轴(10)、回转轴承座(11)、传动轴(12)、水平伸缩机构(13)、支撑杆(14)、升降机构(15)和垂直导向机构(16);所述液相接头(1)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一水平液相管(2)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水平液相管(2)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二水平液相管(3)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水平液相管(3)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垂直液相管(4)的一端相连接,垂直液相管(4)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一升降液相管(5)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升降液相管(5)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二升降液相管(6)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升降液相管(6)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垂管(7)的一端相连接,垂管(7)的另一端设置有快速接头(8);所述水平旋转机构(9)与旋转轴(10)的一端相连接,旋转轴(10)的另一端通过回转轴承座(11)与传动轴(12)的一端相连接,传动轴(12)的另一端与第一水平液相管(2)相固定连接;所述水平伸缩机构(13)的一端与旋转轴(10)相固定连接,水平伸缩机构(13)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撑杆(14);所述支撑杆(14)的一端与垂直液相管(4)相固定连接,支撑杆(14)的另一端设置有升降机构(15),升降机构(15)的输出端与垂管(7)的侧壁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4)的中部设置有垂直导向机构(16),垂直导向机构(16)的导向杆底部与垂管(7)的顶部相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伸缩装车臂,其特征在于,包括液相接头(1)、第一水平液相管(2)、第二水平液相管(3)、垂直液相管(4)、第一升降液相管(5)、第二升降液相管(6)、垂管(7)、快速接头(8)、水平旋转机构(9)、旋转轴(10)、回转轴承座(11)、传动轴(12)、水平伸缩机构(13)、支撑杆(14)、升降机构(15)和垂直导向机构(16);所述液相接头(1)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一水平液相管(2)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水平液相管(2)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二水平液相管(3)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水平液相管(3)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垂直液相管(4)的一端相连接,垂直液相管(4)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一升降液相管(5)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升降液相管(5)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二升降液相管(6)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升降液相管(6)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垂管(7)的一端相连接,垂管(7)的另一端设置有快速接头(8);所述水平旋转机构(9)与旋转轴(10)的一端相连接,旋转轴(10)的另一端通过回转轴承座(11)与传动轴(12)的一端相连接,传动轴(12)的另一端与第一水平液相管(2)相固定连接;所述水平伸缩机构(13)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开亮占佳军徐继辉王如王强营黎明叶志超张增强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和昌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