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叶窗叶片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2987 阅读:3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百叶窗叶片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套结于百叶窗的上梁槽内并受转轴栓套,主要由二个可置入于百叶窗上梁槽内定位的基座间,用一轴杆栓结枢设一钳夹,该钳夹由一对末段间受弹性元件弹力限制而相对拢靠的钳爪组成,再配合一设置在转轴上并于表面等分有偶数个槽沟的止动块,钳爪末端设有嵌入于止动块的槽沟内的凸缘,钳爪受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对止动块夹制止动,使转轴不得转动,从而实现叶片的固定不动。(*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般立式或横式百叶窗,尤其涉及一种使叶片定位的固定装置。现有的百叶窗20(以下仅例举横式百叶窗为例说明)请参见附图说明图12,为了使叶片21可以作适当角度的调整,在其上梁22间配合设有调整装置23及一串结有多根梯绳24并带有转轮25的转轴26,能由调整装置23来控制转轴26的旋转,进而由转轮25带动梯绳24呈倾斜状,使叶片21随之呈同步倾斜;如此结构,虽然已经可以达到叶片角度的调节,但其尚有一缺点存在,是为其美中不足的缺憾,兹将其缺点分析说明如下调整装置23其带动转轴24的转动是以蜗杆带动套结在转轴上的齿轮转动,使转轴齿轮同动来达成,但因蜗杆与齿轮的啮合间尚有齿间隙存在,所以会使转轴有空转现象产生;相对的套在转轴24上的转轮25亦随之转动,但该转轮直径大,所以转轴虽然转过小角度,但转轮外径却移过较大的弧长,使梯绳24产生较大的移位,亦使叶片21产生角度改变,使已调整好叶片角度的百叶窗在风吹状态下、或外力对叶片的作用下,会使叶片改变角度,而无法使已调整好角度的叶片不改变角度。上述缺点之所以会产生,终究其原因,是在叶片调整好角度以后,转轴无法固定不转。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出一种固定叶片的装置,在调整装置不转动时,使转轴固定不动,可使叶片不改变已调整好的角度。本技术提出的立、横式百叶窗叶片的可固定角度的装置主要是在二个可置入于百叶窗上梁内定位的基座间枢设一对受弹性元件限制的钳爪,再配合一表面等分有偶数个槽沟的止动块,该止动块栓套于转轴上,钳爪末端设有可嵌入于止动块的槽沟内的凸缘,由钳夹对止动块夹制止动,使转轴不得转动,使叶片固定角度定位。本技术可以由叶片可固定角度装置对百叶窗的转轴限制固定,可以使梯绳不会运动,即不会带动叶片移位,使其角度不会改变。下面配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详细介绍本技术,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立体结构与上梁间的组合关系图。图3是本技术与上梁间的断面组合关系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图。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与上梁间的断面组合关系图。图7是本技术与上梁间的断面实施例图。图8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立体组合图。图9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侧视图。图10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三的立体分解图。图1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三的断面示意图。图12是一般横式百叶窗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立、横式百叶窗叶片的可固定角度装置主要由二基座30、一钳夹40、一轴杆50、一止动块70及一或二个弹性元件60组成,其中,基座30,约呈三角形状,其可容置于百叶窗上梁槽内,且使其两垂直邻边顶靠上梁的底侧及前或后侧壁面,在上梁槽内定位,其横向贯设有一轴孔31,并在轴孔31的一端设有止逆凸缘32;钳夹40,由两钳爪41由一端套于两基座间,借轴杆50枢设,于钳爪41的末端设有凸缘42相对,至少有一侧或二侧凸设有挡杆43;弹性元件60,勾结于钳夹40的钳爪41所设的挡杆43上,可以迫使两钳爪41永远具有相对拢靠的力量;止动块70,在轴向贯设有一透孔71与上梁22内所设转轴26成互补形状(配合参见图3),再依外径将全圆分成双数对应的槽沟72,使该槽沟72可供钳夹40的凸缘42嵌入,而受钳夹40的适当限制定位;上述元件可在两呈适当间距的基座30间,使钳夹40及弹性元件60并列套入,再借轴杆50栓套组合成一体,并使弹性元件60勾制两钳爪41的挡杆,同时轴杆50因基座30的轴孔50末端设有止逆凸缘32,所以不会脱出,而使基座30、钳夹40及弹性元件60稳固结合定位;止动块70则栓套于转轴26上,并受钳爪41的凸缘42嵌入于槽沟72内,再因弹性元件60的弹性作用而适当定位。因此,本技术在百叶窗上应用时,两基座30嵌入于上梁22的槽内,止动块70则栓套于转轴26上而定位(配合参见图2、3);而能在使用者操作调整装置时,因转轴26旋转扭力大于弹性元件60的弹力,使止动块70顶推钳爪41扩张而随其转动,以达到转轴带动转轮、梯绳,而不影响叶片调整角度的功能。在叶片角度调整固定后,钳夹40的钳爪41末端会因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而嵌入于止动块70表面的槽沟72内定位,使止动块70不转动;因此,当百叶窗受到风力吹袭或外力对叶片的推动时,亦无法使转轴26旋转,相对的就可以使梯绳不动,进而恒保叶片调节好的角度固定不变。如前面所述的立、横式百叶窗叶片的可固定角度装置,其钳爪41的凸缘42可位于中段内侧表面(如图4所示),使弹性元件60仍勾挂于钳爪末端侧面凸设的挡杆43上,而此单性元件60可为v字形的扭力弹簧,亦可为拉伸弹簧。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如图5、6所示,一种立、横式百叶窗叶片的可固定角度装置主要由一基座80、一弹性元件90及一止动块10等组成,其中基座80,呈C形槽状,能够容入于百叶窗的上梁22槽内定位,并具有侧视约呈倒T字形嵌合槽81;弹性元件90,为一弹性钢片,套结于基座80的嵌合槽81内,其中段具有一凸出拱起呈三角形的定位凸缘91,使该定位凸缘91具有弹性扩张机能,且其顶部为圆弧状,而能适当升降;止动块10,具有一与百叶窗20的转轴26相似形的透孔11,外径表面等距间隔设有多条纵向槽沟12,能供弹性元件90的定位凸缘91嵌入,使其不得转动;前述元件组合而成的百叶窗叶片的可固定角度装置,在与百叶窗的上梁22结合时,其基座80在上梁22槽内定位(如图7所示),而其嵌合槽81内嵌结有弹性元件90,并使止动块10栓套于百叶窗的转轴26定位,令弹性元件90中央定位凸缘91嵌入于止动块10的槽沟12内,能够由弹性元件限制止动块不得转动,或由止动块10的转动而驱动弹性元件中段的定位凸缘作弹性升降移位运动。如前所述的百叶窗叶片的可固定角度装置,其基座80可与百叶窗的调整装置23固结成一体(如图8所示),并凸出于调整装置23下段侧面而位于上梁22的槽内底部(如图9所示),而止动块10仍维持在弹性元件90的上方,同时弹性元件90的定位凸缘91仍可以嵌入于止动块10的槽沟12内,以相互限制运动。此外,本技术可以将基座80与调整装置23固结成一体,并使止动块10延伸凸设一齿轮13,使该齿轮53位于调整装置23的内部,为调整装置23的一驱动元件(如图10、11所示),同时弹性元件90与止动块10仍维持其相互间的互动关系。权利要求1.一种百叶窗叶片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套结于百叶窗的上梁槽内并受转轴栓套,主要由二个可置入于百叶窗上梁槽内定位的基座间,用一轴杆栓结枢设一钳夹,该钳夹由一对末段间受弹性元件弹力限制而相对扰靠的钳爪组成,再配合一设置在转轴上并于表面等分有偶数个槽沟的止动块,钳爪末端设有嵌入于止动块的槽沟内的凸缘,钳爪受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对止动块夹制止动,使转轴不得转动,从而实现叶片的固定不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叶片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钳爪末段两侧间可凸设挡杆,以提供弹性元件两端勾结定位。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百叶窗叶片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钳爪的凸缘位于中段内侧,与止动块所设槽沟嵌合定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百叶窗叶片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元件为一V字形扭力弹簧,亦可为一拉伸弹簧。5.一种百叶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百叶窗叶片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套结于百叶窗的上梁槽内并受转轴栓套,主要由二个可置入于百叶窗上梁槽内定位的基座间,用一轴杆栓结枢设一钳夹,该钳夹由一对末段间受弹性元件弹力限制而相对扰靠的钳爪组成,再配合一设置在转轴上并于表面等分有偶数个槽沟的止动块,钳爪末端设有嵌入于止动块的槽沟内的凸缘,钳爪受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对止动块夹制止动,使转轴不得转动,从而实现叶片的固定不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粘铭
申请(专利权)人:亿丰窗帘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