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2452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卷绕银幕、窗帘等可绕性片状物体的卷绕定位装置,主要结构为:在芯棒上设置有可绕芯棒转动的外壳与支承座,芯棒上还设置有分别与外壳与芯棒相固定的弹簧;在外壳的内壁设有“U”形槽,槽中放有钢珠,“U”形槽的深度大于钢珠的直径,在“U”形槽的槽口边还设有弧形外凹口,在芯棒的相对应部位设有内凹口,弧形外凹口与内凹口之间的间距小于钢珠的直径。该装置操作简单、省力,动作可靠。(*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卷绕定位装置,尤其涉及到适用于银幕、窗帘等可绕性片状物体的卷绕定位装置。目前,用来卷绕银幕、窗帘等物体的卷绕定位装置,其结构主要包括芯棒,芯棒的一端设置有外壳,芯棒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承座,外壳与支承座都可绕芯棒转动,芯棒上还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外壳相固定,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芯棒上;在芯棒与外壳之间还设置有棘轮、棘爪装置。实际工作时,先将银幕、窗帘等物体卷绕在一圆管上,将圆管套在支承座与外壳的外面、并将圆管的一端与外壳相固定;然后将卷绕在圆管上的该物体按某一方向拉出打开,该物体通过圆管带动外壳、支承座一起转动,外壳再带动弹簧同时扭转,扭动的弹簧开始储存动能;当该物体被拉出到所需长度后,停止拉动,此时弹簧的扭力促使外壳反向转动,但由于棘轮与棘爪的相互作用,将外壳锁住不能反向转动,从而使该物体保持打开的长度;当需要将该物体收回并回转到圆管上时,必须打开棘爪,使棘爪与棘轮脱开,然后弹簧才能驱动外壳反转,继而外壳又带动圆管反转,从而将该物体收回到圆管上。这套定位装置操作麻烦,可靠性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动作可靠的卷绕定位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卷绕定位装置包括芯棒,芯棒的一端设置有外壳,芯棒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承座,外壳与支承座都可绕芯棒转动,芯棒上还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外壳相固定,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芯棒上;在外壳的内壁设有“U”形槽,“U”形槽中置放有钢珠,“U”形槽的深度大于钢珠的直径,在“U”形槽的槽口边还设有弧形外凹口,在芯棒上与弧形外凹口相对应的部位设有内凹口,弧形外凹口与内凹口之间的间距小于钢珠的直径。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外壳的内壁圆周上设置若干个相同的“U”形槽,“U”形槽中均放有钢珠,“U”形槽的深度大于钢珠的直径,“U”形槽的槽口边均设有外凹口。本技术的优点是1、操作简单、省力;2、动作可靠;3、结构简洁,维修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卷绕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如图1所示,卷绕定位装置包括芯棒1,芯棒1的一端设置有外壳2,芯棒1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承座6,外壳2与支承座6都可绕芯棒1转动,芯棒1上还设置有弹簧3,弹簧3的一端与外壳2相固定,弹簧3的另一端与芯棒1相固定;如图2所示,外壳2的内壁开设有“U”形槽4,“U”形槽4中放有钢珠7,“U”形槽4的深度大于钢珠7的直径,在“U”形槽4的槽口一边还设有弧形外凹口5,在芯棒1上与弧形外凹口5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内凹口8,弧形外凹口5与内凹口8之间的间距小于钢珠7的直径。实际工作时,先将银幕、窗帘等物体卷绕在一个圆管(图中未示出)上,将该圆管套在支承座6与外壳2的外面、并将它与支承座6和外壳2相固定,并使芯棒1上的内凹口8向上放置;使用时,将卷绕在圆管上的物体按某一方向——如图2所示应为逆时针方向、拉出打开,该物体通过圆管带动外壳2、支承座6一起转动,外壳2再带动弹簧3一起扭转,弹簧3在扭转时储存动能,在这一过程中,钢珠7进入到“U”形槽4中,由于“U”形槽4的深度大于钢珠7的直径,所以外壳2能沿逆时针方向绕芯棒1自由转动;当该物体被拉出到所需长度后,停止拉动,此时弹簧3的扭力就会促使外壳2反向转动,此时由于操作方法的不同会使所述的定位装置有两种不同的动作状态一是在停止拉动后缓慢释放物体,即使外壳2在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缓慢反转——顺时针转动,当钢珠7随“U”形槽4顺时针转到内凹口8上方时,由于重力的作用,钢珠7就落入到内凹口8中,而外壳2继续顺时针转动,弧形外凹口5就随着转到钢珠7上方,由于弧形外凹口5与内凹口8之间的间距小于钢珠7的直径,这样外壳2与芯棒1之间的相对转动就被钢珠7阻止,即外壳2不能继续反转——顺时针转动,从而使该物体保持打开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外壳2的内壁仅设有一个“U”形槽4,所以从停止拉动后缓慢释放物体使其在外壳2的带动下顺时针转动到被钢珠7刹住停下,最长的反转距离约为沿芯棒1的圆周一周的周长、也即物体一周的周长;二是在停止拉动后快速地释放物体,即使外壳2在弹簧3的扭力作用下快速反转——顺时针转动,当钢珠7随“U”形槽4顺时针转到内凹口8上方时,由于速度较快,钢珠7在“U”形槽4中的离心力大于自身的重力,这样钢珠7就不能落入到内凹口8中,因而外壳2就能继续顺时针转动,直至将该物体收回到圆管上。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外壳2的内壁仅设有一个“U”形槽4,所以从停止拉动后缓慢释放物体使其在外壳2的带动下顺时针转动到被钢珠7刹住停下,最长的反转距离约为沿芯棒1的圆周一周的周长、也即物体一周的周长,为了缩短这一反转距离,可以在外壳2的内壁圆周上设置若干个相同的“U”形槽4,并且“U”形槽4可以均匀设置,同样,“U”形槽4中也均放有钢珠7,“U”形槽4的深度大于钢珠7的直径,“U”形槽4的槽口边均设有弧形外凹口5;这样设置后,最长的反转距离就是相邻的两个“U”形槽4之间对应的外壳2的弧长、也即对应的物体的弧长,使之更完美。权利要求1.卷绕定位装置,包括芯棒,芯棒的一端设置有外壳,芯棒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承座,外壳与支承座都可绕芯棒转动,芯棒上还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外壳相固定,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芯棒上;其特征在于在外壳的内壁设有“U”形槽,“U”形槽中放有钢珠,“U”形槽的深度大于钢珠的直径,在“U”形槽的槽口边还设有弧形外凹口,在芯棒上与弧形外凹口相对应的部位设有内凹口,弧形外凹口与内凹口之间的间距小于钢珠的直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壳的内壁圆周上设置若干个相同的“U”形槽,“U”形槽中均放有钢珠,“U”形槽的深度大于钢珠的直径,“U”形槽的槽口边均设有弧形外凹口。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卷绕银幕、窗帘等可绕性片状物体的卷绕定位装置,主要结构为:在芯棒上设置有可绕芯棒转动的外壳与支承座,芯棒上还设置有分别与外壳与芯棒相固定的弹簧;在外壳的内壁设有“U”形槽,槽中放有钢珠,“U”形槽的深度大于钢珠的直径,在“U”形槽的槽口边还设有弧形外凹口,在芯棒的相对应部位设有内凹口,弧形外凹口与内凹口之间的间距小于钢珠的直径。该装置操作简单、省力,动作可靠。文档编号E06B9/78GK2419363SQ9923027公开日2001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10日专利技术者陈永章 申请人:张家港市视听器材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卷绕定位装置,包括芯棒,芯棒的一端设置有外壳,芯棒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承座,外壳与支承座都可绕芯棒转动,芯棒上还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外壳相固定,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芯棒上;其特征在于:在外壳的内壁设有“U”形槽,“U”形槽中放有钢珠,“U”形槽的深度大于钢珠的直径,在“U”形槽的槽口边还设有弧形外凹口,在芯棒上与弧形外凹口相对应的部位设有内凹口,弧形外凹口与内凹口之间的间距小于钢珠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章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视听器材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