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引流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52274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0:11
一种外引流管理系统,其中,包括控制系统、外引流管、第一三通阀门、压力测定装置、第一导管、调节瓶、引流量监测装置、流体检测装置、第二导管、第二三通阀门和集液袋,外引流管通过第一三通阀门与第一导管的一端连接,第一导管的另一端连接调节瓶,调节瓶通过第二导管与集液袋连接,压力测定装置设在外引流管或第一导管上,引流量监测装置设在调节瓶上,第二三通阀门设在第二导管上,流体检测装置设在第二三通阀门和调节瓶之间的第二导管上,控制系统分别与第一三通阀门、压力测定装置、引流量监测装置、流体检测装置以及第二三通阀门电连接。该管理系统可实现外引流自动控制,实时监测外引流量,同时监测引流液的颜色、浑浊程度。

An Outer Drainage Management System

An external drainage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es a control system, an external drainage pipe, a first three-way valve, a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a first conduit, a regulating bottle, a drainage flow monitoring device, a fluid detecting device, a second conduit, a second three-way valve and a liquid collecting bag. The external drainag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first conduit through the first three-way valv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cond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gulating bottle. The regulating bott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llecting bag through the second conduit. The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external drainage pipe or the first conduit. The drainage flow monitor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regulating bottle. The second and Third-Way valves are arranged on the second conduit. The fluid detect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conduit between the second and Third-Way valves and the regulating bottle. The control system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nd Third-Way valves, the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and the drainage flow monitoring. The device, the fluid detection device and the electric connection of the second and Third-Way valves are provided. The management system can realize automatic control of external drainag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external drainage flow, and monitoring the color and turbidity of drainage fl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引流管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外引流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外引流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外引流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影响伤口愈合或降低压力等,常常应用于脑室出血、颅内感染、胸腔积液引流等,目前已广泛应用。在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病,复杂颅内肿瘤术后等情况下,脑室外引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外引流技术存在如下的一些缺点:(1)临床需要观察滴瓶中引流液的体积,用于获取引流量和判断引流速度,而滴瓶容量较小,需要医护人员经常开闭引流开关,以关闭或打开引流瓶,精确控制单位小时的引流速度,保证患者压力的稳定,如处理不当,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此外,持续引流期间,需要观测引流液的颜色、性状,以便及时获悉病情变化。目前常规外引流装置均凭借肉眼观察,必要时进行取样检测。此过程掺杂许多人为因素,比如医护人员疲劳程度、技术水平等,还将造成人力损失。(2)外引流时经常需要往引流部位注射药物,由于每个病人的病征不同,且注入药物时间及引流时间也不同,现有技术由手工操作,增加了操作过程中的污染机会,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3)现有脑室外引流,通过调整脑室外引流瓶的高度来控制引流量。其不足之处在于,脑脊液的引流量需要通过不断调整脑室外引流瓶的高度来控制,容易出现引流不足或过度引流。并且一旦引流过度,容易导致裂隙脑室综合征,严重的可出现远隔部位血肿。自动控制引流过程是临床上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同时,引流量测定、药物灌注、压力检测及引流液的性状分析也是引流过程中重点关注的事项,而现有技术中的外引流系统功能都比较单一,一种同时具备药物灌注、压力监测、外引流自动控制功能的外引流管理系统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外引流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实现外引流自动控制,实时监测外引流量、控制外引流速度,同时监测外引流颜色、浑浊程度,并具备报警功能。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提升医疗精准化水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引流管理系统,其中,包括控制系统、外引流管、第一三通阀门、压力测定装置、第一导管、调节瓶、引流量监测装置、流体检测装置、第二导管、第二三通阀门和集液袋,所述外引流管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门与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调节瓶,所述调节瓶通过所述第二导管与所述集液袋连接,所述压力测定装置设在所述外引流管或第一导管上,所述压力测定装置内设有能测定引流液压力变化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引流量监测装置设在所述调节瓶上,所述第二三通阀门设在所述第二导管上,所述流体检测装置设在第二三通阀门和调节瓶之间的第二导管上,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三通阀门、压力测定装置、引流量监测装置、流体检测装置以及第二三通阀门电连接。本技术中,外引流管开始引流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一三通阀门将第一导管与外引流管导通,同时控制第二三通阀门关闭,外引流管从需引流组织内将液体引流至调节瓶中。所述引流量监测装置能够判断出调节瓶中液面的高度,并将该数据反馈给控制系统,然后根据预先确定的液面位置与液体体积的对应关系,就可以直接获得调节瓶中引流液的体积;当引流量监测装置监测到调节瓶中液面达到一定值后(一般为调节瓶即将收集满引流液时),控制系统就会控制第一三通阀门将第一导管通路关闭,然后控制第二三通阀门开启,使调节瓶中的引流液排到集液袋中,排液之后控制系统再关闭第二三通阀门,打开第一三通阀门将第一导管通路打开,重新开始引流;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排液的次数以及滴瓶中的引流液体积,即可得到累计的引流量,并提醒医护人员及时更换集液袋;通过控制系统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引流量,还可以得到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引流速度。引流量监测装置在监测引流量的同时还可以实时检测引流液颜色和引流液的浑浊程度。第二导管上的流体检测装置能够在排液时检测调节瓶内的液体是否排尽,并把结果反馈给控制系统,当流体检测装置检测到调节瓶中的引流液已排尽,控制系统将发出指令关闭第二三通阀门,并打开第一三通阀门将第一导管通路打开,重新开始引流。流体检测装置的反馈结果有助于控制系统更精准的控制重新开始引流的时机。本技术中,所述压力测定装置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在引流过程中实时监测引流液的压力波形,根据引流液的压力波形的变化可以判断引流系统是否出现堵塞并报警;当压力测定装置监测的引流液的压力波形趋于直线时,则引流管路可能堵塞,需进行更换或进行冲洗操作;实现这一作用时,所述压力测定装置既可以设在所述外引流管上,也可以设在第一导管上。另外,所述压力测定装置还能够监测引流部位的实际压力大小,并将结果发送给控制系统,当监测到压力不在预设范围则触发报警,避免因压力过大或过小对患者造成危害;实现这一作用时,所述压力测定装置优选设在所述外引流管上,这样,在进行压力监测时,就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一三通阀门,将第一导管通路关闭,以消除引流液流动带来的压力的波动,保证压力监测的准确性。优选地,所述压力测定装置为微型压力传感器。进一步的,该外引流管理系统还包括灌注装置,所述灌注装置与所述第一三通阀门连接,且所述灌注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灌注装置可以实现对创面部位的药物输注,利用控制系统控制灌注装置的输出功率、输出时间以及输出周期,从而定速、定时以及定量的输注,实现自动输注目的,可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并可减少频繁操作可能带来的污染。所述灌注装置包括注射器以及用于驱动注射器的泵送装置,所述泵送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需要对创面部位进行药物灌注时,控制系统控制第一三通阀门打开灌注装置通路,关闭第一导管通路,形成灌注装置到外引流管通路;然后利用控制系统设定好的输出功率、输出时间以及输出周期,控制系统控制泵送装置推动注射器将药物定速、定量以及定时的注入外引流管内,实现药物灌注功能。当药物灌注结束后,控制系统控制第一三通阀门关闭灌注装置通路,打开第一导管通路,切换为外引流模式,将引流液引走。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三通阀门包括三通阀A和电传动阀门系统A,所述电传动阀门系统A能够控制所述三通阀A的开闭,并且还能够检测及自动调整所述三通阀A的转动位置;所述第二三通阀门包括三通阀B和电传动阀门系统B,所述电传动阀门系统B能够控制所述三通阀B的开闭,并且还能够检测及自动调整所述三通阀B的转动位置。所述三通阀A包括阀座、设在阀座内的阀芯、与阀芯相连的手柄以及设在阀座上用于检测三通阀A开闭状态的光电检测装置,所述光电检测装置包括光源、光信号接收装置以及与阀芯上的通路相平行的光通路,光通路设在阀芯的底端并能够随阀芯一起转动,光源设在光通路内部正中,光信号接收装置设在阀芯上的通路导通时光信号接收装置能够与光通路的出光口正对的位置。这样,阀芯上的通路导通时,光信号接收装置就可以接收到光通路内光源发射出来的光;阀芯上的通路关闭时,光信号接收装置就接收不到光通路内光源发射出来的光,这样光电检测装置就实现了阀门开启和关闭状态的检测,当阀门未按指令开启或关闭时,则触发报警功能,避免因阀门开闭故障而造成的危害。所述电传动阀门系统A包括依次连接的电驱动装置、传动装置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手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引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1)、外引流管(2)、第一三通阀门(3)、压力测定装置(4)、第一导管(5)、调节瓶(6)、引流量监测装置(7)、流体检测装置(8)、第二导管(9)、第二三通阀门(10)和集液袋(11),所述外引流管(2)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门(3)与所述第一导管(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管(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调节瓶(6),所述调节瓶(6)通过所述第二导管(9)与所述集液袋(11)连接,所述压力测定装置(4)设在所述外引流管(2)或第一导管(5)上,所述引流量监测装置(7)设在所述调节瓶(6)上,所述第二三通阀门(10)设在所述第二导管(9)上,所述流体检测装置(8)设在第二三通阀门(10)和调节瓶(6)之间的第二导管(9)上,所述控制系统(1)分别与所述第一三通阀门(3)、压力测定装置(4)、引流量监测装置(7)、流体检测装置(8)以及第二三通阀门(10)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引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1)、外引流管(2)、第一三通阀门(3)、压力测定装置(4)、第一导管(5)、调节瓶(6)、引流量监测装置(7)、流体检测装置(8)、第二导管(9)、第二三通阀门(10)和集液袋(11),所述外引流管(2)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门(3)与所述第一导管(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管(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调节瓶(6),所述调节瓶(6)通过所述第二导管(9)与所述集液袋(11)连接,所述压力测定装置(4)设在所述外引流管(2)或第一导管(5)上,所述引流量监测装置(7)设在所述调节瓶(6)上,所述第二三通阀门(10)设在所述第二导管(9)上,所述流体检测装置(8)设在第二三通阀门(10)和调节瓶(6)之间的第二导管(9)上,所述控制系统(1)分别与所述第一三通阀门(3)、压力测定装置(4)、引流量监测装置(7)、流体检测装置(8)以及第二三通阀门(10)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引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灌注装置(12),所述灌注装置(12)与所述第一三通阀门(3)连接,且所述灌注装置(12)与所述控制系统(1)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引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装置(12)包括注射器(121)以及用于驱动注射器(121)的泵送装置(122),所述泵送装置(122)与所述控制系统(1)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引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通阀门(3)包括三通阀A(31)和电传动阀门系统A(32),所述电传动阀门系统A(32)能够控制所述三通阀A(31)的开闭,并且还能够检测及自动调整所述三通阀A(31)的转动位置;所述第二三通阀门(10)包括三通阀B(101)和电传动阀门系统B(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威文平陈慕奇潘耀添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佩迈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