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构件及发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2070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6 04:08
荧光构件包括:波长转换部(12),其具有供光源的光入射的入射部(12a),以及供被入射的光激发而被进行波长转换后的转换光射出的出射部(12b);以及反射部(16),其被设置在波长转换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波长转换部(12)由使从入射部(12a)入射的光源的光在射向出射部时所发生的散射的程度比多晶体材料时小的材料来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荧光构件及发光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荧光构件及发光模块。
技术介绍
(1)以往,提出了组合了半导体激光器光源与荧光体的构造的发光模块(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上述荧光体多为多晶体,在该情况下,因为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出射光在荧光体内发生散射并被遮蔽,并且荧光体被激发而被波长转换后的光也会朗伯体地发光,所以从发光模块射出的光的指向性会降低。结果,在光学系统中利用的光变少,包含发光模块的系统整体的光利用效率会降低。因此,为了降低由入射到荧光体内的光的散射、遮蔽而导致的损失,提出了透光性陶瓷荧光体或单晶荧光体(参照专利文献2、3)。此外,提出了包括以下构件的发光模块:发光元件,其发出紫外线或短波长可见光;铸模构件,其对发光元件进行密封;以及荧光体,其被发光元件所发出的紫外线或短波长可见光激发,分别发出蓝、黄等颜色的可见光;该发光模块的铸模构件具有至少混入有荧光体,并且使来自荧光体的光进行高漫射的层、以及光的漫射程度比高漫射层低的低漫射层(参照专利文献4)。(2)此外,以往,提出了一种通过对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或LD(LaserDiode:激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以及荧光体进行组合,从而得到所期望的发光颜色的车辆用灯具,上述荧光体射出被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激发而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专利文献5)。荧光体难以避免由斯托克斯光损耗而导致的发热。尤其是,在使用高输出的发光元件的情况下,发热量増大的情况比较明显,需要某种散热对策。例如,在上述车辆用灯具中,包含荧光体的发光构件被容纳在由铝等材料构成的支持构件的一部分中,荧光体所发出的热经由支持构件而散发到外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6796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06245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081313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3-38353号公报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14/125782号小册子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1)然而,因为荧光体自身所发出的转换光如前所述成为没有指向性的朗伯体的配光,所以不能直接得到指向性较强的光。(2)此外,因为在树脂中分散有荧光体的粒子的发光构件没有指向性地向全方位均匀发光,所以在其周围存在散热构件时,发光面的一部分会被覆盖。结果,光的利用效率降低。此外,当荧光体的温度上升时,荧光体内部的声子振动变大。结果,因为在荧光体内吸收的激发能不会转化成发光,而是被声子振动缓和,所以会导致发光效率的降低。本专利技术鉴于这种状况而完成,其示意性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出指向性较强的发光的荧光构件。此外,其它示意性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发光模块的发光效率的降低的技术。[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的荧光构件包括:波长转换部,其具有供光源的光入射的入射部,以及供被入射的光激发而进行波长转换后的转换光射出的出射部;以及反射部,其被设置在波长转换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波长转换部由从入射部入射的光源的光在射向出射部时所发生的散射的程度比多晶体材料时小的材料来构成。根据该方案,因为波长转换部由从入射部入射的光源的光在射向出射部时所发生的散射的程度比多晶体材料时小的材料来构成,所以从入射部射向出射部的光的比例变多,从出射部射出的光的指向性变强。此外,到此为止,从一部分的表面泄漏到外部的光在反射部进行内面反射,从出射部射出,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也可以是,波长转换部为棒状的构件,在该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上,形成有入射部及出射部。由此,在从入射部入射的光通过棒状的构件期间,方向趋向一致,从出射部射出的光的指向性变强。也可以是,波长转换部的长宽比为10~100。也可以是,波长转换部为多棱柱或圆柱,并在与入射部及出射部不同的侧面上设置有反射部。由此,以往从侧面泄漏到外部的光会在侧面上发生内面反射,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也可以是,波长转换部由单晶材料或陶瓷材料构成,单晶材料或陶瓷材料的主轴与连结入射部及出射部的直线所成的角为±5°以内。由此,能够进一步加强从出射部射出的光的指向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案为发光模块。该发光模块包括:光源;以及波长转换部,其具有供光源的光入射的入射部,以及供被入射的光激发而进行波长转换后的转换光射出的出射部。波长转换部由从入射部入射的光源的光在射向出射部时所发生的散射的程度比多晶体材料时小的材料来构成。根据该方案,因为波长转换部由从入射部入射的光源的光在射向出射部时所发生的散射的程度比多晶体材料时小的材料来构成,所以从入射部射向出射部的光的比例变多,从出射部射出的光的指向性变强。也可以是,波长转换部为棒状的构件,在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有入射部及出射部。由此,在从入射部入射的光通过棒状的构件期间,方向趋向一致,从出射部射出的光的指向性变强。也可以是,波长转换部的长宽比为10~100。也可以是,进一步包括被设置在波长转换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反射部。也可以是,波长转换部为多棱柱或圆柱,且在与入射部及出射部不同的侧面上设置有反射部。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光的利用效率。也可以是,波长转换部由单晶材料或陶瓷材料构成,单晶材料或陶瓷材料的主轴与光源的光轴所成的角为±5°以内。由此,能够进一步加强从出射部射出的光的指向性。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案还是发光模块。该发光模块包括:光源;波长转换部,其具有供光源的光入射的入射部,供被入射的光激发而进行波长转换后的转换光射出的出射部、以及与入射部及出射部不同的侧面;以及散热部,其被设置为覆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波长转换部被构成为:对从入射部入射的光源的光赋予指向性。根据该方案,因为从波长转换部的侧面射出的光的比例变少,所以被散热部遮挡的光的量也会减少,有助于发光模块的配光的光的比例变多。也可以是,散热部使用了热导率为50[W/(m·K)]以上的材料。由此,散热部的散热性能提高。也可以是,进一步包括被设置在侧面与散热部之间的反射部。也可以是,反射部被以使入射到波长转换部的光源的光进行内面反射的方式构成,并使用了可见光反射率为80%以上的材料。由此,从一部分侧面泄漏到外部的光在反射部进行内面反射,并从出射部射出,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也可以是,波长转换部被构成为:从入射部入射的光源的光在射向出射部时所发生的散射的程度比从入射部入射的光源的光在射向侧面时所发生的散射的程度小。也可以是,波长转换部为棒状的构件,在该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上,形成有入射部及出射部。由此,在从入射部入射的光通过棒状的构件期间,方向趋向一致,从出射部射出的光的指向性变强。也可以是,波长转换部的长宽比为10~100。也可以是,波长转换部为多棱柱或圆柱。也可以是,波长转换部由单晶材料或陶瓷材料构成,单晶材料或陶瓷材料的主轴与连结入射部及出射部的直线所成的角为±5°以内。由此,能够进一步加强从出射部射出的光的指向性。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案的荧光构件包括:第1波长转换部,其具有供光源的光入射的第1入射部,以及供被入射的光激发而进行波长转换后的第1色的转换光射出的第1出射部;以及第2波长转换部,其具有供光源的光入射的第2入射部,以及供被入射的光激发而进行波长转换后的第2色的转换光射出的第2出射部。第1波长转换部由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荧光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波长转换部,其具有供光源的光入射的入射部、以及供被入射的光激发而进行波长转换后的转换光射出的出射部,以及反射部,其被设置在上述波长转换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上述波长转换部由从上述入射部入射的光源的光在射向上述出射部时所发生的散射的程度比多晶体材料时小的材料来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18 JP 2016-055451;2016.03.18 JP 2016-055451.一种荧光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波长转换部,其具有供光源的光入射的入射部、以及供被入射的光激发而进行波长转换后的转换光射出的出射部,以及反射部,其被设置在上述波长转换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上述波长转换部由从上述入射部入射的光源的光在射向上述出射部时所发生的散射的程度比多晶体材料时小的材料来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波长转换部为棒状的构件,在该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有上述入射部及上述出射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波长转换部的长宽比为10~100。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荧光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波长转换部为多棱柱或圆柱,在与上述入射部及上述出射部不同的侧面,设置有上述反射部。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何1项所述的荧光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波长转换部由单晶材料或陶瓷材料构成,上述单晶材料或上述陶瓷材料的主轴与连结上述入射部及上述出射部的直线所成的角为±5°以内。6.一种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以及波长转换部,其具有供上述光源的光入射的入射部,以及供被入射的光激发而进行波长转换后的转换光射出的出射部;上述波长转换部由从上述入射部入射的光源的光在射向上述出射部时所发生的散射的程度比多晶体材料时小的材料来构成。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波长转换部为棒状的构件,在该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有上述入射部及上述出射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波长转换部的长宽比为10~100。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部,该反射部被设置在上述波长转换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上述波长转换部为多棱柱或圆柱,在与上述入射部及上述出射部不同的侧面,设置有上述反射部。10.如权利要求6~9的任何1项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波长转换部由单晶材料或陶瓷材料构成,上述单晶材料或上述陶瓷材料的主轴与上述光源的光轴所成的角为±5°以内。11.一种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波长转换部,其具有供光源的光入射的入射部,供被入射的光激发而进行波长转换后的转换光射出的出射部、以及与上述入射部及上述出射部不同的侧面,以及散热部,其被设置为覆盖上述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述波长转换部被构成为:对于从上述入射部入射的光源的光赋予指向性。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散热部使用了热导率为50[W/(m·K)]以上的材料。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部,该反射部被设置在上述侧面与上述散热部之间;上述反射部被构成为使入射到上述波长转换部的光源的光发生内面反射,并使用了可见光反射率为80%以上的材料。14.如权利要求11~13的任何1项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长久芳四之宫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