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zoom lens with high zoom ratio, miniaturization, lightweight and high performance and a camera device with the zoom lens. The zoom len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onsists of a positive first lens group (G1), a positive second lens group (G2), a negative third lens group (G3), a negative fourth lens group (G4) and a positive fifth lens group (G5) from the object side. When zooming, the first lens group (G1) and the fifth lens group (G5) do not move, while the other lens groups move. The conditions related to the focal length F1 of the first lens group (G1) and F3 of the third lens group (G3) are satisfied: 10 < f1/f3 < 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适合于广播用摄像机、电影摄影机、数码相机、摄像机及监控摄像机等的变焦透镜以及具备该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广播用摄像机、电影摄影机、数码相机中,使用5组结构的变焦透镜。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5中,记载有能够使用于上述相机,在最靠物体侧配置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在变倍时将透镜系统总长度设为不变的类型的变焦透镜。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9133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4994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7-58589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6-173481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5-161695号公报对用于上述相机的变焦透镜还要求具有良好的性能的同时,实现小型化及轻量化,进而具有高变倍比。但是,上述类型的变焦透镜中,在提高变倍比时,存在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组变大且变重的倾向。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5组结构的变焦透镜并不具有高变倍比。为了响应近年来的要求,对专利文献3~5中记载的变焦透镜要求维持小型化及轻量化,进而具有高变倍比。专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焦透镜,其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及具有正屈光力的第5透镜组构成,从广角端向长焦端进行变倍时,所述第1透镜组及所述第5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所述第2透镜组向像侧移动,所述第3透镜组及所述第4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移动,相邻的透镜组的光轴方向的所有间隔发生变化,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1,将所述第3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3时,满足如下表示的条件式(1):‑10<f1/f3<‑3.5 (1)。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24 JP 2017-1610251.一种变焦透镜,其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及具有正屈光力的第5透镜组构成,从广角端向长焦端进行变倍时,所述第1透镜组及所述第5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所述第2透镜组向像侧移动,所述第3透镜组及所述第4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移动,相邻的透镜组的光轴方向的所有间隔发生变化,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1,将所述第3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3时,满足如下表示的条件式(1):-10<f1/f3<-3.5(1)。2.一种变焦透镜,其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及具有正屈光力的第5透镜组构成,从广角端向长焦端进行变倍时,所述第1透镜组及所述第5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所述第2透镜组向像侧移动,所述第3透镜组及所述第4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移动,相邻的透镜组的光轴方向的所有间隔发生变化,所述第1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是正透镜,关于所述第1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所述透镜,将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设为N1p,将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设为v1p,将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设为θgF1p时,满足如下表示的所有条件式(2)、(3)、(4):1.7<N1p<1.9(2);45<ν1p<58(3);0.63<θgF1p+0.001625×v1p<0.65(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1,将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时,满足如下表示的条件式(5):0.2<f1/f2<1(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所述第2透镜组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透镜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从所述第3透镜组的物体侧起第1个及第2个透镜是负透镜,将从所述第3透镜组的物体侧起第1个及第2个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3a,将所述第3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3时,满足如下表示的条件式(6):0.3<f3a/f3<0.7(6)。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所述第1透镜组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如下透镜组构成:第1a子透镜组,在对焦时相对于像面固定且...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