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1523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6 0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该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和呈L型结构的热管,所述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散热基板上,所述冷凝段的末端高于所述蒸发段的水平位置。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热管为L型结构蒸发段处于水平位置,避免热管内的冷媒在蒸发段受到重力的影响,提高蒸发端表面温度的均匀性,进而减小元器件之间的温差;热管的冷凝段的末端高于蒸发段的水平位置,因此位于冷凝段的冷媒由气态变成液态时在受自身重力影响,可以加速冷媒回流到蒸发段的速度,提高传热效率。与现有技术两个方案相比,从均匀性以及传热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A radiator,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radiator, an outdoor machine and an air conditioner. The radiator comprises a radiation base plate and a heat pipe with L-shaped structure. The heat pipe comprises an evaporation section and a condensation section. The evaporation section is arranged on the radiation base plate in a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the end of the condensation section is higher than the horizontal position of the evaporation section.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the evaporation section of the heat pipe with L-shaped structure is in the horizontal position, so as to avoid the influence of gravity on the refrigerant in the evaporation section, improve the uniformity of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at the evaporation end, and then reduce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components; the end of the condensation section of the heat pipe is higher than the horizontal position of the evaporation section, so the refrigerant in the condensation section is subjected to its own gravity when it changes from gas The influence can accelerate the speed of refrigerant reflux to evaporation section and improve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wo schemes, the uniformity and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are improved in varying degre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散热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空调不断突破在极限环境下的制冷制热技术。在高温制冷时,需要降低空调室外机功率元器件的温度,以使空调可靠运行。为此,空调室外机功率元器件增加了散热器。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100和设置在散热基板100上的散热翅片200。为了适应高温制冷,需要提高该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而当前主要是通过改变其散热翅片200的面积和形状进行强化散热。但是,空调室外机空间有限,散热翅片200的面积越大,齿顶和齿根两端的温差越大,其散热效率就越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供另外一种散热器,如图2所示,该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100、散热翅片200和热管300,热管300的蒸发段设置在散热基板100上,热管300的冷凝段设置有散热翅片200,由于该散热器安装在室外机后水平布置或竖直方向布置,当水平布置时,热管300中冷媒回流速度慢,影响正常换热,当竖直布置时,冷媒大部分积聚在底部,均匀性差。因此,如何同时提高均匀性以及散热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同时提高均匀性以及散热效率,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和呈L型结构的热管,所述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设置在所述散热基板上,所述冷凝段的末端高于所述蒸发段的水平位置。优选地,在上述散热器中,所述冷凝段沿竖直方向布置。优选地,在上述散热器中,所述蒸发段与所述冷凝段之间还设置有绝热段。优选地,在上述散热器中,所述蒸发段与所述冷凝段不在同一个平面内。优选地,在上述散热器中,所述蒸发段的内部设置有虹吸结构。优选地,在上述散热器中,所述虹吸结构为槽、金属网或金属粉末层。优选地,在上述散热器中,所述冷凝段为光管。优选地,在上述散热器中,所述热管上还设置有用于灌注冷媒的充媒口,以及封闭所述充媒口的堵头。优选地,在上述散热器中,所述热管为扁管、圆管或方管。优选地,在上述散热器中,所述热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热管成排布置。优选地,在上述散热器中,相邻所述热管之间的距离为5mm-30mm。优选地,在上述散热器中,所述散热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凝段上的多个散热翅片。优选地,在上述散热器中,所述散热翅片的宽度为5mm-100mm。优选地,在上述散热器中,相邻的所述散热翅片之间的距离为2mm-10mm。优选地,在上述散热器中,每根所述热管上任意一个所述散热翅片与相邻的所述热管上任意一个所述散热翅片为不同散热翅片;或者每根所述热管上任意一个所述散热翅片与相邻的所述热管上的相邻的所述散热翅片为同一个散热翅片。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室外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散热器,冷媒在热管的蒸发段吸收散热基板的热量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到冷凝段,冷媒在冷凝段将热量传递到环境中由气态变成液态回流至蒸发段,如此往复循环,从而能够有效的将散热基板上的热量散发到环境中去。由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热管为L型结构蒸发段处于水平位置,避免热管内的冷媒在蒸发段受到重力的影响,提高蒸发端表面温度的均匀性,进而减小元器件之间的温差;热管的冷凝段的末端高于蒸发段的水平位置,因此位于冷凝段的冷媒由气态变成液态时在受自身重力影响,可以加速冷媒回流到蒸发段的速度,提高传热效率。与现有技术两个方案相比,从均匀性以及传热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另一种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散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热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室外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室外机、10为换热器、100为散热基板、200为散热翅片、300为热管、301为蒸发段、302为冷凝段、303为绝热段。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公开一种散热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以同时提高均匀性以及散热效率。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请参阅图2至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散热器10,包括散热基板100和呈L型结构的热管300,热管300包括相互连接的蒸发段301和冷凝段302,蒸发段301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散热基板100上,冷凝段302的末端高于蒸发段301的水平位置。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散热器10,冷媒在热管300的蒸发段301吸收散热基板100的热量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到冷凝段302,冷媒在冷凝段302将热量传递到环境中由气态变成液态回流至蒸发段301,如此往复循环,从而能够有效的将散热基板100上的热量散发到环境中去。由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热管300为L型结构蒸发段301处于水平位置,避免热管300内的冷媒在蒸发段301受到重力的影响,提高蒸发端表面温度的均匀性,进而减小元器件之间的温差;热管300的冷凝段302的末端高于蒸发段301的水平位置,因此位于冷凝段302的冷媒由气态变成液态时在受自身重力影响,可以加速冷媒回流到蒸发段301的速度,提高传热效率。与现有技术两个方案相比,从均匀性以及传热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图示中为空调器实际使用时的位置关系,由于该热管300为L型结构,为了进一步增加散热效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冷凝段302与蒸发段301几乎垂直,当蒸发段301沿水平方向布置时,冷凝段302布置方向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冷凝段302的末端高于蒸发段301的水平位置即可。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蒸发段301沿水平方向布置,冷凝段302沿竖直方向布置。此时占用空间最小,为了减小冷媒循环过程中的阻力,以及提高冷媒在蒸发段301分布的均匀性,蒸发段301的内部设置有虹吸结构。该虹吸结构为槽、金属网或金属粉末层。只要能够实现虹吸作用的结构均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在虹吸结构的作用下,当由冷凝段302回流的冷媒经过虹吸结构时,在虹吸原理的作用下,可以将冷媒吸入到蒸发段301中。图2-4中,蒸发段301沿水平方向布置时,冷凝段302沿竖直方向布置,其中,冷凝段302为光管。冷媒在热管300的蒸发段301吸收散热基板100的热量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到冷凝段302,冷媒在冷凝段302将热量传递到环境中由气态变成液态回流至蒸发段301,液态的冷媒在自身重力源源不断地往蒸发段301流动,如此往复循环,从而能够有效的将散热基板100上的热量散发到环境中去。蒸发段301与冷凝段302之间还设置有绝热段303。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呈L型结构的热管(300),所述热管(300)包括蒸发段(301)和冷凝段(302),所述蒸发段(301)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散热基板(100)上,所述冷凝段(302)的末端高于所述蒸发段(301)的水平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呈L型结构的热管(300),所述热管(300)包括蒸发段(301)和冷凝段(302),所述蒸发段(301)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散热基板(100)上,所述冷凝段(302)的末端高于所述蒸发段(301)的水平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段(302)沿竖直方向布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段(301)与所述冷凝段(302)之间还设置有绝热段(303)。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段(301)与所述冷凝段(302)不在同一个平面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段(301)的内部设置有虹吸结构。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结构为槽、金属网或金属粉末层。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段(302)为光管。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300)上还设置有用于灌注冷媒的充媒口,以及封闭所述充媒口的堵头。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300)为扁管、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振坤廖敏于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