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粘效维专利>正文

改进的帘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0970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改进的帘体结构,其罗曼帘于一上梁顶面两侧相对设有第一组接部及第二组接部供导滑座嵌卡定位,且于第一组接部及第二组接部的一侧边对称嵌设一拉绳定位座及一作动绳定位座,并设一透光帘体固设于上梁的底端与第一组接部相对,该透光帘体受一拉绳连动可收合及展开,且于透光帘体的一侧面等距缝设遮蔽帘片,并于遮蔽帘片的端缘分别夹设活动件,供若干作动绳分别穿设绑结于每一遮蔽帘片呈纵向排列的活动件的孔体上而由作动绳定位座穿绕而下;藉由上述结构,令遮蔽帘片可随作动绳的作动而往上梁的一侧上掀,使透光帘体随遮蔽帘片的上掀形成段落式的呈现,促使部分的光线仍可由遮蔽帘片上掀的位置投射入室内,以提高罗曼帘的功能性。(*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帘体结构,其罗曼帘借由遮蔽帘片上每一纵列的活动件均穿绕绑结一作动绳的结构,令遮蔽帘片可随作动绳的作动而往上梁的一例上掀,使透光帘体随遮蔽帘片的上掀而形成段落式的呈现,令部分光线仍可由遮蔽帘片上掀的位置投射入室内,或可由遮蔽帘片上掀的位置透视室外,令该罗曼帘除可作收合及完全遮蔽的功能外,亦可同步呈现部分照明及部分遮蔽的效果,以提高罗曼帘的功能性,进而符合人性化的设计。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为公知技术的立体图,按一般常见的罗曼帘10是于上梁11的底端固设一适长、适宽的帘体12,于帘体12背侧面由上往下等距缝设一道折边121,且于折边121的适当处铆设若干穿孔环122与上梁11的穿绳孔(图式未予以绘出)相对,而可供上梁11内部的拉绳13延穿绳孔而下并一一枢穿入每一穿孔环122后,再固结于最下方的穿孔环122上,并于上梁11的一侧固设一滑轮座14供拉绳13穿设定位并垂伸一适段于帘体12的前侧面,而可藉由拉绳13拉动下方的穿孔环122往上逐一拉升,令两两折边121间受拉绳13的拉升而往上回折相互叠置呈重叠下垂状。如上所述的公知结构,其尚有下列的缺失(一)尤其再该罗曼帘10的帘体12受拉绳13的拉升时,仅往上作收合呈重叠下垂状,故于使用上较为单调;(二)尤指该罗曼帘10的帘体12于完全展开呈遮蔽状态时,并无法使部分的帘体12呈现透光状态而仅具遮阳功能,进而无法适时提供消费者在遮阳状态时仍可达到局部透光或透视户外的需求,致使功能性降低。本设计人有鉴于上述公知技术的缺失,乃思及创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进,乃推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帘体结构,其罗曼帘藉由遮蔽帘片上每一纵列的活动件均穿绕绑结一作动绳的结构,令遮蔽帘片可随作动绳的作动而往上梁的一例上掀,使透光帘体随遮蔽帘片的上掀而形成段落式的呈现,令部分光线仍可由遮蔽帘片上掀的位置投射入室内,或可由遮蔽帘片上掀的位置透视室外,令该罗曼帘除可作收合及完全遮蔽的功能外,亦可同步呈现部分照明及部分遮蔽的效果,以提高罗曼帘的功能性,进而符合人性化的设计。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帘体结构,其藉由遮蔽帘片上每一纵列的活动件均穿绕绑结一作动绳的结构,而可由作动绳了拉动的数量及活动件与导滑座形成可折式而可自由变动位置的设计,即可变化出各式不同遮蔽帘片上掀的角度,进而可选择透光帘体于透视空间上的大小,促使该罗曼帘于操作上可随使用者的需求作不同的变化,进而符合人性化的设计。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改进的帘体结构,其罗曼帘设有一受拉绳连动的透光帘体固设于上梁的底端一侧,且透光帘体的一侧面由上往下设有多个遮蔽帘片,并于遮蔽帘片的端缘分别夹设二或二以上呈纵向排列具孔体的活动件而可供若干作动绳分别穿设绑结于每一遮蔽帘片呈纵向排列的活动件的孔体上,于上梁的顶面两侧分别嵌设多个导滑座,并于一侧边对称嵌设一拉绳定位座及一作动绳定位座,令拉绳及每一作动绳可分别穿绕于上梁两侧的导滑座并由拉绳定位座及作动绳定位座穿绕而下,使拉绳及每一作动绳分别相对垂伸于上梁的透光帘体的前后两侧,当遮蔽帘片随作动绳的作动而往上梁的一侧上掀时,透光帘体则会随遮蔽帘片的上掀而形成段落式的呈现,令部分的光线仍可由遮蔽帘片上掀的位置投射入室内,或可由遮蔽帘片上掀的位置透视室外,令该罗曼帘除可作收合及完全遮蔽的功能外,亦可同步呈现部分照明及部分遮蔽的效果,且可由作动绳扯动的数量及活动件与导滑座形成可折式而可自由变动位置以变化出各式不同遮蔽帘片上掀的角度,进而可选择透光帘体于透视空间上的大小,令该罗曼帘于操作上可随使用者的需求作不同的变化。如上所述的改进的帘体结构,其中上梁的顶面两侧相对设有第一组接部及第二组接部。如上所述的改进的帘体结构,其中透光帘体与上梁的第一组接部相对设置。如上所述的改进的帘体结构,其中上梁的第一、二组接部间隔设呈鸠尾条状或杆状。如上所述的改进的帘体结构,其中导滑座、拉绳定位座及作动绳定位座的一侧设有一与上梁的第一组接部及第二组接部相配合的套嵌部。如上所述的改进的帘体结构,其中遮蔽帘片为可回折成两层状。如上所述的改进的帘体结构,其中遮蔽帘片为以不透光体直接于透光帘体一例由上而下间隔车缝而成。如上所述的改进的帘体结构,其中活动件可设为一具弹性而容易装卸的夹体。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背面暨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每一作动绳同步作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上梁暨单一作动绳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又一上梁暨单一作动绳动作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20、罗曼帘21、上梁211、第一组接部 212、第二组接部22、导滑座 221、套嵌部23、拉绳定位座 24、作动绳定位座231、241、套嵌部25、透光帘体 251、折边 252、穿孔环26、遮蔽帘片 27、活动件 271、孔体28、拉绳 29、作动绳具体实施方式余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后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请同时参考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背面暨组合示意图),其罗曼帘20是于上梁21顶面两侧相对设有第一组接部211及第二组接部212供若干具套嵌部221的导滑座22嵌卡定位,且于第一组接部211及第二组接部212的一侧边对称嵌设有具套嵌部231、241的拉绳定位座2 3及作动绳定位座24,并设一透光帘体25固设于上梁21的底端与第一组接部211相对,该透光帘体25的背侧面由上往下等距缝设若干道折边251,且于折边251的适当处铆设若干穿孔环252而可供拉绳28一一枢穿入每一折边251的穿孔环252,再固结于最下方的穿孔环252上,且于折边251的缝结处一侧面各缝设一回折成两层状的遮蔽帘片26(遮蔽帘片26可以不透光体直接在透光帘体25一侧由上而下间隔车缝而成)恰垂伸于透光帘体25的前侧面而位于两两折边251间,亦可于透光帘体25的一侧由上而下间隔各缝设一遮蔽帘体26而呈垂伸状,并于遮蔽帘片26的端缘分别夹设二或二以上(如图6所示)呈纵向排列具孔体271的活动件27,而可供若干作动绳29分别穿设绑结于每一遮蔽帘片26呈纵向排列的活动件27的孔体271上,活动件27可设为具有弹性而容易装卸的夹体,该拉绳28及每一作动绳29并分别穿绕于第一组接部211及第二组接部212的导滑座22并由拉绳定位座23及作动绳定位座24穿绕而下,令拉绳28及每一作动绳29分别相对垂伸于透光帘体25的前后两侧,其中上梁21的第一、二组接部211、212可间隔设呈鸠尾条状(如图3、图4、图5所示)或杆状(如图6所示)与导滑座22、拉绳定位座23及作动绳定位座24的套嵌部221、231、241相配合。其欲使用时,仅需将拉绳28往下拉即可连动透光帘体25下方的折边251往上逐一拉升,令拉绳28顺导滑座22沿拉绳定位座23枢穿而下,进而使两两折边251间的透光帘体25受拉绳28的拉升而往上回折呈重叠下垂状,并使每一遮蔽帘片26随折边251的作动而相互往上叠层,即可今罗曼帘20呈现收合状态,同时该罗曼帘20藉由遮蔽帘片26上每一纵列的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帘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罗曼帘是设有一受拉绳连动的透光帘体固设于上梁的底端一侧,且所述透光帘体的一侧面由上往下设有多个遮蔽帘片,遮蔽帘片的端缘分别夹设二或二以上呈纵向排列具孔体的活动件,多个作动绳可分别穿设绑结于每一遮蔽帘片呈纵向排列的活动件的孔体上,上梁的顶面两侧分别嵌设多个导滑座,并于一侧边对称嵌设一拉绳定位座及一作动绳定位座,拉绳及每一作动绳可分别穿绕于上梁两侧的导滑座并由拉绳定位座及作动绳定位座穿绕而下地设置,拉绳及每一作动绳分别相对垂伸于上梁的透光帘体的前后两侧,遮蔽帘片可随作动绳的作动而往上梁的一侧上掀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粘效维
申请(专利权)人:粘效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