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调节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079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5 23:31
提供一种驱动力调节设备。包括由差速器壳支撑的差动齿轮和一对左右输出轴的差动设备置于车辆左轴和右轴之间,马达联接至差动设备。设置反转机构,其产生与作为差动设备的输出轴中的一个的第一输出轴的旋转相反且具有与第一输出轴的旋转相同的转速的旋转。控制动力传递状态的转换机构置于联接至第一输出轴的左轴与反转机构之间。转换机构具有左轴联接到第一输出轴的第一状态、左轴未联接到差动设备和反转机构的第二状态和左轴联接至反转机构的第三状态。因此,可以通过简单构造兼容地实现左右轮的驱动功能和驱动力分配的调节功能。

Driving Force Regulating Equipment

A driving force regulating device is provided. The differential gear supported by the differential housing and a pair of differential equipment of left and right output axles are placed between the left axle and the right axle of the vehicle, and the motor is connected to the differential equipment. An inversion mechanism is provided, which generates a rotation opposite to that of the first output axis as one of the output axes of the differential device and having the same rotation speed as that of the first output axis. The transfer mechanism controlling the power transfer state is placed between the left ax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output axis and the reverse mechanism. The transfer mechanism has the first state in which the left axis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output axis, the second state in which the left axis is not connected to the differential device and the reverse mechanism, and the third state in which the left axis is connected to the reverse mechanism. Therefore, the driving function of left and right wheels and the adjustment function of driving force distribution can be realized compatibly by simple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力调节设备
本公开涉及一种调节车辆的左右轮的驱动力的设备。
技术介绍
专利技术人已知一种驱动力调节设备,其中置于车辆的左右轮之间的差动设备与马达组合,以使得可以改变左右轮之间的驱动力分配(扭矩分配)。在刚刚描述的这种驱动力调节设备中,马达在车辆转向时响应于左右轮的转速之间的差而被动地旋转以吸收转速差。此外,随着马达主动地运转,左右轮之间的驱动力差增大或减小,以改变左右轮之间的驱动力分配(例如,JP2007-177915A,JP2014-037884A)。传统的驱动力调节设备配备有用于调节与用于驱动左右轮的驱动源分开的左右轮之间的驱动力分配的马达。这使得难以减轻设备的重量和尺寸,并且其可安装性可能较差。驱动力调节设备的重量增加会降低车辆的操作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上述主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力调节设备,其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左右轮的驱动功能和左右轮之间的驱动力分配的调节功能。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达到以上目的,一种驱动力调节设备,包括差动设备和马达,差动设备包括由差速器壳支撑的差动齿轮和一对左右输出轴,并且置于车辆的左轴和右轴之间,马达联接至差动设备。该驱动力调节设备进一步包括:反转机构,其连接到作为差动设备的输出轴中的一个输出轴的第一输出轴,并且产生与第一输出轴的旋转相反且与第一输出轴的旋转具有相同转速的旋转;和转换机构,其置于第一输出轴与左轴和右轴中的一个之间,并且控制动力传递状态。该转换机构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在第一状态中,左轴和右轴中的一个被联接到第一输出轴,在第二状态中,左轴和右轴中的一个没有被联接到差动设备和反转机构,在第三状态中,左轴和右轴中的一个被联接到反转机构。有利效果驱动左右轮的功能以及调节左右轮之间的驱动力差的功能都可以通过单个马达实现,从而可以简化驱动力调节设备。因此,这使得可以容易地减小驱动力调节设备的重量和尺寸,增强其可安装性,并且避免降低车辆的操作性能。附图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本质以及其它目的和优点,其中,相同的参考符号在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并且其中: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驱动力调节设备的骨架图;图2是反转机构和转换机构的骨架图;图3A和3B是描述转换机构的第一状态的图;图4A和4B是描述转换机构的第二状态的图;图5A至5D是描述转换机构的第三状态的图;图6是根据修改例的驱动力调节设备的骨架图;图7是根据另一个修改例的驱动力调节设备的骨架图;和图8是根据又一个修改例的驱动力调节设备的骨架图。具体实施方式【1、结构】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作为实施例的驱动力调节设备10。图1的驱动力调节设备10兼容地具有将从作为车辆的驱动源的马达2传递的驱动力传递到左右轮以使车辆行驶的功能、被动地吸收当车辆转向时出现的左右轮的转速之间的差的功能和主动调节左右轮的转速之间的差以改变驱动力分配的功能。驱动力调节设备10置于联接到左轮L的左轴3和联接到右轮R的右轴4之间。左轴3和右轴4同轴设置。在下文中,左轴3和右轴4有时简称为车轴3和4。驱动力调节设备10包括差动设备1、马达2、反转机构5、转换机构6、驱动齿轮系11和马达齿轮系12。差动设备1是通过在左轴3和右轴4之间以容器的形式置入由差速器壳17支撑的差动齿轮构造而成的差动设备。差动设备1包括一对左右输出轴13和14,并且置于左轴3和右轴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一个输出轴13通过转换机构6联接到左轴3,另一个输出轴14直接联接到右轴4。在左侧联接到输出轴13的左锥齿轮15、由差速器壳17枢轴支撑的差动小齿轮18和在右侧联接到输出轴14的右锥齿轮16以相互啮合的状态容纳在差速器壳17的内部。左锥齿轮15、差速器壳17和右锥齿轮16能够彼此传递动力,并且具有设定的相应结构(位置,形状和齿数),以使得其在速度图上的转速(对准图)按此顺序线性排列。左锥齿轮15和右锥齿轮16的旋转轴共线地设置,而差动小齿轮18的旋转轴垂直于左锥齿轮15和右锥齿轮16的旋转轴设置。马达2是驱动车辆的左轮L和右轮R的电动马达,并且被联接到差动设备1。马达2的输出轴35与车轴3和4同轴设置。本实施例的马达2布置在差动设备1的右侧,并且马达2的输出轴35与右轴4同轴设置。驱动马达2的电力由未示出的车载电池供给。马达2的驱动力由未示出的电子控制设备(计算机)控制。例如,当马达2是AC电动马达时,电子控制设备通过调节要供给至马达2的AC电力的频率来控制马达2的驱动力。相反,当马达2是DC电动马达时,电子控制设备通过调节要供给至马达2的电流来控制马达2的驱动力。马达2的驱动力的输出目标是差动设备1的差速器壳17。马达2有时用作向左轴3和右轴4提供相同驱动力的行驶马达,并且有时用作产生左轮和右轮的转速之间的差的调节马达。如上所述,马达2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发挥不同的功能。通过改变诸如反转机构5和转换机构6的动力传递路径来改变马达2的功能。因此,当马达2发挥前一功能时,后一功能停止,并且当马达2发挥后一功能时,前一功能停止。反转机构5是这样的机构,该机构产生与差动设备1所包括的输出轴13和14中的一个输出轴的旋转相反且具有与输出轴13和14中的该一个输出轴相同的转速的旋转,并且被联接至输出轴13和14中的该一个输出轴。如图1的实例所示,输出轴13对应于“输出轴13和14中的一个输出轴”。反转机构5产生与输出轴13的旋转相反且具有与输出轴13相同的转速的旋转,并且使将在下面详述的齿轮24旋转。因此,在输出轴13直接联接到左轴3的状态下,齿轮24在与左轴3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当不需要通过马达2的驱动力驱动车辆时(例如,当车辆滑行时或者当车辆可以从未示出的另一个驱动源获得足够的驱动力时),反转机构5被激活并且用于使差动设备1的左锥齿轮15和右锥齿轮16以相同的转速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当如图1所示反转机构5在左侧联接到输出轴13时(即,当反转机构5应用于左轮L时),形成使输出轴13在与左轮L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的动力传递路径。当马达用作行驶马达时,反转机构5不被激活,而在马达2用作调节马达时,反转机构5被激活。转换机构6是控制应用反转机构5的车轮与反转机构5之间的动力传递状态的机构。本实施例的转换机构6是爪形离合器。这里的爪形离合器是指联接装置,其具有通过在平行于旋转轴的方向上滑动套筒29,并且从而使套筒29与多个旋转元件接合来改变旋转元件的连接-断开的功能。如图2所示,转换机构6置于左轴3和输出轴13之间。当反转机构5被应用到右轮R时,令人满意的是,转换机构6置于右轴4和输出轴14之间。转换机构6能够在三种状态(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之间改变动力传递状态。第一状态是左轴3联接到差动设备1的输出轴13的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左锥齿轮15的旋转方向与左轮L的旋转方向一致。第二状态是使左轴3不与差动设备1和反转机构5联接的状态。在第二状态下,左轮L处于与例如马达2、差动设备1和反转机构5完全分离的自由状态。第三状态是左轴3联接到反转机构5的状态。在第三状态下,左锥齿轮15的旋转方向与左轮L的旋转方向相反。转换机构6的操作状态(三个状态)由未示出的电子控制设备(计算机)控制。现在将对反转机构5和转换机构6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力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力调节设备包含差动设备(1)和马达(2),所述差动设备(1)包括由差速器壳(17)支撑的差动齿轮(18)和一对左右输出轴(13,14),并且置于车辆的左轴(3)和右轴(4)之间,所述马达(2)联接至所述差动设备(1),所述驱动力调节设备进一步包含:反转机构(5),所述反转机构(5)连接到作为所述差动设备(1)的所述输出轴(13,14)中的一个输出轴的第一输出轴(13,14),并且产生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3,14)的旋转相反且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3,14)的旋转具有相同转速的旋转;和转换机构(6),所述转换机构(6)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13,14)与所述左轴(3)和所述右轴(4)中的一个之间,并且控制动力传递状态,其中所述转换机构(6)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中,所述左轴(3)和所述右轴(4)中的一个被联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13,14),在所述第二状态中,所述左轴(3)和所述右轴(4)中的一个没有被联接到所述差动设备(1)和所述反转机构(5),在所述第三状态中,所述左轴(3)和所述右轴(4)中的一个被联接到所述反转机构(5)。...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01 JP 2017-1687071.一种驱动力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力调节设备包含差动设备(1)和马达(2),所述差动设备(1)包括由差速器壳(17)支撑的差动齿轮(18)和一对左右输出轴(13,14),并且置于车辆的左轴(3)和右轴(4)之间,所述马达(2)联接至所述差动设备(1),所述驱动力调节设备进一步包含:反转机构(5),所述反转机构(5)连接到作为所述差动设备(1)的所述输出轴(13,14)中的一个输出轴的第一输出轴(13,14),并且产生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3,14)的旋转相反且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3,14)的旋转具有相同转速的旋转;和转换机构(6),所述转换机构(6)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13,14)与所述左轴(3)和所述右轴(4)中的一个之间,并且控制动力传递状态,其中所述转换机构(6)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中,所述左轴(3)和所述右轴(4)中的一个被联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13,14),在所述第二状态中,所述左轴(3)和所述右轴(4)中的一个没有被联接到所述差动设备(1)和所述反转机构(5),在所述第三状态中,所述左轴(3)和所述右轴(4)中的一个被联接到所述反转机构(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机构(5)包含第一齿轮系(7)和第二齿轮系(8),所述第一齿轮系(7)和所述第二齿轮系(8)分别包括多个齿轮(19,20,22,23,24),所述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村卓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