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驱动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970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3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驱动的电机,包括电机主体和位于电机主体下方的电机底座,所述电机底座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滑块,所述电机底座的上方活动安装有减震平台,且电机主体固定安装于减震平台的顶部,所述电机底座上开设有减震腔,所述减震腔内活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分别与减震腔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减震腔内部的四角位置均活动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支撑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电机底座进行优化,具备了良好的减震缓冲效果,能够减少电机主体的震动,提高工作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防滑块,可以防止电机主体工作过程中因为震动而产生位移,能够进一步保证电机主体工作的稳固性,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A Multi-drive Mo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lti-drive motor, which comprises a motor main body and a motor base located below the motor main body. Anti-sliding blocks are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motor base, a shock absorber platform is movably installed above the motor base, and the motor main body is fixed on the top of the shock absorber platform. A shock absorber cavity is arranged on the motor base, and the shock absorber cavity is arranged inside the shock absorber cavity. A support plate is movably mounted,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support plate are sliding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s of the shock absorber chamber, and the support columns are movably mounted at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interior of the shock absorber chamber. By optimizing the motor base, the utility model has good shock absorption and cushioning effect, can reduce the vibration of the motor main body and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work. By setting anti-sliding blocks, the displacement caused by the vibration of the motor main body can be prevented in the working process,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motor main body can be further guaranteed to meet people's nee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驱动的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驱动的电机。
技术介绍
周所周知,目前电机的种类众多,一些电机需要驱动多个传动连接装置,因而这种多驱动的电机往往需要很大功率,例如双轴伸异步电动机即有两个伸出轴的异步电动机,双轴伸电动机的主要用途是电气控制里面便于测速,一边是动力传动,一边安装速度继电器、变速箱或电磁抱闸,能很方便控制电动机的速度,启动,制动,编码等。但是目前这类的多驱动的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较大,减震缓冲效果不佳,使得电机的工作稳定性差,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驱动的电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驱动的电机,包括电机主体和位于电机主体下方的电机底座,所述电机底座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滑块,所述电机底座的上方活动安装有减震平台,且电机主体固定安装于减震平台的顶部,所述电机底座上开设有减震腔,所述减震腔内活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分别与减震腔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减震腔内部的四角位置均活动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支撑柱,且支撑柱的顶端活动延伸至电机底座的上方并与减震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与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腔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气压罐,所述气压罐内活动安装有气压缓冲杆,且气压缓冲杆的顶端固定安装于支撑板的底部,所述气压缓冲杆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安装在支撑板底部的转动座,所述气压罐的两侧均设有滑动安装于减震腔底部内壁上的活动座,所述气压缓冲杆的两侧均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倾斜设置,且活动杆的顶端与转动座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底端与活动座转动连接,两个活动座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位于减震腔内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活动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减震腔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机底座与减震平台之间设有套设在支撑柱上的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顶端与减震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与电机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与减震腔的顶部内壁之间设有套设在支撑柱上的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的顶端与减震腔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底端与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减震腔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滑动孔,且支撑柱活动贯穿滑动孔并与滑动孔的内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机主体与减震平台之间设有减震垫,且减震垫与电机主体相适配。优选的,所述防滑块为矩形块,且防滑块的底部设有防滑纹,所述防滑纹为波浪形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固定焊接有第一滑块,所述减震腔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块滑动安装于第一滑槽内。优选的,所述活动座的底部固定焊接有第二滑块,所述减震腔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二滑块相匹配的第二滑槽,且第二滑块滑动安装于第二滑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通过对电机底座进行优化,减震平台通过支撑柱作用于支撑板,支撑板通过气压缓冲杆在气压罐内向下压缩气体进行减震缓冲,同时通过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的减震缓冲配合,最终能够减少电机主体的震动,提高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通过在电机底座的底部设置防滑块,防滑块可以增加与地面的摩擦,能够防止电机主体工作过程中因为震动而产生位移,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电机主体工作的稳固性;本技术通过对电机底座进行优化,具备了良好的减震缓冲效果,能够减少电机主体的震动,提高工作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防滑块,可以防止电机主体工作过程中因为震动而产生位移,能够进一步保证电机主体工作的稳固性,满足了人们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驱动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驱动的电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驱动的电机中防滑块底部防滑纹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机主体、2电机底座、3防滑块、4减震平台、5减震垫、6减震腔、7支撑板、8支撑柱、9第二弹簧、10第三弹簧、11第一滑块、12第一滑槽、13气压罐、14气压缓冲杆、15转动座、16活动杆、17活动座、18第一弹簧、19第二滑块、20第二滑槽、21滑动孔、22防滑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多驱动的电机,包括电机主体1和位于电机主体1下方的电机底座2,电机底座2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滑块3,电机底座2的上方活动安装有减震平台4,且电机主体1固定安装于减震平台4的顶部,电机底座2上开设有减震腔6,减震腔6内活动安装有支撑板7,支撑板7的两侧分别与减震腔6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减震腔6内部的四角位置均活动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支撑柱8,且支撑柱8的顶端活动延伸至电机底座2的上方并与减震平台4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柱8的底端与支撑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减震腔6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气压罐13,气压罐13内活动安装有气压缓冲杆14,且气压缓冲杆14的顶端固定安装于支撑板7的底部,气压缓冲杆14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安装在支撑板7底部的转动座15,气压罐13的两侧均设有滑动安装于减震腔6底部内壁上的活动座17,气压缓冲杆14的两侧均设有活动杆16,活动杆16倾斜设置,且活动杆16的顶端与转动座15转动连接,活动杆16的底端与活动座17转动连接,两个活动座17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位于减震腔6内的第一弹簧18,第一弹簧18的一端与活动座17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8的另一端与减震腔6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对电机底座2进行优化,具备了良好的减震缓冲效果,能够减少电机主体1的震动,提高工作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防滑块3,可以防止电机主体1工作过程中因为震动而产生位移,能够进一步保证电机主体1工作的稳固性,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电机底座2与减震平台4之间设有套设在支撑柱8上的第二弹簧9,且第二弹簧9的顶端与减震平台4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弹簧9的底端与电机底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板7的顶部与减震腔6的顶部内壁之间设有套设在支撑柱8上的第三弹簧10,且第三弹簧10的顶端与减震腔6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第三弹簧10的底端与支撑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减震腔6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滑动孔21,且支撑柱8活动贯穿滑动孔21并与滑动孔21的内壁滑动连接,电机主体1与减震平台4之间设有减震垫5,且减震垫5与电机主体1相适配,防滑块3为矩形块,且防滑块3的底部设有防滑纹22,防滑纹22为波浪形结构,支撑板7的两侧均固定焊接有第一滑块11,减震腔6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2,且第一滑块11滑动安装于第一滑槽12内,活动座17的底部固定焊接有第二滑块19,减震腔6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二滑块19相匹配的第二滑槽20,且第二滑块19滑动安装于第二滑槽20内,本技术通过对电机底座2进行优化,具备了良好的减震缓冲效果,能够减少电机主体1的震动,提高工作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防滑块3,可以防止电机主体1工作过程中因为震动而产生位移,能够进一步保证电机主体1工作的稳固性,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工作原理:通过对电机底座2进行优化,当电机主体1在工作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驱动的电机,包括电机主体(1)和位于电机主体(1)下方的电机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底座(2)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滑块(3),所述电机底座(2)的上方活动安装有减震平台(4),且电机主体(1)固定安装于减震平台(4)的顶部,所述电机底座(2)上开设有减震腔(6),所述减震腔(6)内活动安装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的两侧分别与减震腔(6)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减震腔(6)内部的四角位置均活动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支撑柱(8),且支撑柱(8)的顶端活动延伸至电机底座(2)的上方并与减震平台(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8)的底端与支撑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腔(6)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气压罐(13),所述气压罐(13)内活动安装有气压缓冲杆(14),且气压缓冲杆(14)的顶端固定安装于支撑板(7)的底部,所述气压缓冲杆(14)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安装在支撑板(7)底部的转动座(15),所述气压罐(13)的两侧均设有滑动安装于减震腔(6)底部内壁上的活动座(17),所述气压缓冲杆(14)的两侧均设有活动杆(16),所述活动杆(16)倾斜设置,且活动杆(16)的顶端与转动座(15)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16)的底端与活动座(17)转动连接,两个活动座(17)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位于减震腔(6)内的第一弹簧(18),所述第一弹簧(18)的一端与活动座(1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8)的另一端与减震腔(6)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驱动的电机,包括电机主体(1)和位于电机主体(1)下方的电机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底座(2)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滑块(3),所述电机底座(2)的上方活动安装有减震平台(4),且电机主体(1)固定安装于减震平台(4)的顶部,所述电机底座(2)上开设有减震腔(6),所述减震腔(6)内活动安装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的两侧分别与减震腔(6)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减震腔(6)内部的四角位置均活动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支撑柱(8),且支撑柱(8)的顶端活动延伸至电机底座(2)的上方并与减震平台(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8)的底端与支撑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腔(6)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气压罐(13),所述气压罐(13)内活动安装有气压缓冲杆(14),且气压缓冲杆(14)的顶端固定安装于支撑板(7)的底部,所述气压缓冲杆(14)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安装在支撑板(7)底部的转动座(15),所述气压罐(13)的两侧均设有滑动安装于减震腔(6)底部内壁上的活动座(17),所述气压缓冲杆(14)的两侧均设有活动杆(16),所述活动杆(16)倾斜设置,且活动杆(16)的顶端与转动座(15)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16)的底端与活动座(17)转动连接,两个活动座(17)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位于减震腔(6)内的第一弹簧(18),所述第一弹簧(18)的一端与活动座(1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8)的另一端与减震腔(6)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驱动的电机,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元科技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