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929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包括从下往上层叠贴合设置的OLED显示层、以纳米银为导电材料的触控层、圆偏光层和覆盖层。通过在触控层与覆盖层之间设置圆偏光层,圆偏光层使熄屏状态下的OLED显示装置从外界向内看时视区更黑,有效降低视区灰白现象,提升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Full-fit OLED Displa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ully bonded OLED display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OLED display layer overlapped from bottom to top, a touch layer with nano silver as conductive material, a circular polarizing layer and a covering layer. By setting a circular polarizing layer between the touch layer and the covering layer, the OLED display device in the shutdown state will have darker viewing area from outside to inside, effectively reduce the gray-white phenomenon of viewing area, and enhance product grade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纳米银作为取代ITO的一种透明导电材料,近几年得到大家的重要关注。但目前纳米银结构的触摸屏与OLED模组全贴合后(图1中左侧显示),与ITO结构的触摸屏(图1中右侧显示)相比,纳米银结构的OLED显示装置在熄屏时视区会出现发灰白的现象(从OLED显示装置的正面看,包括中间视区和环绕视区的边缘油墨区),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降低产品档次。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纳米银材料的反射率较高导致的,因此需作进一步改进以改善上述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降低视区灰白现象的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包括从下往上层叠贴合设置的OLED显示层、以纳米银为导电材料的触控层、圆偏光层和覆盖层。优选地,所述触控层的基材为薄膜或玻璃。优选地,所述触控层包括分别设置在基材上表面的第一纳米银线电极层和设置在基材下表面的第二纳米银线电极层。优选地,所述OLED显示层包括OLED反射层。优选地,所述OLED反射层包括金属反射电极,所述金属反射电极设置在被动式OLED的金属阴极或者设置在主动式OLED的金属阳极。优选地,所述金属反射电极的材质为金属铝、镁、银、钼、钛或其合金。优选地,所述OLED反射层的下表面还设有有机发光层。优选地,所述覆盖层的材质为玻璃或者复合板。优选地,所述圆偏光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触控层上方的相位延迟片和线偏光片。优选地,OLED显示层与触控层之间、触控层与圆偏光层之间,以及圆偏光层与覆盖层之间均通过OCA或者OCR贴合固定。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触控层与覆盖层之间增加圆偏光层,圆偏光层使熄屏状态下的OLED显示装置从外界向内看时视区更黑,有效降低视区灰白现象,提升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采用纳米银结构和ITO作为触控电极显示效果的对比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包括从下往上层叠贴合设置的OLED显示层1、以纳米银为导电材料的触控层2、圆偏光层3和覆盖层4。通过在触控层2与覆盖层4之间设置圆偏光层3,圆偏光层3使熄屏状态下的OLED显示装置从外界向内看时视区更黑,有效降低视区灰白现象,提升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结合图2、图3所示,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触控层2的基材22为薄膜或玻璃。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薄膜的材质为PET(聚酯薄膜)或者COP(环烯烃聚合物)或者PC(聚碳酸酯)或者TAC(三乙酰基纤维素)或者SRF(超复屈折薄膜)。优选地,所述触控层2的基材厚度的取值范围为100μm-200μm。银在一般状态下为银白色金属,且为不透明材料,导电性极佳。而当银制成纳米银线时,纳米银线具有良好的透光率与极佳的导电性,能够很好的运用于触控层2的触控电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2优选包括分别设置在基材22上表面的第一纳米银线电极层23和设置在基材22下表面的第二纳米银线电极层21,可有效降低触控层2的厚度。其中,第一纳米银线电极层23和第二纳米银线电极层21的制作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技术,在此不作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OLED显示层1还包括OLED反射层11,所述OLED反射层11主要包括金属反射电极,所述金属反射电极可以设置在被动式OLED的金属阴极,也可以设置在主动式OLED的金属阳极。所述金属反射电极的材质为金属铝、镁、银、钼、钛或其合金。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OLED反射层11的下表面还设有有机发光层12,所述有机发光层12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所述OLED显示层的结构及原理为现有技术已有,在此不作赘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覆盖层4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盖板,所述覆盖层4的材质为玻璃或者复合板。作为进一步改进,OLED显示层1与触控层2之间、触控层2与圆偏光层3之间,以及圆偏光层3与覆盖层4之间均通过OCA(固态透明光学胶)或者OCR(紫外线硬化树酯,也称水胶)5贴合固定,形成全贴合的OLED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圆偏光层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触控层上方的相位延迟片31和线偏光片32。具体工作原理为在OLED显示装置熄屏时环境光线通过线偏光片32后成为线偏光,线偏光再通过相位延迟片31后成为右旋圆或左旋圆偏振光,也就是说相位延迟片31和线偏光片32组合为左旋圆或右旋圆偏光片,将自然光转换为右旋圆或左旋圆偏光;右旋圆或左旋圆偏光经反射后变为左旋圆或右旋圆偏光,第二次通过上述相位延迟片31后再次转为线偏光,但偏振方向偏转了90°,恰好达到线偏光片32的吸收轴,光线被吸收,进而不会透过圆偏光层被人眼看到,从而达到降低环境光线的反射作用,有效降低视区灰白现象。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往上层叠贴合设置的OLED显示层、以纳米银为导电材料的触控层、圆偏光层和覆盖层,所述触控层包括分别设置在基材上表面的第一纳米银线电极层和设置在基材下表面的第二纳米银线电极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往上层叠贴合设置的OLED显示层、以纳米银为导电材料的触控层、圆偏光层和覆盖层,所述触控层包括分别设置在基材上表面的第一纳米银线电极层和设置在基材下表面的第二纳米银线电极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的基材为薄膜或玻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层包括OLED反射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反射层包括金属反射电极,所述金属反射电极设置在被动式OLED的金属阴极或者设置在主动式OLED的金属阳极。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庆李锋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