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葛扣香专利>正文

一种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9275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电路,包括:驱动芯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所用电子元器件较少。

A Driving Circui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riving circuit, which comprises a driving chip, a first resistance R1, a second resistance R2, a third resistance R3, a fourth resistance R4, a first capacitor C1, a first diode D1, a first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Q1 and a secon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Q2.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circuit structure, low cost and less electronic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
,尤其是一种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驱动电路大多结构复杂,所用电子元器件较多,功能单一,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驱动电路,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所用电子元器件较少。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包括:驱动芯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控制寄存器,另一端连接到驱动芯片的HIN管脚;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寄存控制器,另一端连接到驱动芯片的LIN管脚;驱动芯片的HO管脚连接第一电阻R1后连接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驱动芯片的LO管脚连接第二电阻R2后连接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驱动芯片的VS管脚依次连接第一电容C1和第一二极管D1后连接到+15V电源,驱动芯片的VB管脚连接在第一电容C1和第一二极管D1之间,驱动芯片的VCC管脚直接连接+15V电源,驱动芯片的COM管脚直接接地。优选的,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为51Ω,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为200Ω。优选的,驱动芯片选用IR2101。优选的,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选用P75NF7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所用电子元器件较少。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驱动电路,包括:驱动芯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控制寄存器,另一端连接到驱动芯片的HIN管脚;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寄存控制器,另一端连接到驱动芯片的LIN管脚;驱动芯片的HO管脚连接第一电阻R1后连接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驱动芯片的LO管脚连接第二电阻R2后连接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驱动芯片的VS管脚依次连接第一电容C1和第一二极管D1后连接到+15V电源,驱动芯片的VB管脚连接在第一电容C1和第一二极管D1之间,驱动芯片的VCC管脚直接连接+15V电源,驱动芯片的COM管脚直接接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为51Ω,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为200Ω。驱动芯片选用IR2101。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选用P75NF75。尽管本专利技术就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示意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只要不超出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芯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控制寄存器,另一端连接到驱动芯片的HIN管脚;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寄存控制器,另一端连接到驱动芯片的LIN管脚;驱动芯片的HO管脚连接第一电阻R1后连接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驱动芯片的LO管脚连接第二电阻R2后连接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驱动芯片的VS管脚依次连接第一电容C1和第一二极管D1后连接到+15V电源,驱动芯片的VB管脚连接在第一电容C1和第一二极管D1之间,驱动芯片的VCC管脚直接连接+15V电源,驱动芯片的COM管脚直接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芯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控制寄存器,另一端连接到驱动芯片的HIN管脚;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寄存控制器,另一端连接到驱动芯片的LIN管脚;驱动芯片的HO管脚连接第一电阻R1后连接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驱动芯片的LO管脚连接第二电阻R2后连接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扣香
申请(专利权)人:葛扣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