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金龙专利>正文

蒸汽速热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7833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6:32
蒸汽速热换热器,包括夹层壳体。夹层壳体底部通过进水管连接水泵的出口。夹层壳体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对应连接温控器,温控器与水泵对应连接。内壳内空腔为蒸汽腔。夹层顶部连接出水管,出水管向下经过蒸汽腔从夹层底部穿出。蒸汽进管从夹层底部穿入蒸汽腔,蒸汽进管出口位于蒸汽腔内。蒸汽进管开设有冷凝水孔,冷凝水孔位于内壳底部上方。蒸汽进管内设有蒸汽出管,蒸汽出管入口位于蒸汽进管壁上,也位于内壳底部上方。利用蒸汽腔和很少的水接触,快速把很少的水加热到设定温度,达到速热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汽速热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领域,特别涉及蒸汽速热换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的蒸汽热水器和换热器换热速度都比较慢,不能达到快速换热产生热水供应洗澡或者取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蒸汽速热换热器,本换热器结构简单,换热快,方便使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蒸汽速热换热器,包括夹层壳体。其技术要点在于:夹层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夹层。夹层壳体底部通过进水管连接水泵的出口。夹层壳体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对应连接温控器,温控器与水泵对应连接。内壳内空腔为蒸汽腔。夹层顶部连接出水管,出水管向下经过蒸汽腔从夹层底部穿出。蒸汽进管从夹层底部穿入蒸汽腔,蒸汽进管出口位于蒸汽腔内。蒸汽进管开设有冷凝水孔,冷凝水孔位于内壳底部上方。蒸汽进管内设有蒸汽出管,蒸汽出管入口位于蒸汽进管壁上,也位于内壳底部上方。其优点在于:利用蒸汽腔和很少的水接触,快速把很少的水加热到设定温度,达到速热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主视图(没有水分离设备)。进水用单箭头表示,蒸汽用双箭头表示,冷凝水三箭头表示。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结构主视图(有水分离设备)。图3为锅炉的结构示意图。夹层壳体1、内壳2、外壳3、夹层4、进水管5、水泵6、温度传感器7、温控器8、蒸汽腔9、出水管10、蒸汽进管11、冷凝水孔12、蒸汽出管13、上凸段14、下凹段15、分岔管16、集水管17、溢流管18、溢流管上弯段19、冷凝水水面20、锅炉壳体21、炉膛22、水箱23、锅炉蒸汽腔24。具体实施方式蒸汽速热换热器,包括夹层壳体1。夹层壳体1包括内壳2和外壳3,之间用支柱相互固定形成夹层4,用于走水。内壳2和外壳3可均采用不锈钢制成。夹层壳体1底部通过进水管5连接水泵6的出口。夹层壳体1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7探头伸入外壳3,会接触到夹层4内的水。温度传感器7对应连接温控器8(已知技术),温控器8与水泵6对应连接。内壳2内空腔为蒸汽腔9。夹层4顶部连接出水管10,出水管10向下经过蒸汽腔9从夹层4底部穿出。出水管10入口位于温度传感器7探头附近下方。蒸汽进管11从夹层4底部穿入蒸汽腔9,蒸汽进管11出口位于蒸汽腔9内。蒸汽进管11开设有冷凝水孔12,冷凝水孔12位于内壳2底部上方。蒸汽进管11内设有蒸汽出管13,蒸汽出管13入口位于蒸汽进管11壁上,也位于内壳2底部上方。蒸汽出管13出口位于蒸汽进管11壁上,同时位于外壳3底部下方。蒸汽出管13入口高于冷凝水孔12。在蒸汽出管13入口有上凸段14,在蒸汽出管13出口有下凹段15,整体形成S形,可以防止蒸汽腔9底部的冷凝水从蒸汽出管13流出。在蒸汽进管11的入口处向下方设有低于蒸汽汽路的分岔管16。分岔管16底部设有水分离设备。水分离设备包括固定连接在分岔管16底部的封闭的集水管17,溢流管18入口伸入集水管17,溢流管18出口伸出集水管17下方。溢流管18位于集水管17内部有一段溢流管上弯段19。可以设置速热器出水的温度,例如设定为80℃,使用设置在顶部的温度传感器7采集温度信号发送给温控器8传送给水泵6,控制调整水泵6的转速流量(例如每分钟2-3升水)以及启停,让输出的水始终是80℃,本产品的热能可以把水加热应用于洗澡,也可以应用于供暖(地热和暖气片),或者存储起来。利用蒸汽腔9和夹层4内很少的水接触,能把很少的水快速加热到80℃,达到速热的目的。蒸汽出管13设计在蒸汽进管11内是为了减少焊接,外观美观。蒸汽可以来源于锅灶烧水做饭产生的蒸汽。如果不使用水分离装置,冷凝水可以从蒸汽进管11流回锅灶中。如果采用水分离装置,当冷凝水水面20高于溢流管上弯段19,冷凝水可以沿着溢流管18出口流出。或者蒸汽热源采用如图3所示的锅炉,包括锅炉壳体21,锅炉壳体21内下部设有炉膛22,炉膛22有燃料口和出烟口。锅炉壳体21管路连接水箱23,锅炉壳体21内加水没过炉膛22,例如加水达到锅炉壳体21容积的下三分之一,上三分之二为锅炉蒸汽腔24,锅炉蒸汽腔24管路连接蒸汽进管11的入口。利用本产品把供暖的水和锅炉的水分开,锅炉的水始终是沸腾的状态,把产生的蒸汽输送到蒸汽腔9,出水管10所出的热水,通过供暖水泵以一定的流速输送到供暖设备去。夹层壳体1的内壳2和外壳3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小一点,例如当夹层壳体1为圆柱体形状,距离为2-3毫米,方便让蒸汽腔9内大量的蒸汽接触到夹层壳体1内很少的水,提高换热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蒸汽速热换热器,包括夹层壳体(1);其特征在于:夹层壳体(1)包括内壳(2)和外壳(3),之间形成夹层(4);夹层壳体(1)底部通过进水管(5)连接水泵(6)的出口;夹层壳体(1)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7)对应连接温控器(8),温控器(8)与水泵(6)对应连接;内壳(2)内空腔为蒸汽腔(9);夹层(4)顶部连接出水管(10),出水管(10)向下经过蒸汽腔(9)从夹层(4)底部穿出;蒸汽进管(11)从夹层(4)底部穿入蒸汽腔(9),蒸汽进管(11)出口位于蒸汽腔(9)内;蒸汽进管(11)开设有冷凝水孔(12),冷凝水孔(12)位于内壳(2)底部上方;蒸汽进管(11)内设有蒸汽出管(13),蒸汽出管(13)入口位于蒸汽进管(11)壁上,也位于内壳(2)底部上方;蒸汽出管(13)出口位于蒸汽进管(11)壁上,同时位于外壳(3)底部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蒸汽速热换热器,包括夹层壳体(1);其特征在于:夹层壳体(1)包括内壳(2)和外壳(3),之间形成夹层(4);夹层壳体(1)底部通过进水管(5)连接水泵(6)的出口;夹层壳体(1)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7)对应连接温控器(8),温控器(8)与水泵(6)对应连接;内壳(2)内空腔为蒸汽腔(9);夹层(4)顶部连接出水管(10),出水管(10)向下经过蒸汽腔(9)从夹层(4)底部穿出;蒸汽进管(11)从夹层(4)底部穿入蒸汽腔(9),蒸汽进管(11)出口位于蒸汽腔(9)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金龙蔡丰
申请(专利权)人:蔡金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