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记忆自动复位式投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750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垃圾投放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可记忆自动复位式投放装置,包括前侧板、后侧板、连接轴、前转盘、后转盘和开口向下呈倒V形的盖体,前侧板和后侧板沿前后向间隔分布,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设有连接轴,连接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能相对连接轴自由转动的前转盘和后转盘,前转盘位于前侧板的后侧,后转盘位于后侧板的前侧,前侧板上设有前定位磁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前定位磁铁和后定位磁铁能分别对前吸附块和后吸附块产生吸附作用力,从而使得盖体在重力作用下复位受阻时,依然能回复原位,设置左脚踏驱动总成和右脚踏驱动总成可使得用户在无需使用双手的状态下通过脚踏的方式将盖体打开,便于垃圾的投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记忆自动复位式投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垃圾投放装置
,是一种可记忆自动复位式投放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垃圾存放设备顶部大都设有投放装置,大多数投放装置均为在投放口处设有能开合的盖板,然而由于盖板长时间使用会附着脏污,人们在手动启闭盖板时会弄脏手,导致盖板的开启和关闭均存在不便;还有部分投放装置采用转轴连接倒V形盖板,使人们能够通过推动盖板将垃圾投入,之后盖板在重力作用下回复原位,这样虽然可使得人们能更短时间的接触盖板,但由于灰尘会缓慢的进入转轴连接处,这将使得转轴的灵活度下降,最后导致其无法完成复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记忆自动复位式投放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垃圾投放存在的盖板启闭不便,无法自动复位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可记忆自动复位式投放装置,包括前侧板、后侧板、连接轴、前转盘、后转盘和开口向下呈倒V形的盖体,前侧板和后侧板沿前后向间隔分布,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设有连接轴,连接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能相对连接轴自由转动的前转盘和后转盘,前转盘位于前侧板的后侧,后转盘位于后侧板的前侧,前侧板上设有前定位磁铁,前转盘前侧设有与前定位磁铁吸附在一起的前吸附块,后侧板上设有后定位磁铁,后转盘后侧设有与后定位磁铁吸附在一起的后吸附块,盖体包括呈左低右高倾斜状的左盖板和呈左高右低倾斜状右盖板,前转盘和后转盘的左侧分别与左盖板右侧的对应位置固定在一起,前转盘和后转盘的右侧分别与右盖板左侧的对应位置固定在一起。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连接轴的前部可设有能带动前转盘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左脚踏驱动总成,左脚踏驱动总成包括前驱动盘、盘体复位弹簧、前滑块、前凸块、前限位挡板、滑块复位弹簧、前连接绳和左脚踏执行组件;对应前转盘后侧位置的连接轴外侧设有能相对连接轴自由转动的前驱动盘,对应前驱动盘后侧位置的连接轴外侧设有能使前驱动盘回复初始位置的盘体复位弹簧,盘体复位弹簧的前端与前驱动盘固定在一起,盘体复位弹簧的后端与连接轴的对应位置固定在一起;前驱动盘上沿其半径方向设有前滑道,前滑道内设有能沿前滑道滑移的前滑块,前滑块的前侧固定有能穿出前滑道且前侧面能伸出于前驱动盘前方的前凸块;前滑道上靠近前驱动盘圆心位置的端部称为内端,前滑道上远离前驱动盘圆心位置的端部称为外端,对应外端位置的前驱动盘上固定有能防止前滑块从外端滑脱的前限位挡板,前限位挡板和前滑块之间设有位于前滑道内的滑块复位弹簧,前限位挡板上设有能与前滑道连通的第一通孔,前连接绳的上端穿过第一通孔进入前滑道内并穿过滑块复位弹簧与前滑块连接在一起,前连接绳的下端连接有能带动前连接绳的下端下行的左脚踏执行组件;将前滑块压紧滑块复位弹簧时前凸块所在的位置称为外极限点,将以连接轴为圆心且以外极限点到圆心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的圆称为参考圆,将外极限点在左踏板作用下绕连接轴逆时针旋转形成的圆弧形轨迹称为逆时针弧轨,将逆时针弧轨的起始端和终止端在参考圆上形成的圆心角称为第一圆心角,前转盘的后侧设有前挡块,前挡块位于逆时针弧轨上,将前挡块与外极限点在参考圆上形成的圆心角称为第二圆心角,第一圆心角大于第二圆心角;前挡块内侧到连接轴的最小距离称为第一间距,前凸块外侧到连接轴的最大间距称为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上述连接轴的后部可设有能带动后转盘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右脚踏驱动总成,将左脚踏驱动总成沿前后向镜像对称得到的产物称为第一镜像总成,将第一镜像总成沿左右向镜像对称得到的产物称为第二镜像总成,右脚踏驱动总成与第二镜像总成的结构相同且两者的各个部件均一一对应,后转盘的前侧设有后挡块,后挡块与前挡块在左右方向上呈镜像对称分布。上述前凸块可位于前滑块的前侧中部,两者固定为一体呈“凸”字形;前滑道包括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第二滑道位于第一滑道的前侧中部且两者连通,前滑块位于第一滑道内且两者相适配,前凸块位于第二滑道内且两者相适配;第一滑道的后侧呈开口状,对应第一滑道后侧位置的前转盘后侧设有能封闭第一滑道后侧开口的前封板,前封板的外端与前限位挡板固定在一起;第二滑道的前侧呈开口状,第二滑道的横向开口宽度小于前滑块的横向宽度。上述左脚踏驱动总成还可包括左支撑杆,前驱动盘的左侧设有左支撑杆,左支撑杆上设有套装于前连接绳外侧的第二通孔,对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位置的前连接绳外侧套装有保护软管。上述左脚踏执行组件可包括左脚踏拐臂、脚踏连接绳和左定滑轮,左脚踏拐臂位于左支撑杆的正下方,左脚踏拐臂呈开口朝向左上方的L形,左脚踏拐臂包括左脚踏板和拉绳板,左脚踏板的右端与拉绳板的下端固定在一起,左定滑轮位于拉绳板的右部,左定滑轮上设有开口朝向左方且呈U字形的脚踏连接绳,脚踏连接绳的上端与前连接绳的下端连接在一起,脚踏连接绳的下端与拉绳板的上端固定在一起。上述还可包括垃圾箱本体,前侧板与垃圾箱本体的前侧壁固定为一体,后侧板与垃圾箱本体的后侧壁固定为一体,垃圾箱本体的上部设有与盖体适配的箱体开口,对应左脚踏拐臂拐点位置的垃圾箱本体内设有左一铰接轴,左一铰接轴穿过左脚踏拐臂的拐点处且左脚踏拐臂能相对左一铰接轴自由旋转,对应左定滑轮中心位置的垃圾箱本体内设有左二铰接轴,左二铰接轴穿过左定滑轮的中心且左定滑轮能相对左二铰接轴自由旋转,对应左脚踏板左部位置的垃圾箱体上设有第三通孔,左脚踏板的左部从第三通孔穿出于垃圾箱本体外且能向下移动。上述对应左脚踏执行组件后方位置的垃圾箱本体内可设有前分隔板,左一铰接轴和左二铰接轴的后端均安装与前分隔板的前侧。本技术结构合理,构思巧妙,通过前定位磁铁和后定位磁铁能分别对前吸附块和后吸附块产生吸附作用力,从而使得盖体在重力作用下复位受阻时,依然能回复原位,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的特点;设置左脚踏驱动总成和右脚踏驱动总成可使得用户在无需使用双手的状态下通过脚踏的方式将盖体打开,便于垃圾的投放,尤其是用户双手均拎有垃圾时,可使其更加省力。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放大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1中左脚踏驱动总成未连接左脚踏执行组件状态下的主视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附图4在B-B处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附图4在D-D处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前侧板,2为后侧板,3为连接轴,4为前转盘,5为后转盘,6为左盖板,7为前定位磁铁,8为前吸附块,9为后定位磁铁,10为后吸附块,11为右盖板,12为前驱动盘,13为盘体复位弹簧,14为前滑块,15为前凸块,16为前限位挡板,17为滑块复位弹簧,18为前连接绳,19为右脚踏板,20为右定滑轮,21为前挡块,22为后分隔板,23为第一滑道,24为第二滑道,25为前封板,26为左支撑杆,27为保护软管,28为脚踏连接绳,29为左定滑轮,30为左脚踏板,31为拉绳板,32为垃圾箱本体,33为左一铰接轴,34为左二铰接轴,35为前分隔板,36为后挡块。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记忆自动复位式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侧板、后侧板、连接轴、前转盘、后转盘和开口向下呈倒V形的盖体,前侧板和后侧板沿前后向间隔分布,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设有连接轴,连接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能相对连接轴自由转动的前转盘和后转盘,前转盘位于前侧板的后侧,后转盘位于后侧板的前侧,前侧板上设有前定位磁铁,前转盘前侧设有与前定位磁铁吸附在一起的前吸附块,后侧板上设有后定位磁铁,后转盘后侧设有与后定位磁铁吸附在一起的后吸附块,盖体包括呈左低右高倾斜状的左盖板和呈左高右低倾斜状右盖板,前转盘和后转盘的左侧分别与左盖板右侧的对应位置固定在一起,前转盘和后转盘的右侧分别与右盖板左侧的对应位置固定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记忆自动复位式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侧板、后侧板、连接轴、前转盘、后转盘和开口向下呈倒V形的盖体,前侧板和后侧板沿前后向间隔分布,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设有连接轴,连接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能相对连接轴自由转动的前转盘和后转盘,前转盘位于前侧板的后侧,后转盘位于后侧板的前侧,前侧板上设有前定位磁铁,前转盘前侧设有与前定位磁铁吸附在一起的前吸附块,后侧板上设有后定位磁铁,后转盘后侧设有与后定位磁铁吸附在一起的后吸附块,盖体包括呈左低右高倾斜状的左盖板和呈左高右低倾斜状右盖板,前转盘和后转盘的左侧分别与左盖板右侧的对应位置固定在一起,前转盘和后转盘的右侧分别与右盖板左侧的对应位置固定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记忆自动复位式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轴的前部设有能带动前转盘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左脚踏驱动总成,左脚踏驱动总成包括前驱动盘、盘体复位弹簧、前滑块、前凸块、前限位挡板、滑块复位弹簧、前连接绳和左脚踏执行组件;对应前转盘后侧位置的连接轴外侧设有能相对连接轴自由转动的前驱动盘,对应前驱动盘后侧位置的连接轴外侧设有能使前驱动盘回复初始位置的盘体复位弹簧,盘体复位弹簧的前端与前驱动盘固定在一起,盘体复位弹簧的后端与连接轴的对应位置固定在一起;前驱动盘上沿其半径方向设有前滑道,前滑道内设有能沿前滑道滑移的前滑块,前滑块的前侧固定有能穿出前滑道且前侧面能伸出于前驱动盘前方的前凸块;前滑道上靠近前驱动盘圆心位置的端部称为内端,前滑道上远离前驱动盘圆心位置的端部称为外端,对应外端位置的前驱动盘上固定有能防止前滑块从外端滑脱的前限位挡板,前限位挡板和前滑块之间设有位于前滑道内的滑块复位弹簧,前限位挡板上设有能与前滑道连通的第一通孔,前连接绳的上端穿过第一通孔进入前滑道内并穿过滑块复位弹簧与前滑块连接在一起,前连接绳的下端连接有能带动前连接绳的下端下行的左脚踏执行组件;将前滑块压紧滑块复位弹簧时前凸块所在的位置称为外极限点,将以连接轴为圆心且以外极限点到圆心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的圆称为参考圆,将外极限点在左踏板作用下绕连接轴逆时针旋转形成的圆弧形轨迹称为逆时针弧轨,将逆时针弧轨的起始端和终止端在参考圆上形成的圆心角称为第一圆心角,前转盘的后侧设有前挡块,前挡块位于逆时针弧轨上,将前挡块与外极限点在参考圆上形成的圆心角称为第二圆心角,第一圆心角大于第二圆心角;前挡块内侧到连接轴的最小距离称为第一间距,前凸块外侧到连接轴的最大间距称为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记忆自动复位式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轴的后部设有能带动后转盘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右脚踏驱动总成,将左脚踏驱动总成沿前后向镜像对称得到的产物称为第一镜像总成,将第一镜像总成沿左右向镜像对称得到的产物称为第二镜像总成,右脚踏驱动总成与第二镜像总成的结构相同且两者的各个部件均一一对应,后转盘的前侧设有后挡块,后挡块与前挡块在左右方向上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裕俊吴树兰马顺国
申请(专利权)人:克拉玛依吉成瑞佳油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