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铝箔胶生产工艺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7118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性铝箔胶生产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滤网、废料管、出料管、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清洗装置和进料管,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废料管,所述废料管的一侧设置有出料管,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的外部套接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一侧通过粘接固定有滤网,所述滤网的顶部通过粘接固定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开设有进料管;所述清洗装置由圆柱块、喷头、第二壳体、出水管、水泵、进水管、电机、盖板、转轴、固定杆、方型凸起和方型凹槽组成,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圆柱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实用性强和过滤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性铝箔胶生产工艺及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产装置
,具体为一种水性铝箔胶生产工艺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水性铝箔胶是一种用来制作铝箔纸的粘合剂。它是一种乳白色粘稠液体,分为水性丙烯酸酯聚合乳液胶和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胶等类型,广泛应用于烟草包装、酒类包装和口香糖包装等领域。水性铝箔胶生产过程中需要一道过滤的工序,而大多数过滤装置在过滤较为粘稠的液体时,存在滤网容易被堵住的问题,需要将滤网单独拆下来清洗,实用性不强;同时大多数水性铝箔胶生产装置只有一层滤网,如果目数较大,杂质容易堵住滤网,如目数较小,杂质容易漏掉,过滤效果不好。因此,设计一种实用性强和过滤效果好的水性铝箔胶生产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铝箔胶生产工艺及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性铝箔胶生产工艺,水性铝箔胶可用于铝箔与纸张的粘接来制备铝箔纸;该胶粘剂是以单体、乳化剂、保护胶、引发剂、缓冲剂、去离子水、pH调节剂和水性助剂为原料,经预乳化、种子反应、聚合反应及复配各步骤制备而成的固含量为40~50%的复合胶;其中,所述单体包括硬单体、软单体和功能单体;硬单体可由醋酸乙烯酯(VAc)和丙烯酸甲酯(MA)组成;软单体由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乙酯(EA)组成;功能单体由丙烯酸(AA)或甲基丙烯酸(MAA)中的任一种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组成;按单体各原料总重量为100%计,单体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醋酸乙烯酯30~40%、丙烯酸甲酯10~20%、丙烯酸乙酯20~40%、丙烯酸丁酯10~20%、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1~5%、N-羟甲基丙烯酰胺1~5%。上述铝箔胶原料中的乳化剂由烷基醚硫酸铵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按2∶1的重量比组成;乳化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2~4%。上述铝箔胶原料中的保护胶采用聚乙烯醇,保护胶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1~3%。上述铝箔胶原料中的引发剂采用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钾,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2~0.6%。上述铝箔胶原料中的缓冲剂采用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铵,缓冲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1~0.3%。上述铝箔胶原料中的pH调节剂采用氨水,pH调节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5~2%。上述去离子水的用量按去离子水的总重量与所述单体总重量之比为1~1.35∶1。上述铝箔胶中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可以采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任一种,增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1~5%。上述铝箔胶原料中的水性助剂包括:水性润湿剂、水性流平剂和水性防腐剂,其中的水性润湿剂采用阴离子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性润湿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1~0.5%;水性流平剂采用有机硅类的水性流平剂,水性流平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1~0.5%;水性防腐剂采用含异噻唑啉酮类水性防腐剂,水性腐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1~0.5%。上述铝箔胶的制备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预乳化:向乳化釜中投入占去离子水总重量40~50%的去离子水、乳化剂中占烷基醚硫酸铵总重量60~80%的烷基醚硫酸铵、全部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全部单体,搅拌乳化不少于30分钟,制得预乳液。种子反应:向聚合反应釜中投入占去离子水总重量40~50%的去离子水,加入聚乙烯醇保护胶,开动搅拌并升温到90℃,全部溶解后降温到60℃,加入乳化剂中剩余的烷基醚硫酸铵、缓冲剂,开动搅拌并升温,当温度到达75℃时,投入5~10wt%的上述制得的预乳液到聚合反应釜中,并加入占引发剂总重量30~40%的引发剂,将引发剂用去离子配成5~10%质量浓度的引发剂溶液,反应30~40分钟。聚合反应:将剩余的引发剂用去离子配成5~10%质量浓度的引发剂溶液加入到乳化釜中,与预乳液一起混合5~10分钟;当聚合反应釜内的种子反应结束后,温度稳定在78℃时,向聚合反应釜中滴加乳化釜中剩余的预乳液(即混合引发剂溶液后的预乳液),在3~4小时内滴完,然后升温到80~82℃继续保温反应1~2小时。复配:聚合反应釜保温反应结束后,将聚合反应釜温度下降到50℃,加入pH调节剂,将聚合反应釜内乳液的pH值调为6.0~8.0;在取样测试乳液粘度和固含量合格后(测试乳液取样的粘度为100~300mPas、固含量为40~50%,则为合格),向聚合反应釜的乳液中加入增塑剂和水性助剂(包括:水性润湿剂、水性流平剂和水性防腐剂),继续降温到40℃以下,过滤出料,即得到水性铝箔胶成品。一种水性铝箔胶生产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滤网、废料管、出料管、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清洗装置和进料管,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废料管,所述废料管的一侧设置有出料管,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的外部套接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一侧通过粘接固定有滤网,所述滤网的顶部通过粘接固定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开设有进料管;所述清洗装置由圆柱块、喷头、第二壳体、出水管、水泵、进水管、电机、盖板、转轴、固定杆、方型凸起和方型凹槽组成,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圆柱块,所述圆柱块的顶部分别安装有电机和水泵,所述水泵的顶部通过法兰活动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水泵的一侧通过法兰活动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圆柱块的底部内壁对应设置有方型凸起,所述圆柱块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侧对应开设有方型凹槽,且方型凹槽与方型凸起为配合结构,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盖板,所述电机的底部输出轴通过联轴器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部对应设置有固定杆,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侧外壁均匀分布有喷头,所述电机和水泵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环与第一壳体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第二壳体的内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和出水管的一端均穿过盖板和圆柱块,且与盖板和圆柱块通过轴承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外部均匀涂敷有聚氨酯润滑涂层。进一步的,所述喷头的数量为六个,且与第二壳体的内壁通过焊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滤网的数量为三个,且由上到下的过滤指数分别为50目、100目和230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电机、圆柱块和喷头等构件,从而不需要将滤网单独拆下来即可清洗滤网,大大提高了该水性铝箔胶生产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设置有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和等构件,通过三层不同目数的倾斜式滤网设计,解决了因为只用单层滤网导致的不同大小的杂质同时过滤困难的问题,加大了液体与滤网的接触面积,使得该水性铝箔胶生产装置具有过滤效果好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清洗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图2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滤网与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安装示意图。图中:1、第一壳体;2、滤网;3、废料管;4、出料管;5、第一固定环;6、第二固定环;7、清洗装置;8、进料管;9、圆柱块;10、喷头;11、第二壳体;12、出水管;13、水泵;14、进水管;15、电机;16、盖板;17、转轴;18、固定杆;19、方型凸起;20、方型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性铝箔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水性铝箔胶可用于铝箔与纸张的粘接来制备铝箔纸;该胶粘剂是以单体、乳化剂、保护胶、引发剂、缓冲剂、去离子水、pH调节剂和水性助剂为原料,经预乳化、种子反应、聚合反应及复配各步骤制备而成的固含量为40~50%的复合胶;其中,所述单体包括硬单体、软单体和功能单体;硬单体可由醋酸乙烯酯(VAc)和丙烯酸甲酯(MA)组成;软单体由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乙酯(EA)组成;功能单体由丙烯酸(AA)或甲基丙烯酸(MAA)中的任一种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组成;按单体各原料总重量为100%计,单体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醋酸乙烯酯30~40%、丙烯酸甲酯10~20%、丙烯酸乙酯20~40%、丙烯酸丁酯10~20%、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1~5%、N‑羟甲基丙烯酰胺1~5%;上述铝箔胶原料中的乳化剂由烷基醚硫酸铵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按2∶1的重量比组成;乳化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2~4%;上述铝箔胶原料中的保护胶采用聚乙烯醇,保护胶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1~3%;上述铝箔胶原料中的引发剂采用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钾,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2~0.6%;上述铝箔胶原料中的缓冲剂采用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铵,缓冲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1~0.3%;上述铝箔胶原料中的pH调节剂采用氨水,pH调节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5~2%;上述去离子水的用量按去离子水的总重量与所述单体总重量之比为1~1.35∶1;上述铝箔胶中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可以采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任一种,增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1~5%;上述铝箔胶原料中的水性助剂包括:水性润湿剂、水性流平剂和水性防腐剂,其中的水性润湿剂采用阴离子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性润湿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1~0.5%;水性流平剂采用有机硅类的水性流平剂,水性流平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1~0.5%;水性防腐剂采用含异噻唑啉酮类水性防腐剂,水性防腐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1~0.5%;上述铝箔胶的制备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预乳化:向乳化釜中投入占去离子水总重量40~50%的去离子水、乳化剂中占烷基醚硫酸铵总重量60~80%的烷基醚硫酸铵、全部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全部单体,搅拌乳化不少于30分钟,制得预乳液;种子反应:向聚合反应釜中投入占去离子水总重量40~50%的去离子水,加入聚乙烯醇保护胶,开动搅拌并升温到90℃,全部溶解后降温到60℃,加入乳化剂中剩余的烷基醚硫酸铵、缓冲剂,开动搅拌并升温,当温度到达75℃时,投入5~10wt%的上述制得的预乳液到聚合反应釜中,并加入占引发剂总重量30~40%的引发剂,将引发剂用去离子配成5~10%质量浓度的引发剂溶液,反应30~40分钟;聚合反应:将剩余的引发剂用去离子配成5~10%质量浓度的引发剂溶液加入到乳化釜中,与预乳液一起混合5~10分钟;当聚合反应釜内的种子反应结束后,温度稳定在78℃时,向聚合反应釜中滴加乳化釜中剩余的预乳液(即混合引发剂溶液后的预乳液),在3~4小时内滴完,然后升温到80~82℃继续保温反应1~2小时;复配:聚合反应釜保温反应结束后,将聚合反应釜温度下降到50℃,加入pH调节剂,将聚合反应釜内乳液的pH值调为6.0~8.0;在取样测试乳液粘度和固含量合格后(测试乳液取样的粘度为100~300mPas、固含量为40~50%,则为合格),向聚合反应釜的乳液中加入增塑剂和水性助剂(包括:水性润湿剂、水性流平剂和水性防腐剂),继续降温到40℃以下,过滤出料,即得到水性铝箔胶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性铝箔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水性铝箔胶可用于铝箔与纸张的粘接来制备铝箔纸;该胶粘剂是以单体、乳化剂、保护胶、引发剂、缓冲剂、去离子水、pH调节剂和水性助剂为原料,经预乳化、种子反应、聚合反应及复配各步骤制备而成的固含量为40~50%的复合胶;其中,所述单体包括硬单体、软单体和功能单体;硬单体可由醋酸乙烯酯(VAc)和丙烯酸甲酯(MA)组成;软单体由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乙酯(EA)组成;功能单体由丙烯酸(AA)或甲基丙烯酸(MAA)中的任一种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组成;按单体各原料总重量为100%计,单体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醋酸乙烯酯30~40%、丙烯酸甲酯10~20%、丙烯酸乙酯20~40%、丙烯酸丁酯10~20%、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1~5%、N-羟甲基丙烯酰胺1~5%;上述铝箔胶原料中的乳化剂由烷基醚硫酸铵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按2∶1的重量比组成;乳化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2~4%;上述铝箔胶原料中的保护胶采用聚乙烯醇,保护胶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1~3%;上述铝箔胶原料中的引发剂采用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钾,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2~0.6%;上述铝箔胶原料中的缓冲剂采用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铵,缓冲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1~0.3%;上述铝箔胶原料中的pH调节剂采用氨水,pH调节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5~2%;上述去离子水的用量按去离子水的总重量与所述单体总重量之比为1~1.35∶1;上述铝箔胶中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可以采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任一种,增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1~5%;上述铝箔胶原料中的水性助剂包括:水性润湿剂、水性流平剂和水性防腐剂,其中的水性润湿剂采用阴离子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性润湿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1~0.5%;水性流平剂采用有机硅类的水性流平剂,水性流平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1~0.5%;水性防腐剂采用含异噻唑啉酮类水性防腐剂,水性防腐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1~0.5%;上述铝箔胶的制备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预乳化:向乳化釜中投入占去离子水总重量40~50%的去离子水、乳化剂中占烷基醚硫酸铵总重量60~80%的烷基醚硫酸铵、全部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全部单体,搅拌乳化不少于30分钟,制得预乳液;种子反应:向聚合反应釜中投入占去离子水总重量40~50%的去离子水,加入聚乙烯醇保护胶,开动搅拌并升温到90℃,全部溶解后降温到60℃,加入乳化剂中剩余的烷基醚硫酸铵、缓冲剂,开动搅拌并升温,当温度到达75℃时,投入5~10wt%的上述制得的预乳液到聚合反应釜中,并加入占引发剂总重量30~40%的引发剂,将引发剂用去离子配成5~10%质量浓度的引发剂溶液,反应30~40分钟;聚合反应:将剩余的引发剂用去离子配成5~10%质量浓度的引发剂溶液加入到乳化釜中,与预乳液一起混合5~10分钟;当聚合反应釜内的种子反应结束后,温度稳定在78℃时,向聚合反应釜中滴加乳化釜中剩余的预乳液(即混合引发剂溶液后的预乳液),在3~4小时内滴完,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健钧马海建林妙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国胶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