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显荣专利>正文

轻型硬聚氯乙烯塑料推拉窗及其型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6963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建筑物上用的部件。塑料推拉窗及其型材。此窗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现有同类窗户的缺点;型材用量大、采光面积小、密封性能差、窗框不能做带上亮的整框等缺点。其主要特征是:窗框上带有两条凹槽;两个窗扇分别在两条凹槽内移动;窗框室内侧凹槽的侧边高于另两个侧边;窗扇分双玻、单玻扇两种;纱扇及其滑道可以按需装卸;窗框外排水缝上装有防风活门的水缝盖。当洞口高度>1500mm窗户需带上亮时,窗框可做成整框结构。本窗比现有同类窗户降低型材用量45%,而各项性能均有提高。(*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料推拉窗属于一种建筑物上用的部件。本技术的目的是将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两类不同设计结构的塑料推拉窗,在型材剖面及窗户结构方面互相取长补短,吸取两类窗户的优点,加以提高,克服它们的缺点,以达到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保持或提高窗户的六大性能的目的。由于降低成本的主要方面是减少了45%的塑料型材用量,窗户在重量上也显著减轻,故命名为《轻型硬聚氯乙烯塑料推拉窗及其型材装置》。下面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到目前为止,国内用硬聚氯乙烯型材制作的推拉窗其结构设计可分为二类一类是从欧州引进的欧式结构。其特征是窗框每边都有2条向内凸起的轨道,窗扇四边都有向外的沟槽,窗扇下边框的沟槽内装有2个滚轮,2个窗扇的沟槽就分别骑在窗框的2条凸起的轨道上左右移动,人们称这种窗户为“欧式窗”,行业内的人把这种结构叫做“扇包框”;另一类是从美国引进的美式结构。其特征是窗框每边都有2条向内凹下的沟槽,2个窗扇就分别在窗框的2条沟槽内移动,可以做成左右推拉式的、也可以做成上下提拉式的,人们称这种窗为“美式窗”,行业内的人把这种结构叫做“框包扇”。从实际使用的情况看,这两类结构的窗户各有其优缺点。欧式窗的优点是窗扇型材剖面尺寸较大,内腔可以装较大尺寸的钢衬,因此窗扇外形尺寸可以做得大一些。抗风压强度较高,一般可达到2000~2500Pa。主要缺点有以下五个(1)单位洞口面积上的PVC型材用量较大,使成本较高。在欧洲此种窗户的PVC型材用量约为12-15Kg/m2,在我国此类窗户的型材用量大致在9.6-12Kg/m2(均按1500×1500,带上亮的标准窗计算,下同)。(2)密封性能(包括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漏性能,又称气密性和水密性)较低国内的此种窗户,即使专门精心制作,好的窗户气密性和水密性也只有少数能分别达到2.5m3/h.m(国标Ⅲ级)和250Pa(国标Ⅲ级),大部分窗户即使精心制作也只能达到3-4m3/h.m(Ⅳ级)和100-150Pa(Ⅴ级)。(3)由于型材剖面尺寸较大,使窗户的采光面积减少国内此种标准窗户的采光系数一般在0.50-0.52之间(单玻璃),比钢窗、铝窗0.60-0.64小。(4)无法制作整框式带上亮的推拉窗当窗户洞口高度>1500mm时需要做成带上亮的窗户,以免窗扇过高使抗风压强度下降,和窗扇过重推拉费力,使用不便。目前,无论是引进的双轨推拉窗,还是国内开发的三轨推拉窗都无法制作整框带上亮的推拉窗,绝大多数PVC门窗装配厂生产的带上亮的推拉窗都是另做一个固定窗装在推拉窗上部,当作上亮之用,这种结构有四个缺点一是两窗结合部太宽,造成遮光面太大,使采光系数下降,也不美观;二是需要多窗组合成带形组合窗时,会形成许多四窗组合的“+”字形结点,此处几乎完全没有了抗风压强度,为此必须在“+”字结点处加装一根钢立柱,这使遮光面更大了;三是增加了材料用量,加大了成本;四是给安装工作增加了麻烦,工作量几乎增加了一倍。(5)推拉纱扇解决得不好此种窗户在外窗扇的轨道上装纱扇不但使外窗扇和纱扇都变成不能推拉的死扇,而且使两个窗扇的玻璃外侧的清洗变的极为不便(需拆下纱扇);国内现有三轨推拉窗虽然使纱扇可以推拉,但却无法实现带上亮的整框。而且当有的建筑物不需用纱扇(如高层建筑、写字楼等)时,就多出了一条没有用的轨道,显得多余而不美观。美式窗的优点是型材剖面较小,壁厚较薄(仅1.8-2mm),因而每平米窗户的型材用量较欧式窗少,大约少15%~20%;窗户各杆件内不用钢衬;此二者使成本降低;采用“框包扇”结构,密封性比欧式窗要好。缺点有以下两点(1)抗风压强度低,故不能做大尺寸的窗户无上亮窗洞口高度推拉窗只能做到≤1200mm,提拉窗≤1400mm,难以满足使用范围的全部需要。(2)窗户的焊角强度比欧式窗低,这是因为它的型材剖面较小,壁厚较薄的缘故。这个缺点在窗扇焊角强度上尤为突出,因为是“框包扇”,故剖面尺寸比窗框小一倍以上,焊角强度便不可能很大。这也就限制了窗扇不可能做大。这是两个很大的缺点。本技术就是为了将上述两类结构的推拉窗的优点尽可能吸收和提高,将它们的缺点尽量予以克服。方案如下1、基本采用美式推拉窗“框包扇”式的结构这种结构克服了“扇包框”式推拉窗的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漏性能低的缺点,保留并提高了美式推拉窗密封性能好的优点。2、窗框及窗挺型材(用于带上亮时分格窗框)的主内腔中可以装40×20×1.5的标准矩形钢管,窗扇型材的内腔中可以装20×10×1.5的标准矩形钢管,由此使窗户的抗风压强度大大增加,这就可以做大尺寸的窗户,带上亮时洞口高度可做2100mm,不带上亮时可做1500mm,弥补了美式窗不能做大窗户的缺点,保留并提高了欧式窗抗风压强度大的优点。3、窗框为焊接成形,因其剖面尺寸较大可以达到焊角强度的要求;窗扇以插接件联接定位,并用φ4×60的+字槽沉头自攻螺钉紧固。插接件为高强度抗冲聚苯乙烯塑料(HIPS)注塑而成,一端插入窗扇侧边框边中的20×10×1.5的矩形钢管中,另一端插入窗扇上(下)边框的型材中,再以φ4×60的自攻螺钉将窗扇角部固定.以此保证了窗扇角部的联接强度,弥补了因窗扇型材剖面尺寸及壁厚小而焊角强度不足的缺点。4、本窗的型材系统其窗框、窗挺剖面尺寸及其壁厚较欧式窗小,而窗扇的型材剖面宽度和高度只有欧式窗的45%左右,也小于美式窗的窗扇。窗框、窗挺型材壁厚为2.2mm,窗扇为2.0mm。因此本窗的型材用量大为减少不带上亮的标准窗约为5.5Kg/m2,带上亮的标准窗约为6.5Kg/m2,比之于美式窗不但保留型材用量少的优点,而且进一步降低了型材用量;比之于欧式窗则型材用量降低数更加可观,例如引进的60双轨标准推拉窗型材用量不带上亮时约为10.2Kg/m2,带上亮时约12.5Kg/m2,分别减少45%和48%;5、为了进一步提高窗户的密封性能,使之比欧式窗、美式窗都好,本窗在结构设计上,采取了以下四个措施(1)窗框与窗扇之间的间隙较小欧、美式窗的框、扇之间的间隙单边为2-3mm,本窗的框、扇间隙单边仅为1mm,气密性因而改善;(2)由于两条凹槽底部铣切了相通的水缝,外凹槽底部又铣切了排向室外的水缝,在一般情况下,雨水均可及时地通过这些水缝排向室外一侧;只有在急风暴雨,水缝来不及把大量雨水在短时间内排出时,凹槽内的水位才有可能升高,此时,由于窗框靠室内一侧的凹槽侧板比凹槽其余的两个侧板高13mm,因此当两凹槽的水位升高到两个低侧板的顶面以上时,由于靠室内一侧的侧板较高,挡住了溢出的雨水,使雨水溢向室外而不致流入室内。水密性便可显著提高;(3)每块玻璃的上方的边框型材上都开有隐蔽的气压平衡孔,而玻璃四边的边框型材内腔又是相通的,因此使玻璃四边靠室外一侧密封软边内外的气压处于平衡状态,避免了由于密封软边外面的气压大于里面的气压所产生的压差,此压差会增加雨水向室内渗透的流量;(4)窗框、窗挺上露在室外的排水缝是与两条凹槽相通的,而靠室内一侧的凹槽的一半长度又是露在室内的,所以室内外可以通过排水缝相通,虽然这可以使渗漏到室内一侧凹槽内的雨水排到室外去,但同时又因此加大了室内外空气渗透的流量,降低了窗户的气密性,因此本窗外排水缝上安装专门设计的带防风活门的水缝盖,它可以阻止室外的风通过排水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型硬聚氯乙烯料推拉窗及其型材装置,它是由窗框、窗挺、单玻扇、双玻扇、上亮框、托管、玻璃压条、纱扇、纱扇滑道等九种型材和一种专用配件水缝盖组装而成。其特征是:窗框型材的内侧有两条深26mm、宽27mm的凹槽,分别容纳2个窗扇在凹槽内移动,中部有空腔,可装40×20×1.5的矩形钢管,还有两个“+”字形的螺钉孔;当洞口高度>1500mm时,需要带上亮,此时应用窗挺材在窗框高度1/4~1/3处以螺钉联接在窗框上,将窗框分格成带上亮的整框结构,窗框和窗挺外铡开有排水缝,排水缝用带防风活门的水缝盖盖住;窗扇型材剖面形状分为可装单层玻璃和可装双层玻璃的两种,每种又分为带共挤密封软边和不带共挤密封软边需另装软密封条的两种,用户可任选一种,窗扇型材中部有空腔,可装20×10×1.5的矩形钢管,还分别有1个和2个“+”字形螺钉孔,两侧各有一个装密封毛条的“T”形槽;窗挺型材,剖面的上下各有两条凹槽上部的凹槽供装上亮框,下部的凹槽供装推拉扇,中部有空腔供装40×20×1.5mm的矩形钢管,两边还有两个“+”字形螺钉孔;上亮框型材剖面上部一边有带密封软边的支臂,另一边有装玻璃用的压条槽;玻璃压条型材剖面,下部带有安装脚,上部带有软密封边;纱扇型材侧面有一个装纱网的凹槽,和一个装毛条的“T”形槽,内腔可装30×13×1.2的槽形钢材;纱扇滑道型材剖面有两个带锥度的支脚和一条供纱扇滑动的档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显荣
申请(专利权)人:胡显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