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显荣专利>正文

聚氯乙烯塑料推拉窗型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4481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制造一种新型硬聚氯乙烯塑料推拉窗,它属于一种建筑用的部件。本专利所述的型材系统在较大程度上克服了现有国内外硬聚氯乙烯塑料推拉窗型材系统的缺点:型材品种多,剖面尺寸大,采光面积小,以及窗扇与窗框中部上下端凹槽内密封困难等缺点。它的主要特征是:窗框型材为61×63(60系列);窗扇分别在窗框上的两条凹槽内移动,不存在两个窗扇共用一个凹槽导致上下端凹槽与窗扇难以密封的问题;窗扇为螺钉组角而成;窗扇由装在窗框下部凹槽内的滚轮组合件所支持并在其上左右滚动;窗扇分双玻扇,单玻扇两种;纱窗扇可以按需要装卸。(*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造建筑部件之一的塑料推拉窗的型材系统。建筑物上为了采光、通风而设置的窗户,通常以平开式和推拉式两种形式用得最多,在我国平开窗用得较多,国外有些国家推拉窗用得较多,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用聚氯乙烯异型材制作的推拉窗其型材系统的剖面形状,窗户的结构形式都大同小异,用得最多最典型的85型系列硬聚氯乙烯推拉窗型材系统,其推拉窗典型结构见附图9及附附图说明图10,其特征是1.推拉窗框(图9F)上有两条凸筋作为推拉窗扇的左右移动的轨道;2.推拉窗扇(图9G)边框中央有一条凹槽骑在窗框的凸筋上移动,推拉窗扇下边框凹槽内装2-3个滚轮以支持推拉窗扇在推拉窗框的凸筋上滚动,推拉窗扇的凹槽两内侧“T”形槽内装密封毛条,它使推拉窗扇的凹槽与推拉窗框的凸筋的侧面保持密封;3.两个推拉窗扇(见图10中25)关闭时相重叠的推拉窗扇侧框边上要装一种叫“侧盖板”(图9L)的异型材,它的一个侧面将推拉窗扇的凹槽盖住,另一外侧面上装有毛条使两个推拉窗扇相重叠的扇框互相密封;4.推拉窗扇上装玻璃的凸边上要装软密封条,并用一种叫“单玻压条”(图9H)的型材将玻璃固定在推拉窗扇上,当窗户需要装双层玻璃时,要用另一种叫“双玻压条”(图9I)的异材将两层玻璃同时固定在推拉窗扇上,两层玻璃之间用铝框或一种叫“双玻隔条”(图9J)的异型材隔开以保持一个空腔;5.当窗户洞口高度较高而推拉窗扇不宜做得太高时,窗户便需做成带有上亮窗的形式,这时便需要另外用硬聚氯乙烯固定窗型材系统〔包括上亮框(图9K)、窗棂图9M)、单、双玻压条(图9H、I)、双玻隔条(图9J)〕做成固定窗,再用一种“联接型材”(图9N)将固定窗联接在推拉窗框26上成为带有上亮窗的推拉窗(见附图10)。如上述的型材系统和窗户结构存在以下缺点和问题1.型材系统的型材品种大多(达九种以上)给生产厂带来模具投资大,型材配套生产工时长,增加管理难度等问题,导致成本上升;2.型材剖面系统尺寸大、窗户结构复杂使得型材消耗量较大目前国内用的较多的85系列、80系列、90系列等几种推拉窗平均每平方米的型材消耗量一般在9-15Kg之间,国外的硬聚氯乙烯推拉窗型材用量一般在15-18kg之间,因此窗户成本较高,这也是目前我国硬聚氯乙烯窗难以迅速大量推广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3.推拉窗框上的两条凸筋之间构成一条凹槽,两个窗扇分别骑在两条凸筋上之后便在推拉窗框上下框凹槽底面与窗扇之间构成一外空间,这使得窗户室内外密封困难,冬天漏风、结冰,所以在寒冷地区硬聚氯烯乙推拉窗不受欢迎;4.型材部面系统尺寸大,在窗形和洞口尺寸相同的条件下,现有硬聚氯乙烯推拉窗的采光面积远远低于钢、铝推拉窗,尤其是带上亮窗的硬聚氯乙烯推拉窗,其上下交接部分由上亮框、联接型材和推拉框组成,此处宽度高达167mm,遮光更为严重;5.当窗户需要装纱扇防蚊蝇时,这种窗户的型材系统不便装纱扇,需要另找解决办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针对上述缺点的问题在型材剖面系统和窗户结构两方面从设计上另辟蹊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上述缺点。具体办法如下1.减少型材系统的型材品种由附图1可知只需五种型材便可满足单玻推拉窗,双玻推拉窗和带纱扇的需要,因而模具投资减少,生产周期缩短,生产管理方便;2.型材剖面尺寸大大减少而型材用量也大大减少以标准洞口1500×1500带上亮窗(见附图10、附图2)需用型材作比较,现有85系列推拉窗型材用量经计算为20.482Kg,折合到洞口面积上为20.482÷2.25Kg/平方米=9.10Kg/平方米。本型材系统按同样洞口尺寸和窗型制造窗户,其型材用量经计算为11.806Kg折合到洞口面积上为11.886÷2.25平方米=5.20平方米,是现有85系列的58%。两相比较本专利技术节省型材42%;3.左右两个窗扇分别在窗框的两条凹槽内安装和移动,推拉窗框上设有共用的凹槽,所以彻底地解决了现有硬聚氯乙烯推拉窗的两个推拉窗扇的半边都在推拉窗框的同一个凹槽内而引起的上下端空间难以密封的问题,因而在寒冷地区的推广使用便减少一个重要的障碍;4.采光面积比国内外现有的塑料推拉窗增大仍以1500×1500洞口标准窗型比较现有85系列硬聚氯乙烯推拉窗其型材在洞口上的遮光面积经计算为0.8059平方米,占洞口面积的35.82%。本专利技术制作的推拉窗其型材在洞口上的遮光面积经计算为0.8356平方米,占洞口面积的28.25%,采光面积增大了7.5%;5.本专利技术较方便地解决了装纱扇防蚊蝇问题,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纱窗扇装上或折下(见附图2、附图4、附图5、附图6)。由本专利技术型材系统制造的推拉窗结构及需用的型材由附图1-附图8给出附图1为型材系统图其中图1A为推拉窗框、图1B为滚轮架、图1C为单玻扇、图1D为双玻扇、图1E为纱窗。窗扇型材有单玻扇、双玻扇两种,可根据需要选用一种在需空调节能或寒冷地区建筑上用双玻扇,在不需空调节能或温暖地区的建筑上用单玻扇,纱窗也可根据需要而决定取舍,所以,组成一樘窗户的型材必不可少的只有推拉窗框、单玻扇或双玻扇和滚轮架三种。附图2为由本专利技术型材系统制成的带上亮窗和纱扇的推拉窗内立面图这是一种典型的推拉窗立面图,当洞口高度≥1500mm时使用这种形式,当洞口<1500mm时则制成不带上亮的形式。附图3为附图2的Ⅰ-Ⅰ剖面,表示窗框1的侧框在洞口墙体10上的安装联接情况及左窗扇3在窗框1的凹槽内的位置情况,左窗扇3由园柱头螺钉11限制住左窗扇3在窗框1凹槽内的深度(即搭接量),在左窗扇3和窗框1相搭接的侧边及上边,左窗扇3的框边上都装有2个园柱头螺钉11,上边框上的螺钉是为了防止窗扇从室外被人折下来,左窗扇3与窗框1外侧由装在窗框1上的“T”型槽内的密封毛条12来密封,左窗扇3与窗框的内侧则由装在窗扇侧面“干”形槽内的密封毛条12来密,这时密封毛条12应装在窗扇“干”型槽中最深的底部,窗框1用加强型材13和自攻螺钉14装在内腔以增加刚度,并用固定片15、自攻螺钉16和射钉17将窗框1固定在洞口墙体10上,再用抹面层18抹缝,将固定片埋在抹面层中。附图4为附图2的Ⅱ-Ⅱ剖面,表示左窗扇3和右窗扇4在关闭时中部两个侧边框相重叠的情况和装下纱扇7的位置,两个窗扇和装纱扇时如此,图2中左上亮5、右上亮6和上纱扇8的装配也是如此。两个窗扇(包括两个上亮)互相重叠的一边密封毛条12是装在“干”型槽中较浅的一个槽内。附图5为附图2的Ⅲ-Ⅲ剖面,表示横杆2与右窗扇4及右上亮6的结构情况横杆2下面的右窗扇4装在窗框1和横杆2靠室内一侧的凹槽内,左窗扇3和下纱扇7则装在靠室外一侧的另一条凹槽内,如果不装下纱窗扇7,左窗扇3也是可以左右活动。左窗3、下纱窗扇7在横杆2的凹槽中的位置是用园头螺钉11所限定的。如果不从室内将此螺钉折下,左窗扇3下纱窗扇7是不可能从室外取下来的,横杆2的上部两条浅凹槽深度只有3mm,左上亮5、右上亮6即分别装在这两条凹槽内,当上亮不带上纱扇8时,左上亮5同样可以左右移动,由于右上亮6和左上亮5高度较小(只有洞高度的1/3)所以重量较轻,它们可以在横杆2的凹槽内左右滑动,不需要用滚轮组合件,如果按附图7所示将两个上亮扇的重叠边框用2个4×40自攻螺钉24联接起来成为固定上亮,此时上亮窗也就勿需装纱扇了。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料推拉窗用的硬聚氯乙烯塑料异型材系统,它包括窗框,窗扇(分单玻扇、双玻扇两种),滚轮架、纱扇五种型材,其特征是:窗框型材剖面尺寸61×63(宽×高),其内侧有两条深29mm、宽23mm的凹槽,外侧有两条深8mm,宽23mm凹槽,中部有空腔,可装40×20×1.2矩形钢管,还有两个“十”字形拧螺钉的孔;当窗户洞口高度≥1500mm时,窗框需分格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占高度的1/3,下部占高度的2/3,分格仍用窗框型材,窗扇型材剖面尺寸21×26(宽×高),剖面形状分为可装单层玻璃和可装双层玻璃的两种,中部有两个可装螺钉的“十”字形孔,侧面有一边开有“干”形槽,滚轮架形材剖面尺寸为22×15(宽×高),在宽度方向的中部有两个肋,间距9mm,供装滚轮之用,纱扇形材剖面尺寸21×25(宽×高),内侧有一个装纱网的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显荣
申请(专利权)人:胡显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