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6534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压模具涉及模具加工领域,包括底板、下模板和上模板,底板的上表面通过竖杆与下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下模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滑杆,且上模板套设在滑杆上;底板的上表面通过固定块转动连接有转动辊和从动辊,且转动辊和从动辊的表面设置有传送带,转动辊的转动轴前端穿过固定块并延伸至固定块的前方,且转动辊的转动轴位于固定块前侧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传送带,上模板通过调节装置和升降杆等原件带动转动卡头上下移动,转动卡头上移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通过第三齿轮等原件带动传送带转动,这样的设计利用了上模板的升降力,不需要额外的动力装置,减少了安装难度,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A Stamping Di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tamping die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die processing, including a bottom plate, a lower template and an upper template.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lower template through a vertical bar, and the top of the lower template is fixedly installed with a sliding rod, and the upper template is sleeved on the sliding ro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is rotated by a fixing block to connect a rotating roll and a driven roll, and the table of the rotating roll and the driven roll is provided. A conveyor belt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rotating shaft of the rotating roll passes through the fixed block and extends to the front of the fixed block, and the rotating shaft of the rotating roll is fixed with the first gear on the peripheral side of the front side of the fixed block. The conveyor belt is arranged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upper template drives the rotating chuck up and down by adjusting device and lifting rod, and the rotating chuck up drives the second gear to rotate. The second gear drives the conveyor belt to rotate through the third gear and other original parts. This design utilizes the lifting force of the upper template, does not need additional power device, reduces the difficulty of installation, and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students'health.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加工成零件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现有的冲压模具冲裁出的产品或者废料往往通过外接的机械运输,这样就增加了工位,占用不必要的空间,也增加了模具安装的难度,不利于冲压模具的高效工作,所以市场急需一种可自带排出功能的冲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模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冲压模具,包括底板、下模板和上模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通过竖杆与下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模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滑杆,且上模板套设在滑杆上;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通过固定块转动连接有转动辊和从动辊,且转动辊和从动辊的表面设置有传送带,所述转动辊的转动轴前端穿过固定块并延伸至固定块的前方,且转动辊的转动轴位于固定块前侧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位于传送带右侧通过连接块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正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且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所述上模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杆,升降杆的底端依次贯穿下模板和底板并延伸至底板下方,所述升降杆的周侧面且位于下模板和底板之间固定安装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靠近第二齿轮的一侧上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卡头,且转动卡头与第二齿轮卡接。进一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与上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套接有螺纹筒,螺纹筒的底部通过上伸缩块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底端通过下伸缩块与升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上模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冲头,所述冲头的周侧面滑动连接有压板,压板的顶部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的顶端贯穿上模板并延伸至上模板的上方,所述压板的顶部与上模板的底部之间且位于限位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进一步,所述下模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垫板,所述垫板的顶部且位于冲头的正下方开设有模孔,所述下模板的内部且与模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出料口。进一步,所述传送带的外侧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防滑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置了传送带,上模板通过调节装置和升降杆等原件带动转动卡头上下移动,转动卡头上移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通过第三齿轮等原件带动传送带转动,这样的设计利用了上模板的升降力,不需要额外的动力装置,减少了安装难度,防止产品堆积,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底板;2-下模板;3-上模板;4-竖杆;5-滑杆;6-转动辊;7-从动辊;8-传送带;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第三齿轮;12-链条;13-防滑块;14-升降杆;15-升降块;16-转动卡头;17-螺纹杆;18-螺纹筒;19-上伸缩块;20-第一弹簧;21-下伸缩块;22-冲头;23-压板;24-限位杆;25-第二弹簧;26-垫板;27-模孔;28-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冲压模具,包括底板1、下模板2和上模板3,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竖杆4与下模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下模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滑杆5,且上模板3套设在滑杆5上;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固定块转动连接有转动辊6和从动辊7,且转动辊6和从动辊7的表面设置有传送带8,转动辊6的转动轴前端穿过固定块并延伸至固定块的前方,且转动辊6的转动轴位于固定块前侧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9,底板1的上表面且位于传送带8右侧通过连接块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10,第二齿轮10的正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11,且第二齿轮10与第三齿轮11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三齿轮11与第一齿轮9通过链条12传动连接;上模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杆14,升降杆14的底端依次贯穿下模板2和底板1并延伸至底板1下方,升降杆14的周侧面且位于下模板2和底板1之间固定安装有升降块15,升降块15靠近第二齿轮10的一侧上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卡头16,且转动卡头16与第二齿轮10卡接,转动卡头16上移时,转动卡头16带动第二齿轮10转动,转动卡头16下移时,转动卡头16转动,不带动第二齿轮10转动。其中调节装置包括螺纹杆17,螺纹杆17的顶部与上模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螺纹杆17的表面螺纹套接有螺纹筒18,螺纹筒18的底部通过上伸缩块19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0,且第一弹簧20的底端通过下伸缩块21与升降杆14的顶端固定连接。其中上模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冲头22,冲头22的周侧面滑动连接有压板23,压板23的顶部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24,且限位杆24的顶端贯穿上模板3并延伸至上模板3的上方,压板23的顶部与上模板3的底部之间且位于限位杆24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5,压板23的设置可以减少原料板的形变。其中下模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垫板26,垫板26的顶部且位于冲头22的正下方开设有模孔27,下模板2的内部且与模孔27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出料口28。其中传送带8的外侧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防滑块13,防滑块13可以增加传送带8表面的摩擦力,有利于对原料的快速运输。使用时,上模板3通过调节装置和升降杆14等原件带动转动卡头16上下移动,转动卡头16上移带动第二齿轮10转动,第二齿轮10通过第三齿轮11等原件带动传送带8转动,这样的设计利用了上模板3的升降力,不需要额外的动力装置,减少了安装难度,防止产品堆积,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下模板(2)和上模板(3),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竖杆(4)与下模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模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滑杆(5),且上模板(3)套设在滑杆(5)上;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固定块转动连接有转动辊(6)和从动辊(7),且转动辊(6)和从动辊(7)的表面设置有传送带(8),所述转动辊(6)的转动轴前端穿过固定块并延伸至固定块的前方,且转动辊(6)的转动轴位于固定块前侧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9),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且位于传送带(8)右侧通过连接块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10),所述第二齿轮(10)的正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11),且第二齿轮(10)与第三齿轮(11)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齿轮(11)与第一齿轮(9)通过链条(12)传动连接;所述上模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杆(14),升降杆(14)的底端依次贯穿下模板(2)和底板(1)并延伸至底板(1)下方,所述升降杆(14)的周侧面且位于下模板(2)和底板(1)之间固定安装有升降块(15),所述升降块(15)靠近第二齿轮(10)的一侧上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卡头(16),且转动卡头(16)与第二齿轮(10)卡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下模板(2)和上模板(3),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竖杆(4)与下模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模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滑杆(5),且上模板(3)套设在滑杆(5)上;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固定块转动连接有转动辊(6)和从动辊(7),且转动辊(6)和从动辊(7)的表面设置有传送带(8),所述转动辊(6)的转动轴前端穿过固定块并延伸至固定块的前方,且转动辊(6)的转动轴位于固定块前侧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9),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且位于传送带(8)右侧通过连接块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10),所述第二齿轮(10)的正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11),且第二齿轮(10)与第三齿轮(11)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齿轮(11)与第一齿轮(9)通过链条(12)传动连接;所述上模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杆(14),升降杆(14)的底端依次贯穿下模板(2)和底板(1)并延伸至底板(1)下方,所述升降杆(14)的周侧面且位于下模板(2)和底板(1)之间固定安装有升降块(15),所述升降块(15)靠近第二齿轮(10)的一侧上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卡头(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帮友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质顶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