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形调整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涉及电子地图数据处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路形调整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子地图中,对于真实世界中多条道路组成的路口,一般以多个节点对应一个路口,而每个节点对应某几个方向上道路的交汇。鉴于如上现有电子地图制作方式,对于汇集到路口的某主路和辅路,尽管它们在真实世界中是平行关系,但是在制作导航线网时会将其中一条道路(一般是辅路)在靠近交汇点处的一段路做弯折处理,以实现它们在某一节点处连接。参见图1所示,其中道路L1为主路,L2为L1的辅路。为了使得L1-L5汇集在一个节点O1处,将本来平行的道路L1和L2中,辅路L2在靠近节点O1处做了弯折处理,将L2的终点调整到节点O1处。上述电子地图制作方式为三维地图中综合路口的可视化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本来应该平行的道路绘制出来后是弯折连接到综合路口的,严重影响了地图的直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路线调整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真实世界中平行的主辅路在电子地图中显示时,出现路口处弯折处理的情况,影响地图直观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一种路形调整方法,包括:针对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形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对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每条道路,在所述道路包含的路段中确定趋势路段,将所述趋势路段的方向确定为所述道路的趋势方向;根据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各条道路的趋势方向,确定其中需要进行路形调整的目标道路;以所述目标道路中趋势路段中的任一点为起点,沿所述目标道路的趋势方向做射线,所述射线与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道路相交产生的首个交点作为目的点;将所述趋势路段靠近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的一端作为调整起点,将所述目标道路中自所述调整起点至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间的路段调整为自所述调整起点至所述目的点的线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形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对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每条道路,在所述道路包含的路段中确定趋势路段,将所述趋势路段的方向确定为所述道路的趋势方向;根据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各条道路的趋势方向,确定其中需要进行路形调整的目标道路;以所述目标道路中趋势路段中的任一点为起点,沿所述目标道路的趋势方向做射线,所述射线与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道路相交产生的首个交点作为目的点;将所述趋势路段靠近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的一端作为调整起点,将所述目标道路中自所述调整起点至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间的路段调整为自所述调整起点至所述目的点的线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针对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每条道路,在所述道路包含的路段中确定趋势路段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获取满足设定节点调整条件的道路节点,作为待调整道路节点,其中所述设定节点调整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道路节点连接的道路的条数不低于第一道路条数阈值;道路节点连接的设置有路名的道路的条数不低于第二道路条数阈值,所述第二道路条数阈值不超过所述第一道路条数阈值;道路节点连接的道路类型为上下线或路口线的道路的条数不低于第三道路条数阈值,所述第三道路条数阈值不超过所述第一道路条数阈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每条道路,在所述道路包含的路段中确定趋势路段,包括:针对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每条道路,以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为起点,逐个遍历所述道路的节点,直至当前遍历到的节点与前一遍历到的节点间的路段的长度大于第一路段长度阈值为止,将前一遍历到的节点至当前遍历到的节点间的路段作为趋势路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以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为起点,逐个遍历所述道路的节点之前,该方法还包括:针对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每条道路,对所述道路的节点进行抽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每条道路,对所述道路的节点进行抽稀,包括:针对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每条道路,以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为起点,逐个遍历所述道路的节点,若当前遍历到的节点与前一遍历到的节点间的路段的长度小于第二路段长度阈值,则将当前遍历到的节点删除,直至遍历到所述道路的最后一个节点,所述第二路段长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一路段长度阈值。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各条道路的趋势方向,确定其中需要进行路形调整的目标道路,包括:根据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各条道路的趋势方向,计算任意两条道路的趋势方向的夹角;根据任意两条道路的趋势方向的夹角,对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各条道路进行聚类,得到两个道路聚类簇;对每一道路聚类簇中的道路进行两两组合,得到组合后的候选调整道路对;若候选调整道路对中至少有一条道路为辅路,或两条道路的路名相同或相容,则判断候选调整道路对中两条道路的道路等级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将候选调整道路对中两条道路均确定为候选目标道路,若不同,则将道路等级低的一条道路确定为候选目标道路;将满足设定道路调整条件的候选目标道路确定为目标道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任意两条道路的趋势方向的夹角,对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各条道路进行聚类,得到两个道路聚类簇,包括:将夹角最大的两条道路各自加入不同的聚类簇;针对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其它道路,按照道路的趋势方向与所述夹角最大的两条道路的趋势方向各自的夹角,将其加入夹角较小的道路所在的聚类簇。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每一道路聚类簇中的道路进行两两组合,得到组合后的候选调整道路对,包括:计算每一道路聚类簇中各条道路的趋势方向的平均值,作为所述道路聚类簇内道路的通行方向,两个道路聚类簇内道路的通行方向互为相对通行方向;针对每一道路聚类簇中各条道路,计算道路的趋势方向与其相对通行方向的外积;若外积为正值,则将所述道路划分为对应道路聚类簇下的一个子道路聚类簇,若外积为负值,则将所述道路划分为对应道路聚类簇下的另一个子道路聚类簇;针对每一道路聚类簇下的子道路聚类簇,对其中的道路两两组合,作为候选调整道路对。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候选调整道路对中两条道路的路名是否相同或相容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道路,按照是否设置有路名划分为两类,得到有名道路集合和无名道路集合;对无名道路集合中的每条无名道路,判断有名道路集合中是否存在与其趋势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夹角阈值的有名道路;若不存在,则为所述无名道路指定一个唯一且不重复的路名;若存在目标有名道路,则判断相对于经过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且垂直于所述无名道路的趋势方向的法线,所述无名道路和所述目标有名道路是否位于所述法线的同侧;若否,则为所述无名道路指定一个唯一且不重复的路名;若是,则将所述有名道路的路名指定为所述无名道路的路名。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道路调整条件包括:道路类型为辅路、普通道路、自行车借道之一;和/或,道路中所述调整起点至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的路段长度不超过第三路段长度阈值;和/或,道路中所述调整起点至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的路段的方向与道路的趋势方向夹角大于第二夹角阈值。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所述目标道路中趋势路段中的任一点为起点,沿所述目标道路的趋势方向做射线,所述射线与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道路相交产生的首个交点作为目的点,包括:以所述目标道路中趋势路段中的任一点为起点,沿所述目标道路的趋势方向做射线,所述射线与所述目标道路的相对通行方向上的道路相交产生的首个交点作为目的点。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目标道路中自所述调整起点至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间的路段调整为自所述起点至所述目的点的线段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目标道路所在道路聚类簇中是否存在,与自所述调整起点至所述目的点的线段相交的道路;若不存在,则执行所述将所述目标道路中自所述调整起点至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间的路段调整为自所述调整起点至所述目的点的线段的步骤。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各目标道路均完成路形调整之后,对各目标道路的调整结果进行验证,该验证过程包括:若存在两条目标道路调整后的路段相交,则将相交产生的交点作为各条目标道路调整后的路段的终点。14.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路网中各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目标道路均完成路形调整之后,对各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目标道路的调整结果进行验证,该验证过程包括:确定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目标道路,在路形调整时所确定的目的点的周围设定距离范围内是否存在除所述待调整道路节点之外的其它节点;若存在其它节点,则确定所述目的点至所述其它节点的距离是否小于所述其它节点所在道路的路宽;若是,则撤销对所述目标道路的路形调整过程。15.一种路形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趋势路段确定单元,用于针对待调整道路节点连接的每条道路,在所述道路包...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