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频闪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4858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去频闪电路,包括控制芯片、电容C16、电容C14、电容C17、第一MOS管、电阻R18、电阻R14以及电阻组。在传统单极功率因数校准电路后级做去波纹处理,实现LED光源无频闪;只需控制芯片、第一MOS管以及极少的外围电路,即可实现去频闪功能,可以显著地减少LED驱动电源的体积,也相应减少LED驱动电源外壳的体积、降低成本。

A Frequency Removal Lightning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e-frequency lightning circuit, which comprises a control chip, a capacitor C16, a capacitor C14, a capacitor C17, a first MOS tube, a resistor R18, a resistor R14 and a resistor group. In the later stage of the traditional unipolar power factor calibration circuit, ripple removal is done to realize the non-stroboscopic LED light source; only the control chip, the first MOS transistor and very few peripheral circuits can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de-stroboscopic,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volume of the LED driving power supply, and correspondingly reduce the volume of the shell of the LED driving power supply and th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去频闪电路
本技术属于LED照明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频闪电路。
技术介绍
传统高功率因数无频闪LED驱动电源,会采用双极功率因数校准电路,其中会用到MOS管、升压电感和控制芯片,而采用升压电感会导致LED驱动电源体积较大,使得LED驱动电源外壳的体积也需要相应增大,导致加工成本较高,且产品的美观性也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频闪电路,可以解决现有的LED驱动电源为去频闪采用升压电感,而导致LED驱动电源的体积较大的问题。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去频闪电路,包括控制芯片、电容C16、电容C14、电容C17、第一MOS管、电阻R18、电阻R14以及电阻组;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脚连接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脚连接所述电容C14的一端,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脚,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脚连接所述电容C16的一端,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三脚,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脚信号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第四脚连接所述电容C17的一端,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脚,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五脚连接所述电阻组的一端,所述电阻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脚,所述控制芯片的第四脚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五脚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所述控制芯片的第六脚连接所述电阻R18的一端,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进一步的,所述电阻组包括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以及电阻R28,所述电阻R24与所述电阻R25并联,所述电阻R25与所述电阻R26并联,所述电阻R26与所述电阻R27并联,所述电阻R27与所述电阻R28并联。所述电阻组的作用是用于对电流采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传统单极功率因数校准电路后级做去波纹处理,实现LED光源无频闪;只需控制芯片、第一MOS管以及极少的外围电路,即可实现去频闪功能,可以显著地减少LED驱动电源的体积,也相应减少LED驱动电源外壳的体积、降低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去频闪电路应用于现有LED驱动电源中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去频闪电路应用于现有LED驱动电源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去频闪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保险装置;2、防雷保护电路;3、EMI电路;4、AC-DC整流电路;5、滤波电路;6、单极PFC电路;7、整流滤波电路;8、去频闪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本技术去频闪电路应用于现有的LED驱动电源的原理图,市电交流电源依次通过保险装置1、防雷保护电路2、EMI电路3以及AC-DC整流电源4得到直流电源,然后通过滤波电路5实现平滑的直流电压,然后经过单极PFC电路6,进行PFC(PowerFactorCorrection,功率因数校正)校准,然后经过整流滤波电路变成直流电源,再连接去频闪电路8,进行去波纹处理,再连接LED照明设备。由于采用的是所述单极PFC电路6,所述单极PFC电路6的输出端会有100/120Hz的工频波纹,若不连接所述去频闪电路8进行去波纹处理,会导致LED照明设备出现频闪,LED照明设备经过高速摄像机时会有黑色波纹,影响拍摄效果。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去频闪电路8,包括控制芯片U2、电容C16、电容C14、电容C17、第一MOS管Q1、电阻R18、电阻R14以及电阻组;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一脚连接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一脚连接所述电容C14的一端,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二脚,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二脚连接所述电容C16的一端,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三脚,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二脚信号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四脚连接所述电容C17的一端,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二脚,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五脚连接所述电阻组的一端,所述电阻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二脚,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四脚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五脚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六脚连接所述电阻R18的一端,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所述电阻组包括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以及电阻R28,所述电阻R24与所述电阻R25并联,所述电阻R25与所述电阻R26并联,所述电阻R26与所述电阻R27并联,所述电阻R27与所述电阻R28并联。所述电阻组用于对电流采样。所述控制芯片U2通过内部数模转化器监控所述单极PFC电路6中的第二MOS管Q2的工作状态来控制输出电压,当所述LED照明设备正常工作时,即所述LED照明设备为通路状态而非短路状态或开路状态,第一MOS管Q1总是工作在饱和区,同时所述控制芯片U2控制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源极电压恒定,使流过MOS管的漏极-源极的电流保持恒定;实现去波纹,最终使所述LED照明设备去频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传统单极功率因数校准电路后级做去波纹处理,实现LED光源无频闪;只需控制芯片、第一MOS管以及极少的外围电路,即可实现去频闪功能,可以显著地减少LED驱动电源的体积,也相应减少LED驱动电源外壳的体积、降低成本。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去频闪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芯片、电容C16、电容C14、电容C17、第一MOS管、电阻R18、电阻R14以及电阻组;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脚连接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脚连接所述电容C14的一端,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脚,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脚连接所述电容C16的一端,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三脚,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脚信号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第四脚连接所述电容C17的一端,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脚,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五脚连接所述电阻组的一端,所述电阻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脚,所述控制芯片的第四脚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五脚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所述控制芯片的第六脚连接所述电阻R18的一端,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频闪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芯片、电容C16、电容C14、电容C17、第一MOS管、电阻R18、电阻R14以及电阻组;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脚连接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脚连接所述电容C14的一端,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脚,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脚连接所述电容C16的一端,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三脚,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脚信号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第四脚连接所述电容C17的一端,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脚,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五脚连接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东菱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