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人机交互方法、系统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3848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6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力供电领域,公开了一种受流方法及装置,包括:通过受电部位与供电装置接触取电;电流流经用电装置;通过回流部位与回流装置接触回流。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用户取电用电提供了方便,大大提高了用电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An Intelligent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power supply, and discloses a current collecting method and device, which includes: contacting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hrough the receiving part;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contacting the return device through the return par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convenience for users to access electricity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flexibility and convenience of electricity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人机交互方法、系统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领域,尤其涉及受流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深入,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增长迅猛,特别是某些大中型城市用电。为了满足用电需求,我国持续增加对发电站和供电网的建设投入,而相比之下终端供电设施的建设就滞后了许多,持续增长的用电负荷和相对滞后的电网终端供电设施就构成了电网供电的基本现状。由于终端用户数量大,用电方式多样,用电需求多样,这就给供电问题提出了更大难题。对于终端用户的多样性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通过终端用户来解决,也就是找到一种可以让用户方便取电的方法及装置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流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终端用户取电的多样性和便利性问题。1.一种受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受电部位与供电装置接触取电;电流流经用电装置;通过回流部位与回流装置接触回流;需要提出的是,受电部位和回流部位于同一个支撑面上,被分开。2.所述通过受电部位与供电装置接触取电。其中,所述受电部位可以是点,也可以是线,也可以是面,也可以是几何体。其中,所述接触既可以是直接的面与面、线与线、线与面接触,也可以是各种咬合、嵌入、连接、渗入、融合,还可以是含有介质的接触。3.所述通过回流部位与回流装置接触回流。其中,所述回流部位可以是点,也可以是线,也可以是面,也可以是几何体。其中,所述接触既可以是直接的面与面、线与线、线与面接触,也可以是各种咬合、嵌入、连接、渗入、融合,还可以是含有介质的接触。4.所述受电部位和回流部位在同一个支撑面上,被分开。其中,所述一个支撑面是指所述受流部位和所述回流部位需要支撑体以支撑。其中,所述被分开指的是所述受流部位和回流部位之间绝缘。5.一种受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受流模块,用于与所述供电装置接触取电;支撑模块,用于支撑所述的受流模块;回流模块,用于与所述回流装置接触回流。6.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所执行的操作。7.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所执行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流方法及装置的示例应用环境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流装置的扩展结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受流方法及装置,以满足不同环境下的取电需求,提高取电的便利性。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应理解的是,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图1所示,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101,通过受电部位与供电装置接触取电;102,电流流经用电装置;103,通过回流部位与回流装置接触回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步骤101,通过受电部位与供电装置接触取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其中,所述受电部位可以是点,也可以是线,也可以是面,也可以是几何体。其中,所述接触既可以是直接的面与面、线与线、线与面接触,也可以是各种咬合、嵌入、连接、渗入、融合,还可以是含有介质的接触。其中,实施取电,包括动态环境下的取电和静态环境下的取电。优选地,在实际实施中,所述动态环境下的取电,受流采用线与面的结合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普遍性,适用性强。可选地,所述静态下取电,受流方式可选取多种方式组合。图2所示,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201,受流模块,用于与所述供电装置接触取电;202,回流模块,用于与所述回流装置接触回流。实际应用中至少还包括:203,保护模块,用于防止供电装置滑落;204,支架模块,用于支护受流模块和回流模块;205,绝缘模块,用于为受流模块和回流模块之间提供绝缘;206,过渡模块,用于为供电装置和回流装置在回流装置和受流装置之间滑动取电提供过渡;207,支撑模块,用于稳固和承载以上所述模块运动到指定的位置。图3所示,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流方法及装置的示例应用环境示意图,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207将取电装置举送到相应位置;通过201接触供电线路取电;电流流经车辆,到达202;通过202接触回流线路回流。其中,当所述车辆行驶时,需要具备如下特征:201和202是同一种模块,相同材质,相同形状,相同性能;201和202间用绝缘模块绝缘;201和202等长,中间用滑润过渡模块分开;201和201的长度小于供电线路和回流线路间的间距,以防止由于车辆移动造成201或202连通供电线路和回流线路,而导致短路;其中所述间距为供电线路内侧到回流线路内侧之间的最短距离;203保护模块,为弧形,选择绝缘滑润耐磨材质;201、202,材质选择导电良好、滑润耐磨材质;其中,所述207为可升降支撑装置。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流装置的扩展结构俯视示意图,其特征在于,包括:401为导电辊杆;所述401可以滚动,有良好的导电性,耐磨,表面滑润;201和202是分别由一组或多组401有序排列组成的;所述受流装置通过401的和供电装置或回流装置接触工作;所述车辆行驶中取电时,401在接触中转动,以减小摩擦提高装置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受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受电部位与供电装置接触取电;电流流经用电装置;通过回流部位与回流装置接触回流;需要提出的是,受电部位和回流部位在同一个支撑面上,被分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受电部位与供电装置接触取电;电流流经用电装置;通过回流部位与回流装置接触回流;需要提出的是,受电部位和回流部位在同一个支撑面上,被分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受电部位与供电装置接触取电。其中,所述受电部位可以是点,也可以是线,也可以是面,也可以是几何体。其中,所述接触既可以是直接的面与面、线与线、线与面接触,也可以是各种咬合、嵌入、连接、渗入、融合,还可以是含有介质的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回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赋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