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微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3173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6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坡地微耕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部设置有旋耕刀,所述机架的中部设置有深度调节装置,所述深度调节装置包含第一蜗轮蜗杆机构,所述第一蜗轮蜗杆机构包含相互啮合的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与手柄相连接,所述第一蜗轮经第一传动轴与齿轮相连接,所述齿轮的下方横向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的底部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底部经铰链与支撑杆的中部相铰接,所述支撑杆的上部经铰链与机架相铰接,所述支撑杆的下部经铰链与行走轮相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从而改变机架与地面的距离,高效便捷,易于操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Slope microtill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lope micro-tiller, including a rack, the front part of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rotary tiller knife,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rack is provided with a depth adjustment device. The depth adjustment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worm wheel and worm mechanism. The first worm wheel and worm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worm wheel meshing with each other, the first worm wheel and the first worm wheel are connected with a handle, and the first worm wheel and the first worm wheel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fter the first transmission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gear, the lower part of the gear is transversely provided with a rack meshing with it, the bottom of the rack is provided with a pull rod, the bottom of the pull rod is hinged with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upport rod, the upper part of the support rod is hinged with the frame,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support rod is hinged with the walking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not only has simple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design, thus chang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rack and the ground, but also has high efficiency, convenience and easy operation, 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坡地微耕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坡地微耕机。
技术介绍
我国是农业大国,我国地形复杂,很多农业作业不得不在丘陵地区进行,但是丘陵地区坡度大,进行耕作松土时,不仅费事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安全性低,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坡地微耕机,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坡地微耕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部设置有旋耕刀,所述机架的中部设置有深度调节装置,所述深度调节装置包含第一蜗轮蜗杆机构,所述第一蜗轮蜗杆机构包含相互啮合的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与手柄相连接,所述第一蜗轮经第一传动轴与齿轮相连接,所述齿轮的下方横向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的底部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底部经铰链与支撑杆的中部相铰接,所述支撑杆的上部经铰链与机架相铰接,所述支撑杆的下部经铰链与行走轮相铰接。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以与齿轮相配合的滑轨。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的后部设置有用以驱动旋耕刀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含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经联轴器与第二传动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深度调节装置与第二蜗轮蜗杆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二蜗轮蜗杆机构包含相互啮合第二蜗轮与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经联轴器与第二传动轴相连接,所述第二蜗轮经旋耕刀轴与旋耕刀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旋耕刀包含刀盘,所述刀盘的盘面上布置有若干个刀片,若干个所述刀片以刀盘的中心为圆心环向布置,每个所述刀片均沿着同一个方向倾斜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刀片的外端具有弧形部。进一步的,所述旋耕刀的上方设置有挡泥板。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的后部上方设置有扶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从而改变机架与地面的距离,高效便捷,易于操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蜗轮蜗杆机构的构造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二蜗轮蜗杆机构的构造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旋耕刀的构造示意图。图中:1-机架,101-滑轨,2-旋耕刀,201-刀盘,202-刀片,203-翅片,3-深度调节装置,301-第一蜗轮,302-第一蜗杆,303-手柄,304-第一传动轴,305-齿轮,306-齿条,307-拉杆,308-支撑杆,309-行走轮,4-驱动装置,401-电机,402-第二传动轴,403-第二蜗轮,404-第二蜗杆,5-旋耕刀轴,6-挡泥板,7-扶手。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4所示,一种坡地微耕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前部设置有旋耕刀2,所述机架1的中部设置有深度调节装置3,所述深度调节装置3包含第一蜗轮蜗杆机构,所述第一蜗轮蜗杆机构包含相互啮合的第一蜗轮301与第一蜗杆302,所述第一蜗杆302与手柄303相连接,所述第一蜗轮301经第一传动轴304与齿轮305相连接,所述齿轮305的下方横向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齿条306,所述齿条306的底部设置有拉杆307,所述拉杆307的底部经铰链与支撑杆308的中部相铰接,所述支撑杆308的上部经铰链与机架1相铰接,所述支撑杆308的下部经铰链与行走轮309相铰接;所述铰链采用圆形销轴,经过圆形销轴铰接的零部件上均设置有用以与圆形销轴相配合的安装孔。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用以与齿轮305相配合的滑轨10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的后部设置有用以驱动旋耕刀2转动的驱动装置4,所述驱动装置4包含电机401,所述电机401的输出轴经联轴器与第二传动轴40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402的另一端穿过深度调节装置3与第二蜗轮蜗杆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二蜗轮蜗杆机构包含相互啮合第二蜗轮403与第二蜗杆404,所述第二蜗杆404经联轴器与第二传动轴402相连接,所述第二蜗轮403经旋耕刀轴5与旋耕刀2相连接;所述电机401的电力来源为蓄电池或柴油发电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旋耕刀2包含刀盘201,所述刀盘201的盘面上布置有若干个刀片202,若干个所述刀片202以刀盘201的中心为圆心环向布置,每个所述刀片202均沿着同一个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刀片202经螺丝螺母组件与刀盘201可拆连接,利于更换刀片202;优选的,所述刀片202的数量为三片,所述刀片202的两个工作面均间隔设置有若干翅片203,所述翅片203与刀片202相互垂直,所述翅片203不但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增加刀片202的强度,而且提高了破碎松土的能力。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刀片202的外端具有弧形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旋耕刀2的上方设置有挡泥板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的后部上方设置有扶手7。本技术的具体工程过程如下:反向转动所述手柄303,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蜗杆302反向转动,所述第一蜗杆302带动第一蜗轮301反向转动,所述齿轮305也随之反向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齿条306沿着滑轨101前进,从而带动所述支撑杆308绕着与机架1的铰接点正向摆动,从而提高机架1与地面的高度;正向转动所述手柄303,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蜗杆302正向转动,所述第一蜗杆302带动第一蜗轮301正向转动,所述齿轮305也随之正向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齿条306沿着滑轨101后退,从而带动所述支撑杆308绕着与机架1的铰接点反向摆动,从而降低机架1与地面的高度;所述机架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深度调节装置3,从而可以应对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述本技术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技术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坡地微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部设置有旋耕刀,所述机架的中部设置有深度调节装置,所述深度调节装置包含第一蜗轮蜗杆机构,所述第一蜗轮蜗杆机构包含相互啮合的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与手柄相连接,所述第一蜗轮经第一传动轴与齿轮相连接,所述齿轮的下方横向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的底部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底部经铰链与支撑杆的中部相铰接,所述支撑杆的上部经铰链与机架相铰接,所述支撑杆的下部经铰链与行走轮相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坡地微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部设置有旋耕刀,所述机架的中部设置有深度调节装置,所述深度调节装置包含第一蜗轮蜗杆机构,所述第一蜗轮蜗杆机构包含相互啮合的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与手柄相连接,所述第一蜗轮经第一传动轴与齿轮相连接,所述齿轮的下方横向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的底部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底部经铰链与支撑杆的中部相铰接,所述支撑杆的上部经铰链与机架相铰接,所述支撑杆的下部经铰链与行走轮相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地微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以与齿轮相配合的滑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地微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后部设置有用以驱动旋耕刀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含电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宇陈辉齐广亮张翔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