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折弯的车载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933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折弯的车载线束,包括线束本体、接线端子、橡胶保护套、导线、碳纤维橡胶填充层、防护钢丝和按动块,所述线束本体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与线束本体连接部位处安装有橡胶保护套,所述线束本体的内部安装有导线,所述导线的外部设置有碳纤维橡胶填充层,所述碳纤维橡胶填充层的外部缠绕有防护钢丝,所述接线端子的内部安装有金属接线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折弯的车载线束,通过设置的线束本体、接线端子、橡胶保护套、导线、碳纤维橡胶填充层、防护钢丝和按动块,解决了耐折弯效果差,容易断裂,线束端头的接线端子在车体运行振动时容易脱落或松动,导致线束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A Bending Resistant Vehicle Wire Harnes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ending-resistant vehicle-borne wiring harness, which comprises a wiring harness body, a wiring terminal, a rubber protective sleeve, a wire, a carbon fiber rubber filling layer, a protective wire and a press block. The wiring terminals are installed at both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wiring harness body, and a rubber protective sleeve sleeve is installed at the connecting part between the wiring terminal and the wiring harness body, and a guide is installed inside the wiring harness body. The outer part of the conductor is provided with a carbon fiber rubber filling layer, the outer part of the carbon fiber rubber filling layer is wound with a protective steel wire,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terminal is provided with a metal termina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ending-resistant vehicle-borne wire harness,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s of poor bending-resistant effect, easy breaking, easy falling off or loosening of the terminal of the wire harness when the vehicle body is running vibration, resulting in the normal use of the wire harness by setting the wire harness body, terminal, rubber protective sleeve, wire, carbon fiber rubber filling layer, protective wire and press b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折弯的车载线束
本技术涉及车载线束
,具体为一种耐折弯的车载线束。
技术介绍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车载线束是汽车电路中连接各电器设备的接线部件,对汽车的正常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车载线束具有以下不足:1.耐折弯效果差,时间一长线束容易断裂,导致线束无法正常使用;2.线束端头的接线端子在车体运行振动时容易脱落或松动,导致线束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折弯的车载线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折弯的车载线束,包括线束本体、接线端子、橡胶保护套、导线、碳纤维橡胶填充层、防护钢丝和按动块,所述线束本体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与线束本体连接部位处安装有橡胶保护套,所述线束本体的内部安装有导线,所述导线的外部设置有碳纤维橡胶填充层,所述碳纤维橡胶填充层的外部缠绕有防护钢丝,所述接线端子的内部安装有金属接线座,所述金属接线座的上部安装有下金属导体,所述下金属导体的上部安装有上金属导体,所述接线端子的上部安装有按动块。优选的,所述导线外部设置有第一橡胶绝缘层,所述导线安置在碳纤维橡胶填充层的内部,所述碳纤维橡胶填充层外防护钢丝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橡胶绝缘层。优选的,所述防护钢丝呈螺旋状缠绕在碳纤维橡胶填充层的外部,所述防护钢丝为六根,且防护钢丝之间等间距分布。优选的,所述接线端子的左侧设置有进线孔,所述线束本体安置在进线孔中,且线束本体穿过进线孔延伸到接线端子的内部,所述接线端子的右侧设置有连接口。优选的,所述下金属导体左端与金属接线座固定焊接,所述下金属导体左侧的上部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抵在上金属导体左侧的下部,所述上金属导体左侧的上部抵在按动块上。优选的,所述上金属导体中间部位处的上部设置连接座,所述下金属导体中间位置处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之间通过轴销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碳纤维橡胶填充层和防护钢丝,在线束本体内部的导线之间设置碳纤维橡胶填充层,使其耐热性、耐磨性和回弹性等达到了极大地提升,增加了线束本体的抗弯折的能力,在线束本体内部的缠绕的防护钢丝大大的替身了线束本体的抗拉形、抗剪切形以及弯折能力,有效的避免了外界弯折对线束的损毁,提升了线束的强度,延长了线束的使用寿命,解决了耐折弯效果差,时间一长线束容易断裂,导致线束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2)本技术,在接线时直接用手按动接线端子上部的按动块,按动块推动上金属导体在下金属导体上转动,上金属导体和下金属导体的右端张开,于此同时弹簧受力压缩,再将外界连接导体直接从连接口插入到上金属导体和下金属导体之间,松动按动块,弹簧回复原形,上金属导体和下金属导体的右端咬合在一起,将插入的导体固定住即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线路连接固定速度快,大大提升了线路连接的效率,简化线路连接的操作,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解决了线束端头的接线端子在车体运行振动时容易脱落或松动,导致线束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线束本体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线束本体;2、接线端子;3、橡胶保护套;4、导线;5、第一橡胶绝缘层;6、碳纤维橡胶填充层;7、防护钢丝;8、第二橡胶绝缘层;9、进线孔;10、连接口;11、金属接线座;12、下金属导体;13、上金属导体;14、连接座;15、轴销;16、弹簧;17、按动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耐折弯的车载线束,包括线束本体1、接线端子2、橡胶保护套3、导线4、碳纤维橡胶填充层6、防护钢丝7和按动块17,线束本体1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接线端子2,接线端子2与线束本体1连接部位处安装有橡胶保护套3,接线端子2的左侧设置有进线孔9,线束本体1安置在进线孔9中,且线束本体1穿过进线孔9延伸到接线端子2的内部,接线端子2的右侧设置有连接口10,线束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导线4,导线4外部设置有第一橡胶绝缘层5,导线4安置在碳纤维橡胶填充层6的内部,碳纤维橡胶填充层6外防护钢丝7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橡胶绝缘层8,导线4的外部设置有碳纤维橡胶填充层6,碳纤维橡胶填充层6的外部缠绕有防护钢丝7,防护钢丝7呈螺旋状缠绕在碳纤维橡胶填充层6的外部,防护钢丝7为六根,且防护钢丝7之间等间距分布,接线端子2的内部安装有金属接线座11,金属接线座11的上部安装有下金属导体12,下金属导体12的上部安装有上金属导体13,接线端子2的上部安装有按动块17,下金属导体12左端与金属接线座11固定焊接,下金属导体12左侧的上部安装有弹簧16,弹簧16的上端抵在上金属导体13左侧的下部,上金属导体13左侧的上部抵在按动块17上,上金属导体13中间部位处的上部设置连接座14,下金属导体12中间位置处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座14,连接座14之间通过轴销15转动连接。工作原理:使用时直接将线束本体1安置在安装位置处,在接线时直接用手按动接线端子2上部的按动块17,按动块17推动上金属导体13在下金属导体12上转动,上金属导体13和下金属导体12的右端张开,于此同时弹簧16受力压缩,再将外界连接导体直接从连接口10插入到上金属导体13和下金属导体12之间,松动按动块17,弹簧16回复原形,上金属导体13和下金属导体12的右端咬合在一起,将插入的导体固定住即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折弯的车载线束,包括线束本体(1)、接线端子(2)、橡胶保护套(3)、导线(4)、碳纤维橡胶填充层(6)、防护钢丝(7)和按动块(17),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本体(1)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接线端子(2),所述接线端子(2)与线束本体(1)连接部位处安装有橡胶保护套(3),所述线束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导线(4),所述导线(4)的外部设置有碳纤维橡胶填充层(6),所述碳纤维橡胶填充层(6)的外部缠绕有防护钢丝(7),所述接线端子(2)的内部安装有金属接线座(11),所述金属接线座(11)的上部安装有下金属导体(12),所述下金属导体(12)的上部安装有上金属导体(13),所述接线端子(2)的上部安装有按动块(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折弯的车载线束,包括线束本体(1)、接线端子(2)、橡胶保护套(3)、导线(4)、碳纤维橡胶填充层(6)、防护钢丝(7)和按动块(17),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本体(1)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接线端子(2),所述接线端子(2)与线束本体(1)连接部位处安装有橡胶保护套(3),所述线束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导线(4),所述导线(4)的外部设置有碳纤维橡胶填充层(6),所述碳纤维橡胶填充层(6)的外部缠绕有防护钢丝(7),所述接线端子(2)的内部安装有金属接线座(11),所述金属接线座(11)的上部安装有下金属导体(12),所述下金属导体(12)的上部安装有上金属导体(13),所述接线端子(2)的上部安装有按动块(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折弯的车载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4)外部设置有第一橡胶绝缘层(5),所述导线(4)安置在碳纤维橡胶填充层(6)的内部,所述碳纤维橡胶填充层(6)外防护钢丝(7)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橡胶绝缘层(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先荣谈红旗李坚鹏陈创基黎伟隆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石碣志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