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干扰集成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933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干扰集成线束,包括线束本体,所述线束本体的两端均套接有线束接头,所述线束本体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线束扣,所述线束本体的包括连接线,所述线束接头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卡槽,所述线束接头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凸台,所述连接线包括铜芯,所述铜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金属网层,所述金属网层的外表面设置有抗干扰磁环,所述抗干扰磁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铝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线束扣、线束接头、L形卡件、通孔、卡槽、凸台、插孔、接触簧片、金属网层、玻璃纤维层、抗干扰磁环、铝箔和TPE加强筋,解决了供电电路排布交错,使得线路混乱,防干扰效果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电磁信号干扰的问题。

An Anti-jamming Integrated Wire Harnes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interference integrated wiring harness, which comprises a wiring harness body. Both ends of the wiring harness body are socketed with wiring harness connectors.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wiring harness body slides to connect wiring harness connectors. The wiring harness body includes connecting wires. The front of the wiring harness connecto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chuck, and the back of the wiring harness connecto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convex platform, and the connecting wires include copper.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opper cor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metal mesh layer,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metal mesh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n anti-interference magnetic ring,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anti-interference magnetic ring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n aluminum foil.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of staggered distribution of power supply circuit by setting wire harness buckles, wire harness connectors, L-shaped clamps, through holes, chutes, convex platforms, jacks, contact reeds, metal mesh layer, glass fiber layer, anti-interference magnetic rings, aluminum foil and TPE reinforcing bars, which makes the circuit confused, has poor anti-interference effect and is vulnerable to external electromagnetic signal interfer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干扰集成线束
本技术涉及汽车设备
,具体为一种抗干扰集成线束。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动力的核心,其运行的稳定直接影响了汽车的品质。发动机通过发动机线束连接供电和控制电路,如果发动机线束出现问题,将导致发动机运转不良,带来安全行车隐患。现有的线束存在以下不足:1.供电电路排布交错,使得线路混乱;2.防干扰效果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电磁信号的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干扰集成线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干扰集成线束,包包括线束本体,所述线束本体的两端均套接有线束接头,所述线束本体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线束扣,所述线束本体的包括连接线,所述线束接头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卡槽,所述线束接头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凸台,所述连接线包括铜芯,所述铜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金属网层,所述金属网层的外表面设置有抗干扰磁环,所述抗干扰磁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铝箔,所述铝箔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外壳。优选的,所述线束扣的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线束扣的正面固定连接有L形卡件,所述通孔的半径大于连接线的外径。优选的,所述凸台的外表面与卡槽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线束接头的表面开设有插孔。优选的,所述插孔的半径大于连接线的外径,所述插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接触簧片。优选的,所述金属网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玻璃纤维层,所述金属网层通过玻璃纤维层与抗干扰磁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防护外壳包括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水层,所述橡胶层的内部设置有TPE加强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线束扣、通孔和L形卡件可以对连接线起到梳理的作用,实现了多组线束扣同时使用时共同导向的功能,通过设置线束接头、卡槽、凸台、插孔和接触簧片可以防止连接线混乱,卡槽和凸台相匹配,当某一元件的排针过多需要多个线束接头时,可将多个线束接头通过卡槽和凸台连接在一起,便于安装,而且不容易发生混乱,从而解决了供电电路排布交错,使得线路混乱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玻璃纤维层和TPE加强筋提升了整个连接线的硬度和耐拉系数,能够延长整个连接线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金属网层、抗干扰磁环和铝箔能够有效的抵消电磁干扰,在安装在铜芯上以后有效的提高连接线的抗干扰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线束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线束接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线束本体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防护外壳结构示意图。图中:1、线束本体;2、线束扣;3、线束接头;4、连接线;5、L形卡件;6、通孔;7、卡槽;8、凸台;9、插孔;10、接触簧片;11、铜芯;12、金属网层;13、玻璃纤维层;14、抗干扰磁环;15、铝箔;16、防护外壳;17、橡胶层;18、防水层;19、TPE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抗干扰集成线束,包括线束本体1,线束本体1的两端均套接有线束接头3,线束本体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线束扣2,线束本体1的包括连接线4,线束扣2的表面开设有通孔6,线束扣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L形卡件5,通孔6的半径大于连接线4的外径,通过设置线束扣2、通孔6和L形卡件5可以对连接线4起到梳理的作用,实现了多组线束扣2同时使用时共同导向的功能,线束接头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卡槽7,线束接头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凸台8,凸台8的外表面与卡槽7的内壁过盈配合,线束接头3的表面开设有插孔9,插孔9的半径大于连接线4的外径,插孔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接触簧片10,通过设置线束接头3、卡槽7、凸台8、插孔9和接触簧片10可以防止连接线4混乱,卡槽7和凸台8相匹配,当某一元件的排针过多需要多个线束接头3时,可将多个线束接头3通过卡槽7和凸台8连接在一起,便于安装,而且不容易发生混乱,从而解决了供电电路排布交错,使得线路混乱的问题,连接线4包括铜芯11,铜芯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金属网层12,金属网层12的外表面设置有抗干扰磁环14,金属网层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玻璃纤维层13,金属网层12通过玻璃纤维层13与抗干扰磁环14固定连接,抗干扰磁环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铝箔15,通过设置金属网层12、抗干扰磁环14和铝箔15能够有效的抵消电磁干扰,在安装在铜芯11上以后有效的提高连接线4的抗干扰能力,铝箔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外壳16,防护外壳16包括橡胶层17,橡胶层1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水层18,橡胶层17的内部设置有TPE加强筋19,通过设置玻璃纤维层13和TPE加强筋19提升了整个连接线4的硬度和耐拉系数,能够延长整个连接线4的使用寿命。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线束本体1内的连接线4两端与线束接头3上的插孔9连接,连接线4通过接触簧片10与插孔9连接,使连接线4和接触簧片10相连接的地方不易断开,而且能够保护焊点不受损害,线束扣2可在连接线4上自由移动,当某一位置线有多余时,可将线束扣2移动到这一位置,再将多余的线束扣2扣在一起,便于连接线4整理,通过玻璃纤维层13和TPE加强筋19的设置提升整个连接线4的硬度和耐拉系数,能够延长整个连接线4的使用寿命,通过金属网层12、抗干扰磁环14和铝箔15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抵消电磁干扰,在安装在铜芯11上以后有效的提高连接线4的抗干扰能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干扰集成线束,包括线束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本体(1)的两端均套接有线束接头(3),所述线束本体(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线束扣(2),所述线束本体(1)的包括连接线(4),所述线束接头(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卡槽(7),所述线束接头(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凸台(8),所述连接线(4)包括铜芯(11),所述铜芯(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金属网层(12),所述金属网层(12)的外表面设置有抗干扰磁环(14),所述抗干扰磁环(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铝箔(15),所述铝箔(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外壳(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干扰集成线束,包括线束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本体(1)的两端均套接有线束接头(3),所述线束本体(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线束扣(2),所述线束本体(1)的包括连接线(4),所述线束接头(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卡槽(7),所述线束接头(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凸台(8),所述连接线(4)包括铜芯(11),所述铜芯(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金属网层(12),所述金属网层(12)的外表面设置有抗干扰磁环(14),所述抗干扰磁环(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铝箔(15),所述铝箔(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外壳(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干扰集成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扣(2)的表面开设有通孔(6),所述线束扣(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L形卡件(5),所述通孔(6)的半径大于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先荣谈红旗李坚鹏陈创基黎伟隆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石碣志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