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规划的新型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42687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电网规划的新型评价方法,包括获取待评价的智能电网的规划方案;建立资产与功能的定性分析映射关系、功能与效益的定性分析映射关系和效益与资产的定量分析模型;建立资产到效益的多目标决策模型;采用多目标决策模型对待评价的智能电网规划进行评价。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立了资产与效益的映射关系,并据此定量计算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环境效益,构建多目标决策模型,采用基于数据包络的CCR方法对规划方案的效率进行评价;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提高了效益值评价的准确性,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了对规划方案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电网规划的新型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电网规划的新型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智能电网在建设时,需要在建设前期进行充足和科学的规划,从而保证智能电网建设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为了综合评价智能电网的规划方案,国内外的学者从规划的风险性,方案运行的可靠性,方案的全周期成本等角度提出了许多新的评价方法;但是,目前的智能电网规划的评价过程中,其评价指标的计算及指标权重的确定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而且多从规划建设的角度主要考虑方案的成本,相对科学性和客观性不足,而且考虑的影响因素较为局限,也限制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智能电网规划进行科学、客观、全面和可靠评价的智能电网规划的新型评价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智能电网规划的新型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待评价的智能电网的规划方案;S2.根据步骤S1获取的待评价的智能电网的规划方案,统计规划方案中的资产,分析资产在智能电网中的功能,从而建立资产与功能的定性分析映射关系;S3.根据步骤S2建立的资产与功能的定性分析映射关系,根据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电网规划的新型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待评价的智能电网的规划方案;S2.根据步骤S1获取的待评价的智能电网的规划方案,统计规划方案中的资产,分析资产在智能电网中的功能,从而建立资产与功能的定性分析映射关系;S3.根据步骤S2建立的资产与功能的定性分析映射关系,根据资产的功能,分析功能产生的效益,从而建立功能与效益的定性分析映射关系;S4.根据步骤S3建立的功能与效益的定性分析映射关系,建立各个效益的定量计算公式,从而建立效益与资产的定量分析模型;S5.根据步骤S4建立的效益与资产的定量分析模型,以规划方案的资产及资产的效益产出作为输入变量,以规划方案产生的相对效率作为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网规划的新型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待评价的智能电网的规划方案;S2.根据步骤S1获取的待评价的智能电网的规划方案,统计规划方案中的资产,分析资产在智能电网中的功能,从而建立资产与功能的定性分析映射关系;S3.根据步骤S2建立的资产与功能的定性分析映射关系,根据资产的功能,分析功能产生的效益,从而建立功能与效益的定性分析映射关系;S4.根据步骤S3建立的功能与效益的定性分析映射关系,建立各个效益的定量计算公式,从而建立效益与资产的定量分析模型;S5.根据步骤S4建立的效益与资产的定量分析模型,以规划方案的资产及资产的效益产出作为输入变量,以规划方案产生的相对效率作为输出变量,建立规划方案的效益目标函数,从而建立资产到效益的多目标决策模型;S6.采用步骤S5建立的资产到效益的多目标决策模型对待评价的智能电网规划进行评价,从而完成智能电网规划的评价过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网规划的新型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的建立资产与功能的定性分析映射关系,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建立映射关系:A.所述的资产包括智能断路器、高级量测装置(AMI)/智能电表,用户能源管理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管理系统、设备状态监控系统、FACT装置(灵活交流输电装置)、短路电流限制装置、微网控制器、WAMS系统(广域监测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桩、低阻抗电缆、清洁能源发电(包括太阳能、风能等)和电能存储装置(包括电池、飞轮、电动汽车);B.所述的功能包括限制短路电流、对电网的广域监测及控制、潮流控制、自适应保护、馈线自动化、区域解列及黑启动、电压及无功控制、设备状态诊断预警、继电保护功能提升、负荷实时测量和管理、负荷转移控制、用户用能优化、电能存储和分布式发电;C.建立资产与功能的定性分析映射关系矩阵A14×14;矩阵A14×14中的元素aij的取值规则为:在规划方案中,若第i项资产具有第j项功能,则元素aij的取值为1,否则元素aij的取值为0;其中i表示第i项资产,j表示第j项功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电网规划的新型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所述的建立功能与效益的定性分析映射关系,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建立映射关系:a.所述的功能包括限制短路电流、对电网的广域监测及控制、潮流控制、自适应保护、馈线自动化、区域解列及黑启动、电压及无功控制、设备状态诊断预警、继电保护功能提升、负荷实时测量和管理、负荷转移控制、用户用能优化、电能存储和分布式发电;b.所述的效益包括技术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技术效益包括递延发电容量投资、递延输配电容量投资和减少设备故障;经济效益包括降低输配电设备维护成本、减少电能损失、减少窃电和减少持续停电;环境效益包括降低线损及电能替代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和清洁能源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c.建立功能与效益的定性分析映射关系矩阵H9×14;矩阵H9×14中的元素hmn的取值规则为:在规划方案中,若第n项功能具有第m项效益,则元素hmn的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其中n表示第n项功能,m表示第m项效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电网规划的新型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的建立效益与资产的定量分析模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如下算式计算递延发电容量投资的效益:式中c1为列向量,其元素的值为规划方案中各个资产的数量;FMW_peak为列向量,元素为单位资产在电网高峰时产生的电量需求削减量;A为资产与功能的定性分析映射关系;h1为功能与效益的定性分析映射关系中递延发电容量投资与功能的映射关系行向量;logical(AA)为将列向量AA中的各个数值转换为逻辑值的函数,且若第i项资产产生该效益,则AA的第i列不为0,逻辑值为1;PE_peak为峰值电价;(2)采用如下算式计算递延输配电容量投资的效益:B2=CHGupgrade*(1-(1-r))T_deferred式中,CHGupgrade为输配电线路升级费用;r为贴现率;T_deferred为递延的时间,单位为年,且T_deferred=T1+T2;其中T1的取值规则为:若AA2中的列向量有至少4个元素为非零元素,则T1=1,其中A为资产与功能的定性分析映射关系,h2为功能与效益的定性分析映射关系中递延输配电容量投资与功能的映射关系行向量;T2的取值规则为:若规划方案的设备中没有分布式电源和电能存储设备,则T2=0;若规划方案的设备中有分布式电源或电能存储设备,则其中round()为四舍五入函数,WDG为分布式电源的容量,WPEV为电能存储体设备产生的容量,WTOTAL为电网总装机容量;(3)采用如下算式计算减少设备故障的效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振锋辛培哲陈仲伟王逸超任浪李达伟李沛哲李珊邹昶鑫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