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及电动交通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240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及电动交通设备,涉及电动交通设备领域。控制器通过向光耦继电器的第一端发送电信号,以使在光耦继电器的第三端和光耦继电器的第四端之间形成电压差,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在光耦继电器的第三端和光耦继电器的第四端之间形成电压差时,使输入电源与工作电路导通。替代了相关现有技术中的高边驱动电路和继电器,具有成本更低、占空间更小以及使用寿命更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及电动交通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交通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及电动交通设备。
技术介绍
在电动交通设备启动时,若直接将电源的高压输出加载到负载上,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害,其中,负载可以为负载电机。所以,在设备启动时,通过给负载预充电压可以减少对设备的损害。目前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预充充电电路采用继电器方案,包括单片机、高边驱动电路、继电器、预充电阻等硬件电气部件,通过单片机、高边驱动电路控制继电器的开合,以控制给负载端充电。对于产品成本及结构尺寸的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及电动交通设备,其旨在改善现有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驱动电路以及工作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光耦继电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场效应管以及第二场效应管;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级、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级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级、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级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用于连接输入电源,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工作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向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一端发送电信号;所述光耦继电器用于接收到所述电信号时,在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三端和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四端之间形成电压差;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用于在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三端和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四端之间形成电压差时,使所述输入电源与所述工作电路导通。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用于限流,以保护所述光耦继电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稳压二极管;所述稳压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三端、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四端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用于稳定电压,以保护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路集成于电路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蓄电池,所述工作电路包括预充电阻、负载以及第一电压采集器;所述第一蓄电池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预充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负载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负载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蓄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压采集器的两个采集端分别与所述负载的输出端、所述负载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采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用于供能;所述预充电阻用于限流,以保护所述负载;所述第一电压采集器用于采集所述负载两端的负载电压值,并将采集到的所述负载电压值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负载电压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时,停止向所述光耦继电器发送电信号,以停止预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压采集器采用电压互感器、霍尔电压传感器或光纤电压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工作电路包括:熔断器、第二蓄电池、第二电压采集器;所述熔断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二蓄电池连接,所述第二电压采集器的两个采集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蓄电池的正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压采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电压采集器用于采集所述第二蓄电池两极间的电池电压值,并将采集到的所述电池电压值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电池电压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时,停止向所述光耦继电器发送电信号,以停止充电。进一步地,所述工作电路包括:加热模块、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模块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加热模块用于加热第三蓄电池;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查所述第三蓄电池的温度值,并将检测到的所述温度值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三阈值时,停止向所述光耦继电器发送电信号,以停止加热。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热电偶传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动交通设备,包括上述的电路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路控制装置及电动交通设备的有益效果是:控制器通过向光耦继电器的第一端发送电信号,以使在光耦继电器的第三端和光耦继电器的第四端之间形成电压差,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在光耦继电器的第三端和光耦继电器的第四端之间形成电压差时,使输入电源与工作电路导通。替代了相关现有技术中的高边驱动电路和继电器,具有成本更低、占空间更小以及使用寿命更长的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控制装置的电路连接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路控制装置的电路连接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路控制装置的电路连接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路控制装置的电路连接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路控制装置的电路连接框图。图标:10-控制器;20-驱动电路;30-工作电路;40-第一蓄电池;50-第三蓄电池;301-负载;302-第一电压采集器;303-第二蓄电池;304-第二电压采集器;305-熔断器;306-加热模块;307-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驱动电路以及工作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光耦继电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场效应管以及第二场效应管;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级、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级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级、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级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用于连接输入电源,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工作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向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一端发送电信号;所述光耦继电器用于接收到所述电信号时,在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三端和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四端之间形成电压差;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用于在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三端和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四端之间形成电压差时,使所述输入电源与所述工作电路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驱动电路以及工作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光耦继电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场效应管以及第二场效应管;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级、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级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级、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级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用于连接输入电源,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工作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向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一端发送电信号;所述光耦继电器用于接收到所述电信号时,在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三端和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四端之间形成电压差;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用于在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三端和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四端之间形成电压差时,使所述输入电源与所述工作电路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用于限流,以保护所述光耦继电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稳压二极管;所述稳压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三端、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四端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用于稳定电压,以保护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集成于电路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蓄电池,所述工作电路包括预充电阻、负载以及第一电压采集器;所述第一蓄电池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预充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凯谢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蓝石新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