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灶余热烧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2320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灶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具体为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灶余热烧水装置。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灶余热烧水装置,包括燃气灶主体,脉动热管,加热水箱,所述脉动热管呈环状结构,所述脉动热管分为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所述蒸发段呈圆弧状,所述燃气灶主体设置在所述脉动热管圆弧状蒸发段内,所述燃气灶主体外圈设置有可调节温控储热装置;所述脉动热管冷凝段设置在所述加热水箱内,所述加热水箱设置有出水口和进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灶余热烧水装置,利用热管较强的换热特性,充分利用燃气灶余热,有效地将燃气灶余热用于加热热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灶余热烧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灶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具体为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灶余热烧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对能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液化天然气在我国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燃气灶是家庭、饭店以及食堂烹饪场所最常见最主要的炊具,而燃气灶液化气喷气口即着火点都是敞开式的,存在着极大的能源浪费问题。如果能将烹饪过程中燃气灶的余热变为可利用的热水,则既可以节省厨房加热热水所需的能源,也可以避免能源的浪费。脉动热管作为一种高效的导热元件自身有很多优点,在电子元器件冷却、太阳能集热器、余热回收、地板采暖等各种涉及传热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灶余热烧水装置。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灶余热烧水装置,包括燃气灶主体,脉动热管,加热水箱,所述脉动热管呈环状结构,所述脉动热管分为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所述蒸发段呈圆弧状,所述燃气灶主体设置在所述脉动热管圆弧状蒸发段内,所述燃气灶主体外圈设置有可调节温控储热装置;所述脉动热管冷凝段设置在所述加热水箱内,所述加热水箱设置有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可调节温控储热装置包括集热内罩,集热外罩,所述集热内罩,集热外罩截面呈圆环状,所述集热内罩外侧和集热外罩内侧相应位置设置有伸缩调节装置,所述脉动热管圆弧状蒸发段设置在所述集热外罩内部,通过调节伸缩调节装置控制集热内罩上下移动。所述伸缩调节装置包括旋钮、齿轮和齿条,所述旋钮一侧设置有转轴,所述集热外罩一侧水平设置有贯穿孔,所述集热内罩外侧与贯穿孔相应的位置竖直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竖直设置有齿条,所述转轴可以转动的穿过集热外罩贯穿孔伸入集热内罩凹槽内,所述转轴伸入集热内罩凹槽内的端部上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相匹配。所述伸入加热水箱的脉动热管冷凝段呈螺旋状。所述脉动热管绝热段外侧包裹一层隔热材料。所述隔热材料为真空隔热板。所述集热内罩和集热外罩材料为六水氯化钙,所述集热内罩和集热外罩材料为三水醋酸钠。所述脉动热管工作介质为乙醇、所述脉动热管工作介质为去离子水。所述脉动热管为一组以上脉动热管。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加热水箱上侧,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加热水箱下侧,所述进水口为冷水入口,所述出水口为热水出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灶余热烧水装置,利用热管较强的换热特性,充分利用燃气灶余热,有效地将燃气灶余热用于加热热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可调节温控储热装置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加热水箱剖视图。其中,1燃气灶主体,2脉动热管,201隔热材料,3可调节温控储热装置,301集热内罩,3011凹槽,302集热外罩,3021贯穿孔,4加热水箱,401进水口,402出水口,5旋钮,501转轴,502齿轮,503齿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灶余热烧水装置,包括燃气灶主体1,脉动热管2,加热水箱4,所述脉动热管2呈环状结构,所述脉动热管2分为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所述蒸发段呈圆弧状,所述燃气灶主体1设置在所述脉动热管2圆弧状蒸发段内,所述燃气灶主体1外圈设置有可调节温控储热装置3;所述脉动热管2冷凝段设置在所述加热水箱4内,所述加热水箱4设置有出水口402和进水口401。所述可调节温控储热装置3包括集热内罩301,集热外罩302,所述集热内罩301,集热外罩302截面呈圆环状,所述集热内罩301外侧和集热外罩302内侧相应位置设置有伸缩调节装置,所述脉动热管2圆弧状蒸发段设置在所述集热外罩302内部,通过调节伸缩调节装置控制集热内罩301上下移动。所述伸缩调节装置包括旋钮5、齿轮502和齿条503,所述旋钮5一侧设置有转轴501,所述集热外罩302一侧水平设置有贯穿孔3021,所述集热内罩301外侧与贯穿孔3021相应的位置竖直设置有凹槽3011,所述凹槽3011内竖直设置有齿条503,所述转轴501可以转动的穿过集热外罩302的贯穿孔3021伸入集热内罩301凹槽3011内,所述转轴501伸入集热内罩301凹槽3011内的端部上设置有齿轮502,所述齿轮502和所述齿条503相匹配。所述伸入加热水箱4的脉动热管2冷凝段呈螺旋状,增加加热水箱4内的冷水受热面积增加能量利用效率,同时加快水温上升。所述脉动热管2绝热段外侧包裹一层隔热材料201,进一步减少能量的损失。所述隔热材料201为真空隔热板。所述集热内罩301和集热外罩302材料为六水氯化钙,所述集热内罩301和集热外罩302材料为三水醋酸钠。所述脉动热管2工作介质为乙醇、所述脉动热管2工作介质为去离子水。所述脉动热管2为一组以上脉动热管2。所述进水口401设置在加热水箱4上侧,所述出水口402设置在加热水箱4下侧,所述进水口401为冷水入口,所述出水口402为热水出口。具体实施:首先将加热水箱4加入冷水,在使用燃气灶时打开燃气灶主体1,根据需求以及放置在燃气灶主体1上的锅的大小,旋转旋钮5,通过齿轮502和齿条503的作用调节集热内罩301的高度,从而调节受热面积同时避免挡住锅子。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灶余热烧水装置,包括燃气灶主体(1),脉动热管(2),加热水箱(4),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动热管(2)呈环状结构,所述脉动热管(2)分为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所述蒸发段呈圆弧状,所述燃气灶主体(1)设置在所述脉动热管(2)圆弧状蒸发段内,所述燃气灶主体(1)外圈设置有可调节温控储热装置(3);所述脉动热管(2)冷凝段设置在所述加热水箱(4)内,所述加热水箱(4)设置有出水口(402)和进水口(4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灶余热烧水装置,包括燃气灶主体(1),脉动热管(2),加热水箱(4),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动热管(2)呈环状结构,所述脉动热管(2)分为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所述蒸发段呈圆弧状,所述燃气灶主体(1)设置在所述脉动热管(2)圆弧状蒸发段内,所述燃气灶主体(1)外圈设置有可调节温控储热装置(3);所述脉动热管(2)冷凝段设置在所述加热水箱(4)内,所述加热水箱(4)设置有出水口(402)和进水口(4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灶余热烧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温控储热装置(3)包括集热内罩(301),集热外罩(302),所述集热内罩(301),集热外罩(302)截面呈圆环状,所述集热内罩(301)外侧和集热外罩(302)内侧相应位置设置有伸缩调节装置,所述脉动热管(2)圆弧状蒸发段设置在所述集热外罩(302)内部,通过调节伸缩调节装置控制集热内罩(301)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灶余热烧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调节装置包括旋钮(5)、齿轮(502)和齿条(503),所述旋钮(5)一侧设置有转轴(501),所述集热外罩(302)一侧水平设置有贯穿孔(3021),所述集热内罩(301)外侧与贯穿孔(3021)相应的位置竖直设置有凹槽(3011),所述凹槽(3011)内竖直设置有齿条(503),所述转轴(501)可以转动的穿过集热外罩(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莹夏珍李培生叶文林雷杰卢敏刘强杜鹏许术方连小龙黄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