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文彬专利>正文

气动式致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2106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7:12
一种气动式致动装置,其包括有:一基座组件,与设于该基座组件内的一气动组件、一驱动组件及一正逆切换组件;于该基座组件预设缘面的至少一入气口,及连通各入气口、正旋容室及逆旋容室的一主流道,并形成分别与各正、逆旋容室相连通至该基座组件外的一正流道及一逆流道,于该后盖座分别形成可与各正、逆流道相连通的一正沟通槽及一逆沟通槽,并使各正、逆沟通槽可分别连通至该气动组件;该驱动组件与该气动转轴相接设,使各气动转轴及驱动组件同步产生旋动,配合该驱动组件接设一被致动装置,以驱动该被致动装置产生线性或旋转位移动作;该正逆切换组件具有一正旋阀组件及一逆旋阀组件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动式致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致动装置的技术,特别是指提供相关机构产生默认范围的线性或旋转移动,并使其能增加输出功率,且动作较为平顺稳定。
技术介绍
致动器(Actuators),又称为执行器、促动器、操动件、驱动器或驱动件,主要作为将各式能量转换为机械动能的装置,藉以控制驱动物体产生默认动作者;由于机电整合系统中,其常用组件大致上包括控制器(Controller)、传感器(Sensor)、致动器(Actuators)及受控制机构等,而致动器则可驱动受控制机构产生默认的位移。致动器常见能量来源,如电磁式致动器、油压式致动器及气压式致动器等,其他应用较少者如压电致动器及超音波马达;其中电磁式致动器利用载有电流的导体,于电磁铁或永久磁铁所形成的磁场上的受力原理,将其转换成线性或旋动的机械能,此类技术如中国台湾第094121583号技术专利所公开的致动器及帮浦装置;油压式致动器则是利用液压油所产生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此类技术如中国台湾第102143008号技术专利所公开的谐波齿轮装置及中空型旋转致动器;气压式致动器即以空气的压力能转换,以产生直线或旋转运动的传动装置,此类技术如中国台湾第106206277号新型专利所公开的气动式翻身床架结构。前述三种能量转换成动能的方式,各有优缺点;例如,电磁式致动器的优点为适合高速且中低负荷的应用,缺点则需较复杂控制电路控制其动作;油压式致动器的优点为可负荷较重、易于调整且动作较平顺,缺点则是液压油容易受温度影响,且漏油时容易引起火灾;气压式致动器的优点为动作速度较快、组件构造简单及构件较为清洁等,缺点则是空气具有压缩性以致动作精准度易产生误差、负荷与动力较小、排气噪音大等问题。除能量转换方式不同外,致动器于应用上,依被致动装置的机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动作,依被致动装置的动作区分,又可分为线性动作及旋转动作,其中被致动装置的线性动作,指被致动装置受驱动后会产生一直线方向移动;而被致动装置的旋转动作,则指被致动装置受驱动后会产生旋转移动。因此,当被致动装置的机构为旋转动作时,则致动器可应用各种伺服马达或各种气缸、液压缸等组件;若被致动装置的机构为直线运动时,则可由旋转运动配合机构方法转换为直线运动,或直接使用线性致动器,如线性马达或线性气油压缸等。进一步针对气压式致动器(pneumaticactuator)进行技术分析,其同样可驱动被致动装置产生线性及旋转两种动作方式,然而气压式致动器的传动形式则亦同样有线性传动及旋转传动的区分,依致动器本身因内部机械结构应用,使产生的传动输出形式有所差异;以线性传动的致动器最常应用者如气压缸等,旋转传动的致动器则以旋转马达最为常见。但无论制动器以何种传动形式,配合被致动装置以何种动作方式,均端来设计者依相关环境条件及使用需求进行设计与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般而言,气压式致动器通常会利用一气压管路与一气压源相接,当气压源输入气体至致动器时,则会使致动器内部机构带动一传动轴产生动作,进而驱动与传动轴相接设的一被致动装置;因此利用气压源的开启与关闭,则可使各传动轴及被致动装置产生或停止动作。另一方面,如要使传动轴的传动产生正旋或逆旋、前进或后退等切换,则需进一步设置一切换装置。若要能调整入气的气压大小,以使传动的功率产生变化,则须先于致动器的入气口外接一调整阀组件,再以一气体管路联结调整阀组件及气压源。气压式致动器的优点,包括:空气源不匮乏,干燥的压缩空气其可操作温度范围相当广几乎不受限制,使用后的空气干净可不用回收,气压组件构造简单且使用寿命长,因气体具有可膨胀性以有效提升灵敏度,维修保养简易,以及气压可配管至任何地方并且容易结合于控制系统中。现有气压式致动器缺点为:可负载数值范围小以致仅能驱动重量较轻的被致动装置;另外,现有气压式致动器本身未具有切换组结构设计,除了无法独立进行切换操作,亦不具手动方式进行切换的功能,其大多利用两个气压管路分别衔接于致动器预设两个部位,通过分别供气给各气压管路以产生正、逆旋切换,或线性往复切换,或者另外添设一开关组进行切换;并且,如前述因部分气压式致动器须通过管路进行切换,使得配管线路相当复杂而影响其他组件的运转空间与动线;此外,现有气压式致动器技术仅具有传动组进行传动,配合入气与排气的结构设计,其他组件如调节阀及切换组皆以外接方式设置,未能有效整合以简化零组件;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提供一种线性驱动的气动式致动装置,以解决前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技术所公开的气动式致动装置,其包括:一基座组,与设于该基座组件内的一入气流道、一排气流道、一气动组件、一驱动组件、一正逆切换组件及一调节阀组件;该入气流道具有设于该第二基座预设缘面的至少一入气口,及连通各入气口、正旋容室及逆旋容室的一主流道,并形成分别与各正、逆旋容室相连通至该第二基座外的一正流道及一逆流道,于该后盖座分别形成可与各正、逆流道相连通的一正沟通槽及一逆沟通槽,并使各正、逆沟通槽可分别连通至该气动组件;该排气流道,由该气动组件连通至该基组件座外;该驱动组件与该气动转轴相接设,使各气动转轴及驱动组件同步产生旋动,配合该驱动组件接设一被致动装置,以驱动该被致动装置产生线性位移;该正逆切换组件,具有一正旋阀组件及一逆旋阀组件,于各别线性推移各正旋阀组件及逆旋阀组件则可分别切换各正、逆流道的流通与不流通状态;通过上述构件,于一基座组件上设有入气流道、排气流道、气动组件、驱动组件及正逆切换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得于一装置中可同时达到入气、排气、驱动、加强负载及切换等功能,而具有整合及简化零组件的效果,并利用锤打式的驱动组件间接传动一驱动转轴产生旋转驱动力,可提升负荷及负载能力,配合正逆切换组件的结构设计,故同时具有可独立进行切换操作,及手动方式进行切换的双重效果,且无需使用气压管路进行切换以有效简化配线,故为可广泛应用、具高实用性及济价值的致动技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气动式致动装置,其具有驱动组件的结构设计,以锤打式机构间接传动一驱动转轴产生旋转,因此具有较高的旋转扭力,可提升负荷及负载能力,以驱动较重的被致动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气动式致动装置,其基座组件上设有入气流道、排气流道、气动组件、驱动组件及正逆切换组件的结构设计,于一装置内可进行入气、排气、驱动、加强负载及切换等作业,而具有整合及简化零部件的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气动式致动装置,其本身具有正逆切换组件的结构设计,故同时具有可独立进行切换操作,及手动方式进行切换的双重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气动式致动装置,因具有正逆切换组件的结构设计,而无需使用气压管路进行切换,故可达到简化配线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一。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二。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三。图5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局部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装设示意图一。图7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装设示意图二。图8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装设示意图三。图9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逆旋气体流动状态图一。图10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基座组件;一气动组件,设于该基座组件内,受气体推动产生转动;一驱动组件,设于该基座组件内,并与该气动组件相接设,且与该气动组件同步产生旋转,以驱动一被致动装置产生位移动作;一正逆切换组件,其具有一正旋阀组件及一逆旋阀组件,分别移动各正旋阀组件及逆旋阀组件则能够分别切换气体进入该基座组内的方位,使该气动组件产生正转与逆转的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基座组件;一气动组件,设于该基座组件内,受气体推动产生转动;一驱动组件,设于该基座组件内,并与该气动组件相接设,且与该气动组件同步产生旋转,以驱动一被致动装置产生位移动作;一正逆切换组件,其具有一正旋阀组件及一逆旋阀组件,分别移动各正旋阀组件及逆旋阀组件则能够分别切换气体进入该基座组内的方位,使该气动组件产生正转与逆转的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组件具有相接设的一第一基座及一第二基座;该驱动组件设于该第一基座内;该气动组件设于该第二基座内;该第二基座内形成有能够分别连通至外部的一正旋容室及一逆旋容室,提供各正旋阀组件及逆旋阀组件各别装设其内的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组件具有依序接设的一第一基座、一第二基座及一后盖座;该驱动组件设于该第一基座内;该气动组件设于该第二基座内;该第二基座内形成有能够分别连通至外部的一正旋容室及一逆旋容室,提供各正旋阀组件及逆旋阀组件各别装设于其内的部位。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座的一侧缘面形成一凸缘,以与该第二基座相互接设定位。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正旋阀组件抵接装设于该正旋容室的内缘壁;该逆旋阀组件抵接装设于该逆旋容室的内缘壁。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装设该气动组件的该第二基座内缘壁预设部位,凹设有至少一排水槽;于装设该驱动组件的该第一基座内缘壁预设部位,形成阶梯状凸缘,并于第一基座内缘壁最低位置设有至少一排水孔。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还设有一排气流道,由该气动组件部位连通至该第二基座外部。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式致动装置还设有一入气流道,形成于该第二基座内部,其由至少一入气口、一主流道、一正流道、一逆流道、一正沟通槽及一逆沟通槽组件所组成;各入气口设于由该第二基座预设缘面;该主流道能够连通各入气口、正旋容室及逆旋容室;各正流道及逆流道则分别连通各正旋容室及逆旋容室;各正沟通槽及逆沟通槽则设于该后盖座上,并分别与各正流道及逆流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陈文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