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旋转门的防夹安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006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旋转门的防夹安全组件,包括:旋转翼和旋转翼连接结构;关键在于,所述旋转翼包括可折叠旋转翼和固定旋转翼,其中所述固定旋转翼与旋转翼连接结构固定连接,位于旋转方向的后端;所述可折叠旋转翼通过可折叠连接件与固定旋转翼连接,位于旋转方向的前端;所述可折叠旋转翼在未受到外力时,与所述固定旋转翼成一体旋转,在受到外力时,向旋转的中心轴方向折叠。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行人在小于制动距离的范围内进入自动旋转门时,避免被夹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旋转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旋转门的防夹安全组件
技术介绍
自动旋转门因其直径大、单位时间通过的人数多、防风抗风性能好、美 观气派等诸多优点,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自动旋转门按照旋转翼的个 数又分为两翼、四翼等多个种类。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两翼自动旋转门的俯视图,主要包括旋转翼ll、旋转翼连接结构12和外壁13,其中旋转翼11为刚性连接的整体结构;旋 转翼连接结构12的两端为类似三角形的框架,分别与旋转翼11固定在一起; 外壁13上具有相对设立的出口和入口 。图1所示的两翼自动旋转门在当前俯视方向的顶部位置还包括驱动装 置、支撑在外壁13上的圓形导轨、旋转翼安装环和主梁(图1中未示出)。 其中主梁通常为一个矩形框架,其下表面与旋转翼安装环的上表面连接;旋 转翼安装环的下表面与旋转翼ii连接。上述矩形框架上具有滚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这些滚轮可以沿着圓形导轨滚动以带动主梁旋转,进而通过主 梁与旋转翼安装环的连接带动旋转翼安装环旋转,再通过旋转翼安装环和旋 转翼11的连接带动旋转翼连接结构12和旋转翼11 一起以图1所示中心为專由ii^亍^L寿争。其他种类的自动旋转门可能在结构上与图1所示略有不同,但基本结构 都会包括旋转翼和旋转翼连接结构,并且驱动原理也都相类似,这里不再逐 一列举。每一个自动旋转门都有其固定的旋转方向,例如图1中实心箭头指示的 逆时针方向,行人可以在旋转翼11离入口处的边缘还有一段距离时,从入 口进入自动旋转门内部,再跟随自动旋转门移动到出口 ,就可以通过自动旋 转门进入或走出建筑物。当旋转翼11接近入口或出口的边缘时,容易形成剪刀口14,图2示出 了该剪刀口 14的局部视图,这一部分为事故多发的危险区域,如果有行人 在此危险区域范围内准备进入自动旋转门,由于旋转翼11为刚性结构,所 以不能緩冲,有可能出现行人被夹在旋转翼11和出口或入口的边缘之间的 危险。因此目前的自动旋转门通常都配备有制动安全装置,当在设定的区域 (例如旋转翼ll离入口或出口的边缘距离为400毫米)范围内探测到有行 人时,该制动安全装置将触发驱动装置进行制动操作,停止自动旋转门的旋 转,以避免夹伤行人。但是在驱动装置制动后,由于惯性的存在,旋转翼 11还是会沿旋转方向前行一段距离,该前行距离被称为制动距离,通常自 动旋转门的制动距离为200毫米。因此如果行人在旋转翼11离入口或出口 边缘小于制动距离的范围内强行通过,即便制动安全装置及时触发驱动装置 实施制动,旋转翼11进行惯性的前行后,行人还是会被夹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旋转门的防夹安全组件,可 以使行人在小于制动距离的范围内进入自动旋转门时,避免被夹伤。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旋转门的防夹安全组件,包括旋转翼和旋转翼连接结构;关键 在于,所述旋转翼包括可折叠旋转翼和固定旋转翼,其中所述固定旋转翼与旋转 翼连接结构固定连接,位于旋转方向的后端;所述可折叠旋转翼通过可折叠连 接件与固定旋转翼连接,位于旋转方向的前端;所述可折叠旋转翼在未受到外力时,与所述固定旋转翼成一体旋转,在受到外力时,向旋转的中心轴方向折叠。可见,本专利技术自动旋转门的防夹安全组件中,可折叠旋转翼在受到外力 时将向旋转的中心轴方向折叠,与现有旋转翼刚性的整体结构相比,相当于 将旋转翼改变为柔性连接。当行人在小于制动距离的范围内进入自动旋转门 时,在与现有相同的制动条件下,可折叠旋转翼在接触到行人后向旋转的中 心轴方向4斤叠,乂人而增加了剪刀口危险区域的形成时间和空间,为4亍人创造 了一个较大的安全空间,使处于危险区域的行人得到有效的保护,避免了行 人,皮夹伤。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两翼自动旋转门的俯视图2为图1中剪刀口的局部-现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两翼自动旋转门的俯视图4为图3中虚线圓圈内的局部视图5为图4所示A方向的视图6为图3中虚线椭圆内的局部视图7 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可折叠旋转翼折叠过程的示意图IO为图7~图9所示的过程的连续实施示意图11为图3中虚线椭圆内的另一种局部视图12为图11中可折叠子翼的折叠示意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示意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可折叠旋转翼恢复到折叠前位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 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旋转门的防夹安全组件包括旋转翼连接结构和旋转翼。关键在于,所述旋转翼包括可折叠旋转翼和固定旋转翼,其中固定旋转 翼与旋转翼连接结构固定连接,位于旋转方向的后端;可折叠旋转翼通过可折叠连接件与固定旋转翼连接,位于旋转方向的前端;所述可折叠旋转翼在 未受到外力时,与所述固定旋转翼成一体旋转,在受到外力时,向旋转的中 心轴方向折叠。下面举出本专利技术自动旋转门的防夹安全组件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以两翼 自动旋转门为例。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两翼自动旋转门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虚线圆 圈中的局部放大视图,图5为图4的A方向视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两翼自 动旋转门的防夹安全组件包括旋转翼连接结构12、可折叠旋转翼21、固 定旋转翼22和扭矩可调弹簧合页23。图3中还示出了外壁13。图3示出的可折叠旋转翼21的弧形长度小于固定旋转翼22的弧形长 度,主要依据是如图3所示旋转翼连接结构12的三角形框架中,水平框与 旋转翼接触的位置,就可以作为可折叠旋转翼21和固定旋转翼22的连接处。 但图3所示也仅为一种具体的举例,可折叠旋转翼21和固定旋转翼22的连 接处并不一定要位于水平框与旋转翼接触的位置,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有其 他的情况。例如,基于图6示出的图3中椭圆形虚线区域的局部视图,其中 用虚线连接的A B点之间的任何一处,均可以作为可折叠旋转翼21和固定 旋转翼22的连接处,如假设选择A B之间的中点位置作为该连接处,那么 在这种情况下,可折叠旋转翼21的弧形长度要小于图3所示的长度。因此 上述连接处的选择,只要保证可折叠旋转翼21折叠后能够给行人提供足够 的安全空间即可。与通常的两翼自动旋转门相同,在图3所示俯视图的顶部位置还具有驱 动装置、外壁13支撑的圆形导轨、旋转翼安装环和主梁(图3中未示出), 它们完成与通常情况下相同的功能这里不再详述,只是有一点区别,即本发 明的防夹安全组件中,只有固定旋转翼22与旋转翼安装环的下表面连接, 可折叠旋转翼21与旋转翼安装环的下表面不存在连接关系。扭矩可调弹簧合页23为一种常用的可折叠连接件,具有两个页片,每 个页片上都具有安装螺孔,使用螺钉就可以实现将两个页片分别连接在可折叠旋转翼21和固定旋转翼22连接处的相对端面上,实现可折叠旋转翼21 和固定旋转翼22的连接。根据可折叠旋转翼21和固定旋转翼22的实际高 度,可以使用两个以上扭矩可调弹簧合页23进行连接,例如图5所示就使 用了两个扭矩可调弹簧合页23。扭矩可调弹簧合页23具有一个设定扭矩,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扭矩 可调弹簧合页23将处于闭合状态,因此两翼自动旋转门正常旋转的情况下, 可折叠旋转翼21和固定旋转翼22可以紧密贴合,沿着旋转方向 一体运动。 当扭矩可调弹簧合页23受到与所述设定扭矩反方向外力作用、并且该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旋转门的防夹安全组件,包括:旋转翼和旋转翼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翼包括可折叠旋转翼和固定旋转翼,其中所述固定旋转翼与旋转翼连接结构固定连接,位于旋转方向的后端;所述可折叠旋转翼通过可折叠连接件与固定旋转翼连接,位于旋转方向的前端;    所述可折叠旋转翼在未受到外力时,与所述固定旋转翼成一体旋转,在受到外力时,向旋转的中心轴方向折叠。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建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凯必盛自动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