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以及具有所述车架的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127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童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架以及具有所述车架的童车。一种车架,包括前轮架、后轮架以及车把架,所述前轮架、所述后轮架以及所述车把架呈放射状,所述前轮架上具有至少两个枢接点,分别为第一枢接点及第二枢接点,所述后轮架于第一枢接点与所述前轮架枢转连接,所述车把架于第二枢接点与所述前轮架枢转连接;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设于所述前轮架、后轮架以及车把架之间,所述联动机构用以联动所述后轮架绕所述第一枢接点的转动以及所述车把架绕所述第二枢接点的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折叠更为简单便利。

A frame and a child carriage having the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hild carriages, in particular to a frame and a child carriage with the frame. A frame includes a front wheel frame, a rear wheel frame and a handlebar. The front wheel frame, the rear wheel frame and the handlebar frame are radial in shape. The front wheel frame has at least two pivotal joints, namely, the first pivotal joints and the second pivotal joints. The rear wheel frame is pivot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wheel frame at the first pivotal joints, and the handlebar is pivotal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pivotal joints and the front wheel frame at the second pivotal joints. The linkage mechanis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wheel frame, the rear wheel frame and the handlebar frame. The linkage mechanism is used to linkage the rotation of the rear wheel frame around the first pivot contact point and the rotation of the handlebar frame around the second pivot contact poin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folding is simpler and more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架以及具有所述车架的童车
本技术涉及童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架以及具有所述车架的童车。
技术介绍
童车在方便看护幼儿的同时,又存在体积过大,不便携带的问题,因此多数童车的车架都要能够折叠,方便收纳。然而,现有的童车大多折叠机构比较复杂,既使得生产制造难度大、成本高,又使得使用过程中折叠不便,影响使用者的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车架以及具有所述车架的童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方案:一种车架,包括前轮架、后轮架以及车把架,所述前轮架、所述后轮架以及所述车把架呈放射状,所述前轮架上具有至少两个枢接点,分别为第一枢接点及第二枢接点,所述后轮架于第一枢接点与所述前轮架枢转连接,所述车把架于第二枢接点与所述前轮架枢转连接;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设于所述前轮架、后轮架以及车把架之间,所述联动机构用以联动所述后轮架绕所述第一枢接点的转动以及所述车把架绕所述第二枢接点的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轮架包括枢接部,所述后轮架包括连接部,所述车把架包括结合部,所述第一枢接点及第二枢接点分别设于所述枢接部上,所述连接部于第一枢接点与所述枢接部枢转连接,所述结合部于第二枢转点与所述枢接部枢转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枢接部包括第一枢接部第二枢接部以及安装部,所述第二枢接部安装于所述第一枢接部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枢接部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第一枢接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枢接部与所述第一枢接部之间形成用以收容所述连接部的第一连接槽以及用以收容所述结合部的第二连接槽,所述连接部能够在所述第一连接槽内绕所述第一枢接点转动,所述结合部能够在第二连接槽内绕所述第二枢接点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动杆及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设于所述枢接部上,所述联动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部上,另一端与所述车把架以及所述联动组件配合以联动所述后轮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联动件、锁紧件以及弹性件,所述枢接部上开设有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以及安装孔,所述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以及安装孔互相连通,所述联动件以及弹性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弧形槽内,所述联动件用以与所述联动杆配合,所述锁紧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联动件配合,所述锁紧件能够在所述联动件的作用下沿所述安装孔的轴线方向运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件包括连接段以及配合段,所述连接段用以安装所述弹性件,所述配合段上具有配合斜面,所述锁紧件与所述配合斜面配合,并在所述配合斜面作用下能够沿所述安装孔的轴线方向运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件上设有凸起,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锁止孔,所述凸起在所述配合斜面的作用下,能够伸入或者退出所述锁止孔,以实现所述后轮架的锁止或者解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弧形凸部,所述结合部上设有第二弧形凸部,在所述车把架绕所述第二枢转点转动展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弧形凸部与所述第一弧形凸部相抵持,并挤压所述第一弧形凸部,以使所述后轮架绕第一枢接点转动进行展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扶手架和/或顶篷架,所述扶手架安装于所述前轮架上,所述顶篷架设于所述车把架上,并能够相对所述车把架转动。本技术还提供如下方案:一种童车,所述童车包括前轮、后轮以及车架,所述前轮、后轮分别连接于所述车架。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车架以及具有所述车架的童车,将后轮架于第一枢接点与所述前轮架枢转连接、车把架于第二枢接点与所述前轮架枢转连接,并通过设置联动机构,在所述车把架绕所述第二枢接点转动时,联动所述后轮架绕所述第一枢接点转动,实现所述车架的折叠或者展开,使得所述车架的结构的更为简单,折叠更为便利,而且也可以降低车架的生产、组装的难度和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车架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车架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车架省略部分结构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连接部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枢接部的一视角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枢接部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枢接部的分解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图8中B处的放大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安装于第一枢接部上的立体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图10的分解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图11中C处的放大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联动组件的立体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结合部的一视角立体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结合部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结合部的分解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架100,所述车架100为用于看护幼儿的童车车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车架100不限于为童车车架,其可以应用于任意合适的场合,例如,老年推车车架、行李车架等,本技术不再一一举例。所述车架100包括后轮架10、前轮架20、车把架30以及联动机构40,所述后轮架10、所述前轮架20以及所述车把架30呈放射状互相枢接,所述联动机构40设于所述后轮架10、所述前轮架20以及所述车把架30之间,用以当所述车把架30运动过程中联动所述后轮架10,以所述后轮架10、所述车把架30能同时折叠及展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轮架10能够相对所述前轮架20转动,所述车把架30能够相对所述前轮架20转,以实现所述车架100的折叠或展开。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前轮架20上具有两个枢接点,分别为第一枢接点201、第二枢接点202,所述后轮架10于第一枢接点201与所述前轮架20之间枢接,所述车把架30于第二枢接点202与所述前轮架20之间枢接,即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车把架30绕第二枢接点202相对所述前轮架20转动,并向所述前轮架20靠近,并且通过所述联动机构40联动所述后轮架10绕第一枢接点201相对所述前轮架20转动,并向所述前轮架20靠近,实现所述车架100的折叠或展开。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车架100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前轮架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架,包括前轮架、后轮架以及车把架,所述前轮架、所述后轮架以及所述车把架呈放射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架上具有至少两个枢接点,分别为第一枢接点及第二枢接点,所述后轮架于第一枢接点与所述前轮架枢转连接,所述车把架于第二枢接点与所述前轮架枢转连接;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设于所述前轮架、后轮架以及车把架之间,所述联动机构用以联动所述后轮架绕所述第一枢接点的转动以及所述车把架绕所述第二枢接点的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包括前轮架、后轮架以及车把架,所述前轮架、所述后轮架以及所述车把架呈放射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架上具有至少两个枢接点,分别为第一枢接点及第二枢接点,所述后轮架于第一枢接点与所述前轮架枢转连接,所述车把架于第二枢接点与所述前轮架枢转连接;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设于所述前轮架、后轮架以及车把架之间,所述联动机构用以联动所述后轮架绕所述第一枢接点的转动以及所述车把架绕所述第二枢接点的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架包括枢接部,所述后轮架包括连接部,所述车把架包括结合部,所述第一枢接点及第二枢接点分别设于所述枢接部上,所述连接部于第一枢接点与所述枢接部枢转连接,所述结合部于第二枢转点与所述枢接部枢转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部包括第一枢接部第二枢接部以及安装部,所述第二枢接部安装于所述第一枢接部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枢接部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第一枢接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枢接部与所述第一枢接部之间形成用以收容所述连接部的第一连接槽以及用以收容所述结合部的第二连接槽,所述连接部能够在所述第一连接槽内绕所述第一枢接点转动,所述结合部能够在第二连接槽内绕所述第二枢接点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动杆及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设于所述枢接部上,所述联动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部上,另一端与所述车把架以及所述联动组件配合以联动所述后轮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革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福贝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