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换药的包扎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0183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换药的包扎带,这种包扎带包括药物层和保护层;保护层用于覆盖于患者的伤口;药物层与保护层相连;药物层中的药物能够用于穿过保护层作用于伤口。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换药的包扎带时,保护层一直粘结于患者的皮肤上,有利于减轻药物和患者皮肤的粘连情况。在换药时,直接揭下药物层即可,不会拉扯患者的皮肤,从而避免患者疼痛。待伤口完全恢复时,再取下保护层。

A dressing-changing bandag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supplies, in particular to a dressing-changing bandage, which comprises a drug layer and a protective layer; a protective layer is used to cover wounds of patients; a drug layer is connected with a protective layer; and drugs in the drug layer can be used to pass through the protective layer and act on wounds. When the dressing-changing bandag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the protective layer is always adhered to the skin of the patient, which is beneficial to alleviating the adhesion between the drug and the skin of the patient. When changing dressings, the drug layer can be removed directly without pulling the patient's skin, thus avoiding pain. When the wound is fully recovered, the protective layer is rem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换药的包扎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品,特别是一种可换药的包扎带。
技术介绍
在患者伤口的护理过程中,伤口需及时换药以免发生感染,以达到维持药物抑菌效果的目的。目前医护人员常用绷带或创可贴对患者伤口进行包扎。在患者换药过程中,由于绷带或创可贴与伤口处皮肤粘连拉扯,引起患者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换药的包扎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换药的包扎带,包括药物层和保护层;保护层用于覆盖于患者的伤口;药物层与保护层相连;保护层上具有若干微小孔隙,使药物层中的药物能够穿过保护层作用于伤口。在使用本技术提供的可换药的包扎带时,保护层一直覆盖于患者的皮肤上,有利于减轻药物和患者皮肤的粘连情况。在换药时,直接揭下药物层即可,不会拉扯患者的皮肤,从而避免患者疼痛。待伤口完全恢复时,再取下保护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保护层上设有保护粘结区,保护粘结区用于将保护层固定于患者的皮肤上。保护层通过保护粘结区与患者的皮肤粘接在一起,在使用时,能够通过保护粘结区固定保护层,避免保护层的脱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包扎带还包括覆盖层,药物层置于覆盖层与保护层之间,覆盖层与药物层相连。覆盖层用于覆盖药物层和保护层,起到固定药物层的作用,还能够避免药物层被污染。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覆盖层上设有药物粘结区,药物粘结区用于粘结药物层。药物粘结区能够用于将药物层粘结到药物层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覆盖层上还设有覆盖粘结区,覆盖粘结区用于连接覆盖层与保护层。覆盖粘结区用于使覆盖层与保护层相连,从而将药物层夹在覆盖层与保护层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包扎带还包括护膜层,保护层位于护膜层与药物层之间。为了防止药物及各个粘结区被污染,在包扎带上设置护膜层,使用前通过护膜层保护药物及各个粘结区,使用时,撕下护膜层即可。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保护层粘结区与护膜层相连。保护层粘结区与护膜层相连,使得使用前的护膜层能够紧紧附着在保护层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覆盖粘结区还与护膜层相连。覆盖粘结区与护膜层相连,使得护膜层与覆盖层相连,进一步的避免了药物层的污染。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保护层为纱布。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保护层,有利于减轻药物和患者皮肤的粘连情况。在换药时,直接揭下药物层即可,不会拉扯患者的皮肤,从而避免患者疼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包扎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包扎带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药物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覆盖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护膜层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包扎带;11-覆盖层;12-药物层;13-保护层;14-护膜层;131-保护粘结区;111-覆盖粘结区;112-药物粘结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换药的包扎带1,这种包扎带1包括覆盖层11、药物层12、保护层13和护膜层14。覆盖层11与药物层12相连,药物层12上设有药物,作用于伤口。药物层12远离覆盖层11的一端为保护层13,保护层13用于直接覆盖于患者的伤口,药物层12上的药物能够穿过保护层13作用于伤口。具体的,保护层13为纱布,保护层13上具有能够允许药物穿透的若干微小孔隙。保护层13远离药物层12的一端为护膜层14,护膜层14用于覆盖包扎带1,在使用时,撕开护膜层14方能实现包扎带1的使用。覆盖层11上设有药物粘结区112和覆盖粘结区111,药物粘结区112设于覆盖层11的中部,覆盖粘结区1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覆盖粘结区111分设于药物粘结区112的两侧。覆盖粘结区111和药物粘结区112在覆盖层11的宽度方向上分布。药物粘结区112与药物层12相连。药物层12的尺寸小于覆盖层11的尺寸,且药物层12位于两个覆盖粘结区111之间。保护层13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覆盖层11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保护层13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覆盖层11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保护层13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保护粘结区131。覆盖层1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设有覆盖粘结区111。在包扎带1的厚度方向上,覆盖粘结区111部分与保护层13重合,使保护层13与覆盖层11通过覆盖粘结区111连接到一起,并将药物层12夹持在保护层13与覆盖层11之间。护膜层14设于保护层13远离药物层12的一侧。保护层13上的保护粘结区131与护膜层14粘结相连,覆盖层11上的覆盖粘结区111部分与护膜层14粘结相连。护膜层14能够覆盖保护层13和覆盖层11,避免保护粘结区131和覆盖粘结区111粘上灰尘而失去粘性。本技术提供的包扎带1的使用方法在于:使用前,先去掉护膜层14,将包扎带1粘贴到伤口处,使保护层13贴紧皮肤,药物层12正对伤口,包扎带1与皮肤之间通过保护粘结区131与覆盖粘结区111相连;需要换药时,按住保护粘结区131,去掉覆盖层11和药物层12,然后进行换药。由于保护层13与伤口始终保持接触,故换药过程中不会拉扯伤口处皮肤。本技术提供的包扎带1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保护层13始终保留在伤口,因此不会因为换药造成伤口处皮肤的粘连拉扯,避免了患者在换药过程中的不适;覆盖粘结区111与保护层13部分地相连,既可以覆盖粘结区111与保护层13能够粘结到一起,又能够避免因为粘结面积过大造成不便去除覆盖层1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换药的包扎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药物层和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用于覆盖于患者的伤口;所述药物层与所述保护层相连;所述保护层上具有若干微小孔隙,使所述药物层中的药物能够穿过所述保护层作用于伤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换药的包扎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药物层和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用于覆盖于患者的伤口;所述药物层与所述保护层相连;所述保护层上具有若干微小孔隙,使所述药物层中的药物能够穿过所述保护层作用于伤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上设有保护粘结区,所述保护粘结区用于将所述保护层固定于患者的皮肤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扎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层,所述药物层置于所述覆盖层与所述保护层之间,所述覆盖层与所述药物层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利科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