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蒿甲醚在防治脑卒中的作用,蒿甲醚通过激活小鼠脑中ERK1/2信号通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缺血后的神经功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缺血后的脑水肿和氧化损伤,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梗塞面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神经细胞凋亡及细胞缺失等对改善脑卒中具有积极作用,为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Application of artemether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trok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the effect of artemether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stroke. Artemether improves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ischemia-reperfusion mice by activating ERK1/2 signaling pathway in the brain of mice; alleviates brain edema and oxidative damage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 mice; reduces the infarct area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mice; reduces neuronal apoptosis and cell loss i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mice. It has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stroke, and provides experimental basis for clinical research of treating stro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蒿甲醚在防治脑卒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单体的应用领域,具体涉及蒿甲醚在防治脑卒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变窄导致的脑组织损伤,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中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目前,中国至少有1500万脑卒中患者,至少有140万患者死于脑卒中。它具有高死亡率和高发病率的特点,且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药物用于治疗脑卒中。TTC是用于评价脑梗塞的经典实验方法。TTC(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的氧化态是无色的,可被氢还原成不溶性的红色三苯甲月替(TTF)。正常脑组织则染色为红色,如果为梗死区则染色为苍白色。应用Belayev等的计算公式纠正水肿:矫正梗死体积百分比=(矫正梗死体积/非缺血侧半球体积)×100%。免疫组织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十分广泛的作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遗传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异性抗体对凝胶电泳处理过的细胞或生物组织样品进行着色。通过分析着色的位置和着色深度获得特定蛋白质在所分析的细胞或组织中表达情况的信息。蒿甲醚作为一种抗疟药而广为熟知,除此之外,其被研究发现还具有多种作用,其中包括抗炎,抗凋亡等。蒿甲醚作为青蒿素的衍生物,具有和青蒿素类似的生物作用,但其抗疟活性高于青蒿素几倍且易于制成油针剂或水针剂,故更多的被临床使用。但是,仍未有相关报道蒿甲醚与脑卒中的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蒿甲醚在防治脑卒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蒿甲醚在防治脑卒中的应用,包括减小脑硬死面积,改善缺血后的神经功能;减轻缺血后的脑水肿和氧化损伤,细胞凋亡及细胞缺失。同时,给予蒿甲醚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侧ERK明显激活,而用蒿甲醚前给予ERK抑制剂PD98059,蒿甲醚导致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侧脑梗塞面积降低作用消失。说明蒿甲醚通过诱导ERK的磷酸化而对脑卒中起到神经保护作用。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蒿甲醚在制备预防或/和治疗脑卒中药剂中的应用。进一步的,脑卒中是由大脑动脉闭塞造成的缺血性脑卒中。蒿甲醚在制备预防/治疗脑梗塞的药物中的应用。进一步的,所述的脑梗塞为脑缺血梗塞。蒿甲醚在制备预防/治疗脑水肿药物中的应用。进一步的,所述的脑水肿为脑缺血后脑水肿。蒿甲醚在制备抑制脑卒中细胞损伤及凋亡药物中的应用。蒿甲醚在制备抗脑卒中氧化损伤药物中的应用。进一步的,所述抗脑卒中氧化损伤药物为能够减少自由基及丙二醛等致氧化物质和/或提高增加脑内抗氧化能力或物质。一种预防/治疗脑卒中的药物,活性成分包括蒿甲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蒿甲醚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缺血后的神经功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缺血后的脑水肿和氧化损伤,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梗塞面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神经细胞凋亡及细胞缺失等。该作用可能是蒿甲醚通过诱导ERK的磷酸化而起作用的。同时,蒿甲醚临床副作用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为蒿甲醚治疗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也说明蒿甲醚对脑卒中有预防/治疗的潜能。附图说明图1蒿甲醚改善了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学评估。为蒿甲醚在脑缺血再灌注24小时的神经学评估,蒿甲醚改善了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学评估。Blank为空白组,Model为模型组,ARTE为蒿甲醚,下同。图2蒿甲醚剂量依赖性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脑梗塞面积。小鼠在缺血1小时后给予蒿甲醚后各组TTC染色所获得梗塞面积。其中,A组为空白对照组(给与等量生理盐水),B组为模型组(给与等量生理盐水),C组为模型组+蒿甲醚5mg/kg,D组模型组+蒿甲醚10mg/kg,E组模型组+蒿甲醚20mg/kg。图3蒿甲醚时间依赖性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脑梗塞面积。小鼠在脑缺血开始0小时、1小时、3小时、4.5小时、6小时给予10mg/kg蒿甲醚,各组TTC染色所获得梗塞面积。其中,A组为空白对照组(给与等量生理盐水),B组为模型组(给与等量生理盐水),C组为缺血0小时给予蒿甲醚,D组为缺血1小时给予蒿甲醚,E组为缺血3小时给予蒿甲醚,F组为缺血4.5小时给予蒿甲醚,G组为缺血6小时给予蒿甲醚。图4蒿甲醚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脑水肿情况。各组小鼠在脑缺血再灌注给药处理后进行含水量测定,从而观察脑水肿的变化。结果说明蒿甲醚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脑水肿情况。图5蒿甲醚减弱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大脑皮质中的细胞损伤及凋亡。通过HE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变化,然后使用Nissl染色检查神经元细胞活力,并且使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的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测定法测定皮质中的凋亡细胞死亡。结果说明蒿甲醚减弱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大脑皮质中的细胞损伤及凋亡。图6蒿甲醚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大脑皮层的神经元细胞数量。NeuN是神经元的标记,因此用于检查蒿甲醚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中神经元数量的作用。结果说明蒿甲醚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大脑皮层的神经元细胞数量。图7蒿甲醚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丙二醛(MDA)水平和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小鼠脑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表明蒿甲醚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中的丙二醛(MDA)水平和升高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SODContent(comparedwithctrl)相对于对照组各组SOD的含量;MDAContent(comparedwithctrl)相对于对照组各组MDA的含量。图8蒿甲醚刺激ERK1/2和CREB的磷酸化。蛋白免疫印迹检测p-ERK和p-CRE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蒿甲醚刺激ERK1/2,CREB的磷酸化/活化。图9抑制ERK的磷酸化/活化减弱了蒿甲醚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保护作用。用药前给予PD98059(ERK抑制剂)后,用药导致蒿甲醚处理引起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侧脑梗塞面积降低作用消失,且蒿甲醚刺激ERK1/2,CREB的磷酸化作用减弱,结果表明蒿甲醚是通过或部分通过激活ERK的磷酸化而对脑卒中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蒿甲醚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学评估的影响取40只C57/B6L小鼠分成5组,每组8只。给药前分别称取体重,并根据体重计算用药量。A组为对照组,给以生理盐水;B组为模型组,给以生理盐水;C组为模型组+蒿甲醚5mg/kg;D组模型组+蒿甲醚10mg/kg;E组模型组+蒿甲醚20mg/kg。我们使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制作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模型小鼠脑缺血1小时后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与此同时用不同浓度的蒿甲醚(5mg/kg、10mg/kg和20mg/kg)对模型小鼠进行腹腔注射给药,分别再给药0小时和给药24小时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神经系统评分(Zea-longaScale)标准:0分,无神经损伤症状;1分,轻微神经功能损伤,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2分,重度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向对侧转圈;3分,重度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向对侧倾侧;4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丧失。结果:脑卒中是由大脑动脉闭塞或阻塞造成的缺血性脑卒中。图1为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蒿甲醚在制备预防或/和治疗脑卒中药剂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蒿甲醚在制备预防或/和治疗脑卒中药剂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脑卒中是由大脑动脉闭塞或阻塞造成的缺血性脑卒中。3.蒿甲醚在制备预防/治疗脑梗塞的药物中的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华,黎帅,
申请(专利权)人:澳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澳门,8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