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种子高产量搭架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398196 阅读:3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2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山豆根种子高产量搭架栽培方法,包括:起畦、定植、搭架、引枝上架、保花保果、种子采收和修枝补肥,其中,在3‑4月,对角线定植;定植后第二年的5‑7月,在山豆根行间搭设栽培架;定植后第二年和第三年,在4月上旬,向花枝喷施赤霉素、芸苔素和高钾型叶面肥混合水溶液,在5月中旬,向整株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水溶液,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花枝修剪。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山豆根行间增设栽培架,使山豆根的枝条沿栽培架横向生长,避免枝条过密和倒伏,同时配合花枝修剪、补肥和虫害防治,提高山豆根的座花座果率,实现山豆根种子的高产。

High Yield Riding Cultivation of Sophora japonica Seed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high-yield scaffolding cultivation of Sophora japonica seeds, including: ridging, planting, scaffolding, branching, flower and fruit conservation, seed harvesting and pruning and fertilization, in which diagonal planting is carried out in March-April; cultivation scaffolds are set up between rows of Sophora japonica roots in May-July of the second year after planting; gibberellin and kidney are sprayed on flower branches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years after planting, in the first ten days of April. In mid-May, 20% chlorfenamide suspension solution was sprayed on the whole plant with the mixture of moss and high-potassium foliar fertilizer. Flower pruning was carried out from mid-late May to early June. The invention adds a cultivation rack between rows to make the branches grow transversely along the cultivation rack, avoid overcrowding and lodging of the branches, at the same time cooperate with pruning, fertilization and pest control, improve the rate of flower setting and fruit setting of the root, and realize high yield of the seed of the ro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山豆根种子高产量搭架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山豆根人工栽培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山豆根种子高产量搭架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山豆根是我国喀斯特地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长期以采挖野生资源为主,日渐匮乏。山豆根以根入药,以采挖根为目的的人工栽培技术日益成熟,但目前山豆根种子价格仍高居不下(高价时达800-1000元/斤,目前市场价位300-400元/斤),除了该药材市场价格一直走高之外,另外一重要原因就是种子产量很低,无法满足繁育需求。根据我们的田间实践,发现造成种子产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到了结果龄期,枝条繁茂,相互攀爬,甚至倒伏在地,一方面容易造成生长空间过密,不通风透气,易落花落果且病虫发生严重,另一方面倒伏的枝条,除病害加重外,在结果期(7-9高温季)更易被烫伤、烧伤。为此,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简易、可操作的搭架技术,并配套相应的种植技术,以实现山豆根种子高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山豆根种子高产量搭架栽培方法,通过在山豆根行间增设栽培架,使山豆根的枝条沿栽培架横向生长,避免枝条过密和倒伏,同时配合花枝修剪、补肥和虫害防治,提高山豆根的座花座果率,实现山豆根种子的高产。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山豆根种子高产量搭架栽培方法,包括:步骤一、起畦,常规整地后起畦,畦宽50-60cm,畦高30-40cm,上足基肥,盖上地膜;步骤二、定植,每年3-4月,选择高质量的山豆根小苗,每畦种植两行,对角线定植,每亩定植1500-2000株,定植后常规水肥管理;对角线定植利于后期搭架、引枝上架和修枝,使山豆根枝条在栽培架上分布更均匀,通风透气;步骤三、搭架,定植后第二年的5-7月,在山豆根行间搭设栽培架;步骤四、引枝上架,当山豆根的枝条长至50cm左右时,将枝条牵引至所述栽培架上,并用扎口器将其固定,使枝条以横向生长为主;步骤五、保花保果,定植后第二年和第三年,在4月上旬,山豆根始花期,向花枝喷施赤霉素、芸苔素和高钾型叶面肥混合水溶液,每10天喷施一次,连续使用2-3次,在5月中旬,山豆根盛花期,向整株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00倍液,每7天喷施一次,连续使用3次,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对发育不好的花枝,整枝剪掉,对发育好的花枝,剪掉靠近枝稍的1/3花枝;在始花期喷施赤霉素、芸苔素和高钾型叶面肥混合水溶液可促进花枝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使得花枝健壮,发育良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用于虫害防治;修剪花枝可使水分和养分集中供给至留存的花枝上。步骤六、种子采收,定植后第二年和第三年,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采收成熟的荚果,自然阴干;步骤七、修枝补肥,定植后第一年和第二年,在11-12月,将山豆根的老枝、弱枝、残植、以及匍匐枝齐地面剪掉,修剪后,及时补充过冬肥。优选的是,所述的山豆根种子高产量搭架栽培方法,每畦上山豆根小苗的行距为10-20cm,同行相邻两株山豆根小苗的间距为80-100cm。优选的是,所述的山豆根种子高产量搭架栽培方法,所述赤霉素、芸苔素和高钾型叶面肥混合水溶液中赤霉素的浓度为65mg/L、芸苔素的浓度为0.05mg/L,高钾型叶面肥的稀释倍数为1500-2000倍。优选的是,所述的山豆根种子高产量搭架栽培方法,所述栽培架包括多个+立柱,其为竖直设置的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多个立柱呈直线排列,任一立柱的侧壁由下至上依次设有三个第一开口,任一第一开口为U形,其竖直设置且开口端朝下,所述立柱的侧壁下部由下至上间隔设有两个外螺纹,任一外螺纹沿所述立柱的周向设置;多个套筒,其为上下敞口的中空圆柱体结构,其与所述多个立柱一一对应设置,任一套筒的内壁上部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套筒的内壁下部向下延伸形成倾斜的插口,所述套筒的高度小于所述两个外螺纹的间距;至少三条支撑线,其由下至上水平设于所述多个立柱之间,并与立柱上对应的第一开口卡接;多个锁紧卡箍,其分别套设于所述立柱的第一开口处并与其紧密连接,任一锁紧卡箍包括,固定部,其为半圆环结构;调节部,其包括两个弧形板,其一端与所述固定部枢接,中部沿所述固定部的周向设有与弧形板的另一端贯通的第二开口,另一端的外侧面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之间通过螺纹、螺母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调节部的内侧面上均设有橡胶垫,所述锁紧卡箍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高度。优选的是,所述的山豆根种子高产量搭架栽培方法,所述立柱的直径为6-8cm,高度为1.4m,所述三个第一开口依次设于所述立柱的50cm、70cm和120cm高处,相邻立柱的间距为15-20m,所述套筒的高度为33cm。优选的是,所述的山豆根种子高产量搭架栽培方法,所述支撑线为塑钢线,其直径为4.5mm。优选的是,所述的山豆根种子高产量搭架栽培方法,还包括,多个支撑条,其为H形,其竖直设于位于立柱下方的两条支撑线之间并与其卡接,相邻支撑条的间距为10m,且支撑条的高度大于位于立柱下方的两个第一开口的间距。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山豆根行间增设栽培架,使山豆根的枝条沿栽培架横向生长,避免枝条过密和倒伏,同时配合花枝修剪、补肥和虫害防治,提高山豆根的座花座果率,实现山豆根种子的高产,使山豆根种子的产量由常规的2-3kg/亩提升至高达15kg/亩。第二、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立柱的侧壁下部设置与套筒配合的两个外螺纹,且套筒的高度小于两个外螺纹的间距,一方面,套筒在不使用时,能通过旋转与位于上方的外螺纹连接,使得套筒不凸出于立柱,避免套筒上的插口暴露,便于运输和搬运,套筒使用时,能通过旋转与位于下方的外螺纹连接,暴露出倾斜的插口,便于将套筒插在土壤中,另一方面,由于套筒长期与土壤接触,其锈蚀速度远大于立柱,将套筒和立柱可拆卸连接,在套筒锈蚀时,仅需要更换套筒,而无需更换立柱,降低了使用维护成本;在立柱上设置U形的第一开口,使支撑线能快速卡接在立柱上,安装方便;在第一开口处设置锁紧卡箍,一方面可将位于第一开口两侧的支撑线卡设在固定部和立柱之间,实现支撑线的锁紧,以将整条支撑线分割为多个连接段,避免在支撑线局部断裂时,整条支撑线的松动、脱落,另一方面,锁紧卡箍可封闭第一开口,避免第一开口和立柱内部锈蚀,延长了栽培架的使用寿命;立柱、套筒、支撑线和锁紧卡箍配合,使得山豆根枝条沿支撑线横向生长,以降低枝条的密度,避免倒伏,进而提高山豆根种子的产量,且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山豆根定植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山豆根栽培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锁紧卡箍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山豆根种子高产量搭架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起畦,常规整地后起畦,畦宽50‑60cm,畦高30‑40cm,上足基肥,盖上地膜;步骤二、定植,每年3‑4月,选择高质量的山豆根小苗,每畦种植两行,对角线定植,每亩定植1500‑2000株,定植后常规水肥管理;步骤三、搭架,定植后第二年的5‑7月,在山豆根行间搭设栽培架;步骤四、引枝上架,当山豆根的枝条长至50cm左右时,将枝条牵引至所述栽培架上,并用扎口器将其固定,使枝条以横向生长为主;步骤五、保花保果,定植后第二年和第三年,在4月上旬,山豆根始花期,向花枝喷施赤霉素、芸苔素和高钾型叶面肥混合水溶液,每10天喷施一次,连续使用2‑3次,在5月中旬,山豆根盛花期,向整株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00倍液,每7天喷施一次,连续使用3次,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对发育不好的花枝,整枝剪掉,对发育好的花枝,剪掉靠近枝稍的1/3花枝;步骤六、种子采收,定植后第二年和第三年,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采收成熟的荚果,自然阴干;步骤七、修枝补肥,定植后第一年和第二年,在11‑12月,将山豆根的老枝、弱枝、残植、以及匍匐枝齐地面剪掉,修剪后,及时补充过冬肥。...

【技术特征摘要】
1.山豆根种子高产量搭架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起畦,常规整地后起畦,畦宽50-60cm,畦高30-40cm,上足基肥,盖上地膜;步骤二、定植,每年3-4月,选择高质量的山豆根小苗,每畦种植两行,对角线定植,每亩定植1500-2000株,定植后常规水肥管理;步骤三、搭架,定植后第二年的5-7月,在山豆根行间搭设栽培架;步骤四、引枝上架,当山豆根的枝条长至50cm左右时,将枝条牵引至所述栽培架上,并用扎口器将其固定,使枝条以横向生长为主;步骤五、保花保果,定植后第二年和第三年,在4月上旬,山豆根始花期,向花枝喷施赤霉素、芸苔素和高钾型叶面肥混合水溶液,每10天喷施一次,连续使用2-3次,在5月中旬,山豆根盛花期,向整株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00倍液,每7天喷施一次,连续使用3次,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对发育不好的花枝,整枝剪掉,对发育好的花枝,剪掉靠近枝稍的1/3花枝;步骤六、种子采收,定植后第二年和第三年,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采收成熟的荚果,自然阴干;步骤七、修枝补肥,定植后第一年和第二年,在11-12月,将山豆根的老枝、弱枝、残植、以及匍匐枝齐地面剪掉,修剪后,及时补充过冬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豆根种子高产量搭架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畦上山豆根小苗的行距为10-20cm,同行相邻两株山豆根小苗的间距为80-100c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豆根种子高产量搭架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赤霉素、芸苔素和高钾型叶面肥混合水溶液中赤霉素的浓度为65mg/L、芸苔素的浓度为0.05mg/L,高钾型叶面肥的稀释倍数为1500-2000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豆根种子高产量搭架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妮冯世鑫陈乾平林杨黄东莫永华宋利沙韦坤华缪剑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