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抱杆及吊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8728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抱杆及吊装系统,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一种抱杆,其主要包括相互连接的杆主体和底座。杆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底座相连,第二端主要用于和其他钢绳、滑轮组等相连,以吊起和转移目标物体。底座包括依次连接的座体、转盘以及支撑组件。转盘与座体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相连。第一端与支撑组件通过第二转动轴转动相连。第一转动轴的轴线与第二转动轴的轴线相互垂直。通过上述设置,通过第一转动轴的转动调整和第二转动轴的转动调整,杆主体可以实现多个角度的调整,便于吊装过程中更快速地实现吊装角度的变换。一种吊装系统,其包括上述抱杆。该吊装系统具有较高的吊装效率。

A Kind of Holding Rod and Lift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olding rod and a hoisting system,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olding rod, which mainly comprises an interconnected rod body and a base. The rod body includes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of the relative setting. The first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and the second end is mainly used to connect with other steel ropes, pulley sets, etc. to lift and transfer the target object. The base includes a seat body, a turntable and a supporting component connected in turn. The rotating disc and the seat body are rotated and connected by the first rotating axis. The first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 component by rotating through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The axis of the first rotation axis is perpendicular to that of the second rotation axis. Through the above-mentioned settings, through the rotation adjustment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and the rotation adjustment of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the main body of the rod can realize the adjustment of multiple angles, so as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lifting angle more quickly in the lifting proces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oist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the holding rod. The hoisting system has high hoist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抱杆及吊装系统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抱杆及吊装系统。
技术介绍
抱杆是在吊装设备时经常使用的一种起重工具。在电力线路铁塔组立施工过程中,抱杆也是起吊的主要工具之一。抱杆有多种类型,如进行输电线路铁塔的组立吊装时,通常使用的是内悬浮抱杆。抱杆不但广泛用于杆塔组立,而且也用于装卸材料设备。很多工厂(如化工厂、水泥厂等)需要定期更换一些大型设备,而很多大型设备的安装位置也较高,有的安装高度甚至达到100米左右。这些大型设备的自重大,安装位置高,其拆卸和安装都需要依靠吊装设备。很多吊装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前、后、左、右四个吊装面的吊装,有时还需要进行倾斜方向的吊装。现有技术中,每一次吊装方向改变时,通常都需要对落地拉线和抱杆底座的承托装置进行调整,从而达到转向的目的,使得施工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抱杆,其能够更快速、更简易地实现吊装角度的变化。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装系统,其能够提高吊装施工效率。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抱杆,包括:杆主体,杆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底座,底座包括依次连接的座体、转盘以及支撑组件。转盘与座体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相连。第一端与支撑组件通过第二转动轴转动相连。第一转动轴的轴线与第二转动轴的轴线相互垂直。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座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通过连接板相连。第一转动轴贯穿第一安装板。转盘通过第一转动轴与第一安装板转动相连,且转盘位于第一安装板远离第二安装板的一侧。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连接板包括多个加强板。多个加强板绕第一转动轴周向间隔设置。每个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相连。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转盘呈圆形。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设有与转盘匹配的凹槽。凹槽的深度小于转盘的厚度。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均与转盘相连,且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分别位于第一转动轴的两侧。第二转动轴贯穿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以将第一支撑部、第一端、第二支撑部依次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二转动轴依次贯穿第一支撑部、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支撑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端还包括加强杆。加强杆一端与第一固定部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相连。加强杆的轴线与第二转动轴的轴线平行。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二端设置有多个拉线环。一种吊装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抱杆。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抱杆,其主要包括相互连接的杆主体和底座。杆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底座相连,第二端主要用于和其他钢绳、滑轮组等相连,以吊起和转移目标物体。底座包括依次连接的座体、转盘以及支撑组件。转盘与座体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相连。第一端与支撑组件通过第二转动轴转动相连。第一转动轴的轴线与第二转动轴的轴线相互垂直。通过上述设置,通过第一转动轴的转动调整和第二转动轴的转动调整,杆主体可以实现多个角度的调整,便于吊装过程中更快速地实现吊装角度的变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吊装系统,其包括上述抱杆。该吊装系统具有较高的吊装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抱杆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杆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抱杆;110-杆主体;112-第一端;114-第二端;116-第一固定部;118-第二固定部;120-加强杆;122-拉线环;150-底座;152-座体;154-转盘;156-支撑组件;158-第一转动轴;160-第二转动轴;162-第一安装板;164-第二安装板;166-加强板;168-第一支撑部;170-第二支撑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垂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请参照图1,图1所示为抱杆1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抱杆100,其主要作为起重工具使用。抱杆100主要包括相互连接的杆主体110和底座150。杆主体110一端与底座150相连,另一端用于起吊。底座150主要用于为杆主体110提供稳定支撑。请参照图2,图2所示为杆主体110的结构示意图。杆主体1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2和第二端114。第一端112与底座150转动相连,第二端114用于起吊。第一端112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部116和第二固定部118。第一固定部116和第二固定部118均与底座150转动相连。该设置能够提高杆主体110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一端112还可以包括加强杆120。加强杆120一端与第一固定部116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118相连。加强杆120能够对第一固定部116和第二固定部118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抱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主体,所述杆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底座,所述底座包括依次连接的座体、转盘以及支撑组件,所述转盘与所述座体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相连,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通过第二转动轴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轴线相互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抱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主体,所述杆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底座,所述底座包括依次连接的座体、转盘以及支撑组件,所述转盘与所述座体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相连,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通过第二转动轴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轴线相互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连接板相连,所述第一转动轴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转盘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转动相连,且所述转盘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多个加强板,多个所述加强板绕所述第一转动轴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呈圆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设有与所述转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杰樊飞袁仁杰涂当梧郑黄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水城钢铁集团赛德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