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8681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消音结构,主要为一可装设于门窗固定构件上的长条形胶条,其包括有一固定部与一缓冲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部的平面上设置所述缓冲部,该缓冲部隆起略呈弓形,且于缓冲部的一侧设有向内弯折、且所述缓冲部在受压迫时可沿其一侧向内凹缩而贴合于所述固定部的导角。(*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消音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装设于各式门窗中的消音结构,使门窗在闭合时,活动构件先接触消音结构的缓冲部,而不直接碰击固定构件,以达到减轻撞击力与消音的效果。
技术介绍
传统装设于门上的消音单元,如图4所示,仅以数个呈点状的消音元件a分别粘贴于门b的固定构件b1的止挡部b11上。当门b闭合时,门b中的活动构件b2先接触消音元件a,而不直接碰击固定构件b1的止挡部b11,具有消音与缓冲功能。然而此种消音单元,其组成方式在实际使用时,由于消音元件a呈点状,表面积小且薄,与活动构件b2间的接触面积较小,无法完全吸收活动构件b2的撞击力,因此,当活动构件b2闭合时仍会产生巨响。如图5所示,另一传统的消音单元,该消音单元为一呈条状的发泡棉c,并纵向粘贴于门d中固定构件d1的止挡部d11上。当门d闭合时,门d上的活动构件d2先接触发泡棉c,而不直接碰击固定构件d1的止挡部d11,具有消音与缓冲的功能。然而此种消音单元,其组成方式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发泡棉c的接触面较薄,当活动构件d2被按压时,发泡棉c无法完全吸收活动构件d2的碰击力,仍会产生声响,且因发泡棉c粘固在止挡部d11上,不但质地柔软容易遭受破坏,而且在维修时,又易产生沾粘现象,且置换不易,并非良好的消音装置。为此,本技术中的创作人有鉴于上述传统消音单元的构造方式在实际施用时的缺失,且累积个人从事相关产业开发实务多年的经验,并经精心研究,终于研发出一种具有较佳消音效果的消音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消音单元所存在的缺失,同时提供一种消音效果更佳的消音结构。本技术中的消音结构主要为一可装设于门窗固定构件上的长条形胶条,包括有一固定部与一缓冲部,其中在所述固定部的平面上设置所述缓冲部,该缓冲部隆起略呈弓形,且于缓冲部的一侧设有向内弯折、且所述缓冲部在受压迫时可沿其一侧向内凹缩而贴合于所述固定部的导角。另外,所述固定部可在左端延伸有一可插入门窗固定构件上所设插槽内的插置部,在该插置部上至少设有一组可嵌入所述插槽中定的反向卡榫。将上述消音结构安装于门窗的固定构件时,所述固定部的底面被粘贴于固定构件的止挡部上。当门窗闭合时,活动构件先接触消音单元的缓冲部,使缓冲部受力变形,变形时可利用导角吸收材料的空间,使缓冲部从导角处弯折下压成平面状态与固定部紧密贴合,而不直接碰击固定构件的止挡部以达到缓冲、减振与消音效果。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消音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中消音结构在装设后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消音结构在装设后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是传统消音单元的使用立体图;图5是传统另一消音单元的使用立体图。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中的消音结构为一长条形胶条,其包括有一固定部1与一缓冲部2,其中固定部1为一平面,该平面上设有缓冲部2,而缓冲部2从固定部1右端向左隆起略呈弓形,且该缓冲部2左侧设有向内弯折的导角21。如图2所示,将本技术中的消音结构装设于摆动式门4的固定面41上,而将固定部1底面粘贴于固定面41的止挡部411上。在实施时,即摆动式门4闭合,摆动式门4的活动面42先接触消音结构的缓冲部2,令缓冲部2受挤压变形,变形时可利用导角21吸收材料的空间,使缓冲部2从导角21处弯折下压成平面状态与固定部1紧密贴合,而不直接碰击固定面41的止挡部411,以达到缓冲与消音效果。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是在固定部1的左端延伸有一插置部3,且于插置部3上设有二组反向卡榫31、32,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说明。与插置部3相对应,在摆动式门4的固定面41上的止挡部411平面左侧开设有一插槽412,将本技术的消音结构的插置部3插入到插槽412内,使插置部3上所设的二组反向卡榫31、32嵌入插槽412中固定,同时将固定部1底面粘贴于固定面41的止挡部411上。本技术中的消音结构可因插置部3插入插槽412,且利用二组反向卡榫31、32与插槽412的卡合,而具有抵顶插槽412的作用,防止消音结构的固定部1因粘贴不牢或因长期挤压及人为非刻意性破坏致产生脱落、拉出现象,而达到加强固定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中的消音结构确实能达到缓冲与消音效果,且较传统的消音单元有较佳的缓冲避震、消音效果与固定性。另外,上述虽然对本技术中的较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即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设计精神下可以对其作出等效的变化与修饰,因此,凡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设计精神下所作出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消音结构,主要为一可装设于门窗固定构件上的长条形胶条,其包括有一固定部与一缓冲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部的平面上设置所述缓冲部,该缓冲部隆起略呈弓形,且于缓冲部的一侧设有向内弯折、且所述缓冲部在受压迫时可沿其一侧向内凹缩而贴合于所述固定部的导角。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在左端延伸有一可插入门窗固定构件上所设插槽内的插置部,在该插置部上至少设有一组可嵌入所述插槽中定的反向卡榫。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音结构,其主要为一长条形胶条,且包括有一固定部与一缓冲部,其中在固定部的平面上设有缓冲部,该缓冲部为隆起略呈弓形,且该缓冲部一侧设有向内弯折的导角,使缓冲部在受压迫时得沿导角向内凹缩而贴合于固定部。本技术中的消音结构装设于门窗固定构件的外框上,当门窗闭合时,活动构件先接触消音单元的缓冲部,以达成缓冲与消音效果。文档编号E05F5/00GK2615290SQ0324521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4日专利技术者傅汉明 申请人:鸿升国际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汉明
申请(专利权)人:鸿升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