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复封合的膜包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8554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1:06
一种可重复封合的膜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包装包括第一复合薄膜和第二复合薄膜,第一复合薄膜及第二复合薄膜两者中的一者至少包括外膜和内膜,另一者至少包括内膜,所述外膜为至少三层,其中包括相对层、指压封合层和剥离层,指压封合层位于相对层及剥离层之间,剥离层位于外膜的次内层或内层,所述剥离层与指压封合层相互作用以提供预期的层间剥离力和重新封合的功能,指压封合层与剥离层之间的剥离强度小于所述相对层与指压封合层之间的剥离强度;所述内膜至少包括热封层;所述第一复合薄膜的热封层与第二复合薄膜的热封层之间通过热封压痕粘接;所述指压封合层与剥离层之间的剥离强度小于内层热封压痕的封口强度。

A Film Packaging with Repeatable Sealing

A reusable sealing film package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film package comprises a first composite film and a second composite film. One of the first composite film and a second composite film comprises at least an outer film and an inner film, and the other at least an inner film. The outer film consists of at least three layers, including a relative layer, a finger-pressing sealing layer and a peeling layer, and the finger-pressing sealing layer is located in the relative layer. Among the peeling layers, the peeling layer is located in the sub-inner layer or inner layer of the outer membrane, and the peeling layer interacts with the finger compression sealing layer to provide the expected interlayer peeling force and re-sealing function. The peeling strength between the finger compression sealing layer and the peeling layer is less than that between the relative layer and the finger compression sealing layer; the inner film includes at least the heat sealing layer; the first composite film is composed of a heat sealing layer. The thermal seal layer of the seal layer and the second composite film is bonded by thermal seal indentation, and the peeling strength between the finger seal layer and the peeling layer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inner thermal seal inden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重复封合的膜包装
本技术涉及软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重复封合的膜卷或包装袋,可应用于真空包装、充气包装及普通包装等。
技术介绍
近年来,消费者十分关注软包装袋的重复封合技术,因为重复封合技术使得软包装产品被开封后能够方便被再次封口,便于储存。目前的可重复封合包装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设置有拉链式封合结构另一类设置有标签封合开口的结构(如常见的食品、个人护理、医药、日化产品等),上述两种结构中无论哪一种结构均存在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的缺点。于是,本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且使用可靠的可重复封合的包装便成为本技术的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且使用可靠的可重复封合的膜包装。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重复封合的膜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包装包括第一复合薄膜和第二复合薄膜,第一复合薄膜及第二复合薄膜两者中的一者至少包括外膜和内膜,另一者至少包括内膜,所述外膜为至少三层,其中包括相对层、指压封合层和剥离层,指压封合层位于相对层及剥离层之间,剥离层位于外膜的次内层或内层,所述剥离层与指压封合层相互作用以提供预期的层间剥离力和重新封合的功能,指压封合层与剥离层之间的剥离强度小于所述相对层与指压封合层之间的剥离强度;所述内膜至少包括热封层;所述第一复合薄膜中内膜的热封层和第二复合薄膜中内膜的热封层相对布置,并且第一复合薄膜的热封层与第二复合薄膜的热封层之间通过热封压痕粘接,以此在第一复合薄膜和第二复合薄膜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指压封合层与剥离层之间的剥离强度小于内层热封压痕的封口强度。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复合薄膜及第二复合薄膜两者中的一者至少包括外膜和内膜,外膜和内膜复合构成第一复合薄膜或/和第二复合薄膜。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指压封合层为压敏胶层或压敏性的水基胶黏剂层。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敏性的水基胶黏剂层采用涂布方式涂布于相对层或剥离层上,在涂布过程中,可以是满版涂布,也可以定位窗式涂布于所需部位。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膜包装上设置有开启窗口,该开启窗口设于第一复合薄膜及第二复合薄膜之间的热封压痕处(开启窗口处设有拉舌,以便于打开及闭合开启窗口),或者设于第一复合薄膜及第二复合薄膜两者中至少一者的非热封压痕区域。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所述开启窗口设于第一复合薄膜或/和第二复合薄膜上的非热封压痕区域时,所述第一复合薄膜或/和第二复合薄膜上设有膜切痕,该膜切痕包括外切痕及内切痕,所述外切痕贯穿指压封合层至外膜的外层,内切痕贯穿剥离层至内膜的热封层;所述外切痕限定区域覆盖内切痕限定区域,外切痕限定区域的边沿露出内切痕限定区域外并围绕开启窗口的边沿,以能够闭合密封所述膜包装的开启窗口。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膜切痕为点断式或连续式。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复合薄膜及第二复合薄膜中还包括阻隔层。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复合薄膜及第二复合薄膜中的阻隔层设置于外膜的表层及至指压封合层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复合薄膜与第二复合薄膜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膜包装可以由两张薄膜热封构成,也可以由一张薄膜对折后热封构成。本技术工作原理及优点:本技术中,所述剥离层与指压封合层相互作用以提供预期的层间剥离力和重新封合的功能,所述指压封合层为压敏胶层或水基胶黏剂层,指压封合层与剥离层之间的剥离强度小于所述相对层与指压封合层之间的剥离强度,打开包装上的开启窗口时,指压封合层与剥离层分离;关闭开启窗口时,稍加压力,指压封合层与剥离层再次粘合;指压封合层与剥离层之间可多次封合开启。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膜包装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开启窗口关闭状态横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开启窗口打开状态横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膜包装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开启窗口关闭状态横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开启窗口打开状态横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开启窗口关闭状态横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开启窗口打开状态横截面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外膜;11、剥离层;12、指压封合层;13、相对层;14、阻隔层;15、外切痕;2、内膜;21、热封层;22、支撑层;23、内切痕;3、第一复合薄膜;4、第二复合薄膜;5、开启窗口;6、热封压痕;7、容置空间;8、拉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3所示,一种可重复封合的膜包装,所述膜包装包括第一复合薄膜3和第二复合薄膜4,第一复合薄膜3由外膜1和内膜2复合而成,第二复合薄膜包括内膜2,所述外膜1为四层结构,其中包括阻隔层14、相对层13、指压封合层12和剥离层11,指压封合层12位于相对层13及剥离层11之间,剥离层11位于外膜1的内层,所述剥离层11与指压封合层12相互作用以提供预期的层间剥离力和重新封合的功能,所述指压封合层12为压敏胶层或水基胶黏剂层,指压封合层12与剥离层11之间的剥离强度小于所述相对层13与指压封合层12之间的剥离强度。所述内膜2包括热封层21。所述第二复合薄膜4包括热封层21及阻隔层14。所述第一复合薄膜3中内膜2的热封层21和第二复合薄膜4中内膜2的热封层21相对布置,并且第一复合薄膜3的热封层21与第二复合薄膜4的热封层21之间通过热封压痕6粘接,以此在第一复合薄膜3和第二复合薄膜4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7。当第一复合薄膜3和第二复合薄膜4本体的热封压痕6部位设置开启窗口5时,开启窗口5处设有拉舌8,以便于打开及闭合开启窗口5,拉舌8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所述剥离层11位于第一复合薄膜3外膜结构中的内层。所述指压封合层12与剥离层11之间的剥离强度小于内层热封压痕6的封口强度。所述剥离层11可以为聚烯烃层、改性聚烯烃层、弹性体或其共混物层等;所述指压封合层12可以为M树脂层或压敏性的水基胶黏剂层等;所述相对层可以为粘合层、阻隔层或印刷层等;所述热封层可以为聚烯烃层、聚烯烃弹性体层或改性聚烯烃层等;所述阻隔层可以为聚酯层、聚酰胺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聚偏二氯乙烯层、氧化物涂覆层等。所述第一复合薄膜3与第二复合薄膜4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膜包装可以由两张薄膜热封构成,也可以由一张薄膜对折后热封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在第一复合薄膜/第二复合薄膜结构中增加所需功能层。实施例二:参见附图4~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之间的区别在于:所述开启窗口5开设于膜包装的中部,所述剥离层11位于外膜1中的次内层;所述第一复合薄膜的内膜包括热封层21及支撑层22。所述开启窗口5设于第一复合薄膜及第二复合薄膜两者中一者的非热封压痕区域。所述第一复合薄膜或第二复合薄膜上设有膜切痕,该膜切痕包括外切痕15及内切痕23,所述外切痕15贯穿指压封合层12至外膜1的外层,内切痕23贯穿剥离层11至内膜2的热封层21;所述外切痕15限定区域覆盖内切痕23限定区域;外切痕15限定区域的边沿露出内切痕23限定区域外并围绕开启窗口5的边沿,以能够闭合密封所述膜包装的开启窗口5。所述膜切痕为点断式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重复封合的膜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包装包括第一复合薄膜和第二复合薄膜,第一复合薄膜及第二复合薄膜两者中的一者至少包括外膜和内膜,另一者至少包括内膜,所述外膜为至少三层,其中包括相对层、指压封合层和剥离层,指压封合层位于相对层及剥离层之间,剥离层位于外膜的次内层或内层,所述剥离层与指压封合层相互作用以提供预期的层间剥离力和重新封合的功能,指压封合层与剥离层之间的剥离强度小于所述相对层与指压封合层之间的剥离强度;所述内膜至少包括热封层;所述第一复合薄膜中内膜的热封层和第二复合薄膜中内膜的热封层相对布置,并且第一复合薄膜的热封层与第二复合薄膜的热封层之间通过热封压痕粘接,以此在第一复合薄膜和第二复合薄膜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指压封合层与剥离层之间的剥离强度小于内层热封压痕的封口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复封合的膜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包装包括第一复合薄膜和第二复合薄膜,第一复合薄膜及第二复合薄膜两者中的一者至少包括外膜和内膜,另一者至少包括内膜,所述外膜为至少三层,其中包括相对层、指压封合层和剥离层,指压封合层位于相对层及剥离层之间,剥离层位于外膜的次内层或内层,所述剥离层与指压封合层相互作用以提供预期的层间剥离力和重新封合的功能,指压封合层与剥离层之间的剥离强度小于所述相对层与指压封合层之间的剥离强度;所述内膜至少包括热封层;所述第一复合薄膜中内膜的热封层和第二复合薄膜中内膜的热封层相对布置,并且第一复合薄膜的热封层与第二复合薄膜的热封层之间通过热封压痕粘接,以此在第一复合薄膜和第二复合薄膜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指压封合层与剥离层之间的剥离强度小于内层热封压痕的封口强度。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嘉良高学文唐敏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张浦彩印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