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陶慧专利>正文

自调节式螺旋地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8400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调节式螺旋地桩,包括地桩主体和法兰盘;法兰盘包括上盘体和下盘体;地桩主体的顶端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驱动杆,驱动杆包括上杆和下杆,下杆的端部设置有供上杆进入的插槽,上杆的底端与插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上杆的顶端活动穿透于上盘体;下杆的底部安装有底板,底板的尺寸与安装槽的尺寸适配;底板的底部与安装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上杆的杆体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外部啮合套设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穿过侧边槽并与下盘体固定连接;下杆的杆体上设置有环形齿条;安装槽内还安装有第三齿轮、锥齿轮、第四齿轮和传动杆。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程度地自调节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调节式螺旋地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地,涉及一种自调节式螺旋地桩。
技术介绍
螺旋地桩广泛用于帐篷、广告牌、农业大棚、活动房、钢构厂房、太阳能光伏等装配式建筑的支架底座的锚固。现有技术的螺旋地桩结构是空心管地桩,首先制造出一个空心管,然后制造出一个螺旋片,再在空心管体的外壁焊接上螺旋片,形成地桩。空心管体的上部设有法兰盘以连接其他物体。现有的螺旋地桩,在其法兰盘上安装物体时,都是用螺栓进行连接的,固定时需要依靠垫片与螺母在两端压紧于法兰盘来实现。但是,由于螺栓的栓体一般都会比法兰盘上的孔要小一些,因此,即使在螺栓被锁紧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在孔内发生活动,导致安装结构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调节式螺旋地桩,具有一定程度地自调节功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调节式螺旋地桩,包括地桩主体和法兰盘;所述法兰盘包括上盘体和下盘体;所述上盘体和下盘体上均设置有圆形安装孔;所述地桩主体的顶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两侧开设有侧边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包括上杆和下杆,所述下杆的端部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调节式螺旋地桩,其特征是,包括地桩主体(1)和法兰盘(2);所述法兰盘(2)包括上盘体(21)和下盘体(22);所述上盘体(21)和下盘体(22)上均设置有圆形安装孔(23);所述地桩主体(1)的顶端开设有安装槽(221),所述安装槽(221)的槽口两侧开设有侧边槽(222);所述安装槽(221)内安装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包括上杆(61)和下杆(62),所述下杆(62)的端部设置有供上杆(61)进入的插槽(621),所述上杆(61)的底端与插槽(621)的槽底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81);所述上杆(61)的顶端活动穿透于上盘体(21);所述下杆(62)的底部安装有底板(65),所述底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调节式螺旋地桩,其特征是,包括地桩主体(1)和法兰盘(2);所述法兰盘(2)包括上盘体(21)和下盘体(22);所述上盘体(21)和下盘体(22)上均设置有圆形安装孔(23);所述地桩主体(1)的顶端开设有安装槽(221),所述安装槽(221)的槽口两侧开设有侧边槽(222);所述安装槽(221)内安装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包括上杆(61)和下杆(62),所述下杆(62)的端部设置有供上杆(61)进入的插槽(621),所述上杆(61)的底端与插槽(621)的槽底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81);所述上杆(61)的顶端活动穿透于上盘体(21);所述下杆(62)的底部安装有底板(65),所述底板(65)的尺寸与安装槽(221)的尺寸适配;所述底板(65)的底部与安装槽(221)的槽底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82);所述上杆(61)的杆体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63);所述第一齿轮(63)的外部啮合套设有第二齿轮(71),所述第二齿轮(71)设置有连接杆(72),所述连接杆(72)穿过所述侧边槽(222)并与下盘体(22)固定连接;所述下杆(62)的杆体上设置有环形齿条(64);所述安装槽(22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慧
申请(专利权)人:陶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