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3D玻璃模具以及用其制造车载3D玻璃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3804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9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车载3D玻璃模具以及用其制造车载3D玻璃的方法,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顶板、石墨材质的公模、石墨材质的母模和底板,公模和母模之间设置有放置并热弯玻璃板的模腔;公模内设置第一加热单元,母模内设置第二加热单元,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分别设置在模腔的上下两侧,第一加热单元与第二加热单元分别沿公模一侧模腔的成型面和母模一侧模腔的成型面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将加热管设置在石墨模具中并沿着模腔成型面设置,近距离加热模腔与玻璃板,提高加热的效率并减少能耗,提高热弯效果。

Vehicle-borne 3D Glass Mould and the Method of Making Vehicle-borne 3D Glass with i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vehicle-borne 3D glass mould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vehicle-borne 3D glass with it, including a top plate, a graphite mould, a graphite mother mould and a bottom plate arranged in turn from top to bottom, a mould cavity between the mould and the mother mould for placing and bending the glass plate; a first heating unit is arranged in the mould, a second heating unit is arranged in the mother mould, a first heating unit and a second addition are arranged in the mould. The thermal unit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the die cavity, and the first heating unit and the second heating unit are arranged along the forming surface of the die cavity on the one side of the common die and the forming surface of the die cavity on the one side of the mother die, respectively. The heating tube is arranged in the graphite mould and along the forming surface of the mould cavity, and the mould cavity and the glass plate are heated at a close distance, so as to improve the heating efficiency,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mprove the hot bend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3D玻璃模具以及用其制造车载3D玻璃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成型
,特别涉及一种车载3D玻璃模具以及用其制造车载3D玻璃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3D玻璃热成型工艺中,需要通过高温加热的方式将模具中的玻璃软化并加压成型,成型的模具基本上是采用石墨模具的,石墨具有硬度高、导电性好、防辐射、耐腐蚀、导热性好、耐高温的特性,高温下性能依然稳定,热涨和冷缩的量都很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精度,另外模具加工难度也有所降低。现有的汽车会在汽车中控、仪表盘等需要显示或触控的部位上使用车载3D玻璃,使得车载3D玻璃的设计尺寸会达到300-1200mm之间,热弯成型的最大进深将达到200mm;现有的石墨模具和玻璃热弯机的尺寸都较小,热弯成型的进深较小可以用于手机屏幕、手机盖板玻璃等小尺寸玻璃板的热成型生产,但现有的石墨模具结构和热弯机在对车载3D玻璃这类大尺寸玻璃板进行热弯成型的效果较差,良品率不高;主要因素在于,如图1所示,现有的隧道炉式热弯机采用安装有加热棒10的加热板100对石墨模具以及模具内的玻璃板均匀加热,加热棒离模腔a处的距离与加强棒离模腔b处的距离相差太大了,导致模腔a处与模腔b处的玻璃板不能在同一时间达到软化温度,即模腔a处的玻璃板已经到达软化温度时,模腔b处的玻璃板还未软化,导致模腔a处的玻璃板长时间处在软化温度中,造成模腔a处的玻璃板老化,从而导致成型后的车载3D玻璃有很多波纹和黑点,热弯的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载3D玻璃模具以及用其制造车载3D玻璃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车载3D玻璃模具,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顶板、石墨材质的公模、石墨材质的母模和底板,所述公模和母模之间设置有放置并热弯玻璃板的模腔;所述公模内设置第一加热单元,所述母模内设置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分别设置在模腔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加热单元与第二加热单元分别沿公模一侧模腔的成型面和母模一侧模腔的成型面设置。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均由多个加热管组成,所述第一加热单元的多个加热管的各加热管的中心连线与公模一侧模腔的成型面平行,所述第二加热单元的多个加热管的各加热管的中心连接与母模一侧模腔的成型面平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公模一侧的模腔成型面与公模顶部之间的厚度较厚处的几个发热管组成第一发热子单元,所述公模一侧的模腔成型面与公模顶部之间的厚度较薄处的几个发热管组成第二发热子单元;所述母模一侧的模腔成型面与母模底部之间的厚度较厚处的几个发热管组成第三发热子单元,所述母模一侧的模腔成型面与母模底部之间的厚度较薄处的几个发热管组成第四发热子单元。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管包括圆柱形壳体、同轴设置在壳体轴心的柱体、缠绕在柱体柱面的发热丝、外接电源的导线以及同轴设置在壳体外侧的固定板,所述发热丝与导线连接,所述柱体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绝缘填充层,所述导线外侧包塑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侧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由多个头尾相接的陶瓷管组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填充层由填充在壳体内壁与柱体之间的氧化镁粉末组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柱体为氧化镁棒。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公模和母模均在各加热管安装的位置开制有通孔,所述固定板的形状呈圆环状,所述固定板开制有一扇形的防呆卡口,所述通孔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卡块,所述防呆卡口与卡块卡接形成安装加热管的防呆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呆卡口的面积占固定板面积的四分之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采取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制造车载3D玻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装玻璃板,将车载3D玻璃模具放置在热弯机中,将玻璃板放置在母模上并将公模扣在母模上;步骤二,预热,往各发热管的发热丝通电,通过第一加热单元加热公模一侧的模腔以及玻璃板,通过第二加热单元加热母模一侧的模腔以及玻璃板;其中第一发热子单元和第三发热子单元的各发热管采用900℃加热时间3min的方式加热模腔以及玻璃板,第二发热子单元和第四发热子单元的各发热管采用500℃加热时间3min的方式加热模腔以及玻璃板;步骤三,软化成型,第一加热单元与第二加热单元的各加热管采用800℃加热时间3min的方式加热模腔以及玻璃板,使玻璃板软化,通过热弯机的气缸下压公模将玻璃板压弯成3D玻璃并持续1min;步骤四,退火,在1min内将第一加热单元与第二加热单元的各加热管均降至200℃,其中第一发热子单元和第三发热子单元的降温速率快于第二发热子单元和第四发热子单元的降温速率;步骤五,拿取3D玻璃,将各发热管的发热丝断电,将公模升起,拿取母模上的3D玻璃,并清理模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将加热管设置在石墨模具中并沿着模腔成型面设置,近距离加热模腔与玻璃板,提高加热的效率并减少能耗;通过第一加热子单元、第二加热子单元、第三加热子单元和第四加热子单元对石墨模具以及模腔的玻璃板先进行差异性加热再均匀加热,使得模腔的玻璃板各处可以同时软化,提高热弯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石墨模具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4是加热管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加热管防呆结构示意图。图中:1、公模;2、母模;3、模腔;41、顶板;42、底板;5、加热管;51、壳体;52、绝缘填充层;53、柱体;54、发热丝;55、套管;56、绝缘层;57、导线;58、固定板;59、防呆卡口;10、加热棒;100、加热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5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载3D玻璃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顶板、石墨材质的公模、石墨材质的母模和底板,所述公模和母模之间设置有放置并热弯玻璃板的模腔;所述公模内设置第一加热单元,所述母模内设置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分别设置在模腔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加热单元与第二加热单元分别沿公模一侧模腔的成型面和母模一侧模腔的成型面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载3D玻璃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顶板、石墨材质的公模、石墨材质的母模和底板,所述公模和母模之间设置有放置并热弯玻璃板的模腔;所述公模内设置第一加热单元,所述母模内设置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分别设置在模腔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加热单元与第二加热单元分别沿公模一侧模腔的成型面和母模一侧模腔的成型面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3D玻璃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均由多个加热管组成,所述第一加热单元的多个加热管的各加热管的中心连线与公模一侧模腔的成型面平行,所述第二加热单元的多个加热管的各加热管的中心连接与母模一侧模腔的成型面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3D玻璃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一侧的模腔成型面与公模顶部之间的厚度较厚处的几个发热管组成第一发热子单元,所述公模一侧的模腔成型面与公模顶部之间的厚度较薄处的几个发热管组成第二发热子单元;所述母模一侧的模腔成型面与母模底部之间的厚度较厚处的几个发热管组成第三发热子单元,所述母模一侧的模腔成型面与母模底部之间的厚度较薄处的几个发热管组成第四发热子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3D玻璃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包括圆柱形壳体、同轴设置在壳体轴心的柱体、缠绕在柱体柱面的发热丝、外接电源的导线以及同轴设置在壳体外侧的固定板,所述发热丝与导线连接,所述柱体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绝缘填充层,所述导线外侧包塑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侧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由多个头尾相接的陶瓷管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3D玻璃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填充层由填充在壳体内壁与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建和陈庚栋彭功祥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凯迪碳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