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结构可调控的双壳层异组分中空笼状碳微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796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9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结构可调控的双壳层异组分中空笼状碳微球。以交联的软核/硬壳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先后通过正硅酸乙酯在微球表面的水解、多巴胺在微球表面的聚合、碳化处理以及氢氟酸刻蚀等过程,制备了双壳层异组分中空笼状碳微球。本方法制备的中空笼状碳微球具有尺寸均匀、分散性好、内外碳壳层组分不同、内外碳壳层表面具有直通的大尺寸介孔或大孔等优点,同时,中空笼状碳微球的空腔大小、各碳壳层的厚度以及直通的大尺寸介孔或大孔的直径均可实现调节,是中空碳微球制备方法的创新。

Hollow cage carbon microspheres with controllable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new materials, in particular to a hollow cage-like carbon microsphere with adjustable structure and two-shell heterogeneous components. Using cross-linked soft core/hard shell polystyrene microspheres as templates, hollow cage carbon microspheres with different components were prepared by hydrolysis of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on the surface of microspheres, polymerization of dopamine on the surface of microspheres, carbonization treatment and hydrofluoric acid etching. The hollow cage-like carbon microspheres prepared by this method have the advantages of uniform size, good dispersion, different composition of inner and outer carbon shells, straight large-sized mesoporous or macroporous surface of inner and outer carbon shells. At the same time, the size of the hollow cage-like carbon microspheres, the thickness of each carbon shell and the diameter of straight large-sized mesoporous or macroporous can be adjusted. It is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hollow carbon microspheres. Innov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可调控的双壳层异组分中空笼状碳微球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结构可调控的双壳层异组分中空笼状碳微球。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开发高的能源转换和存储效率的能源体系变得越来越迫切,而这些体系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的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在各种能量存储设备中,超级电容器因具有超快的充放电速率,长的循环使用寿命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而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超级电容器的性能主要由电极材料决定。目前,包括活性碳、碳纤维、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等都被用做了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然而,由于这些材料表面仅有小的微孔,其会导致充放电过程中传质阻力过大,造成高充放电倍率下超级电容比容量的急剧下降,影响了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另外,杂原子掺杂的碳材料可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比容量,增加碳材料表面的极性并有利于电子和质子的传输和转移。中空碳微球由于具有大的中空空腔、多孔的壳层结构以及可控的表面性质而在催化、吸附、生物医药以及能源存储等领域展现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国内申请号为200610114339.X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尺寸规整的中空微米碳球的制备方法,国内申请号为200810113771.6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中空碳球的制备方法,国内申请号为200910237792.3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两亲性多孔中空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国内申请号为201110056936.2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超能活性电碳中空微球的制备方法,国内申请号为201210475554.8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氮掺杂中空碳球的制备及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中的应用,国内申请号为201410272106.7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淀粉基多孔中空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国内申请号为201410594717.3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硼掺杂中空碳球的制备及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中的应用,然而这些方法制备的中空碳微球球壁上通常只有微孔或较小的介孔,无法解决超级电容器使用过程中传质阻力过大的问题。除此之外,和由多壳层的中空碳微球制备的超级电容器电极相比,单壳层中空碳微球制备的器件的比容量较低,传质阻力较大。这是因为多层碳微球具有更多的活性位点和更短的离子传输距离。尽管国内申请号为201410588081.1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多层碳空心球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文献[Carbon2015,86,235-244]以中空的SnO2为模板,制备了杂原子掺杂的双壳层中空碳微球,文献[Carbon2016,99,514-522]以双壳层的C/SiO2为模板,制备了Fe3O4掺杂的双壳层碳微球,但是这些微球的壳层均不具备直通的大尺寸介孔或大孔,更无法实现对双壳层中空碳微球的空腔尺寸、各层壁厚、碳层组分以及碳壳层上直通大尺寸介孔或大孔的孔径调节,这对制备高性能的超级电容器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可调控的双壳层异组分中空笼状碳微球。该方法以软核/硬壳的交联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该聚苯乙烯微球软核部分为线性的聚苯乙烯,硬壳部分为二乙烯基苯交联的聚苯乙烯,然后通过正硅酸乙酯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水解构筑树莓状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接着通过多巴胺在树莓状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表面的聚合,得到了三明治型的聚苯乙烯/二氧化硅/聚多巴胺复合微球。随后通过在氮气气氛下的高温碳化处理使软核/硬壳的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内线性的聚苯乙烯软核分解形成中空空腔,交联的聚苯乙烯硬壳碳化形成内层碳壳,聚多巴胺碳化形成外层碳壳,中间的二氧化硅颗粒在此过程中嵌入并刺穿内外碳层,得到中空三明治型C/SiO2/C杂化微球。最后将上述杂化微球用氢氟酸刻蚀除去SiO2纳米颗粒,形成表面具有直通大尺寸介孔或大孔的双壳层异组分中空笼状碳微球。一种结构可调控的双壳层异组分中空笼状碳微球,其特征在于,该微球中心具有中空空腔,球壁由内外两层碳壳组成,内层碳壳的成分为普通碳材料,外层碳壳的成分为氮掺杂的碳材料,两层碳壳上有直通的大尺寸介孔或大孔,中空笼状碳微球的空腔大小、内外壳层厚度以及两层碳壳上的直通大尺寸介孔或大孔的直径可以调节。所述微球的中空空腔的尺寸可在210-550nm之间进行调节。所述微球的内层碳壳的厚度可在10-30nm之间进行调节。所述微球的内外层碳壳上的直通大尺寸介孔或大孔的直径可在35-90nm之间进行调节。所述微球的外层碳壳厚度可在35-110nm之间进行调节。一种结构可调控的双壳层异组分中空笼状碳微球,其制备过程包括下述步骤:1)软核/硬壳聚苯乙烯(PS)微球的制备:量取一定量的苯乙烯,将其滴加在120mL去离子水中,通入高纯氮气搅拌30min,加热至70℃,然后加入一定量含过硫酸钾的去离子水溶液作为引发剂,在70℃下搅拌4h,接着在上述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交联剂二乙烯基苯并反应24h,即可获得直径为250-600nm的软核/硬壳聚苯乙烯微球。2)树莓状PS/二氧化硅(SiO2)复合微球的制备:取一定量步骤1)中制备的PS微球超声分散于一定量的乙醇中,接着向上述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正硅酸乙酯并搅拌30min,然后再滴加一定量的氨水并继续搅拌10h后即可得到树莓状PS/SiO2复合微球。3)三明治型PS/SiO2/聚多巴胺(PDA)复合微球的制备:取一定量步骤2)中制备的树莓状的PS/SiO2复合微球超声分散于一定量体积比为乙醇∶水=7∶1的混合溶剂中,加入一定量三羟基氨基甲烷和多巴胺,常温下混合搅拌24h,多巴胺在PS/SiO2微球表面聚合即可得到三明治型的PS/SiO2/PDA有机/无机复合微球。4)中空三明治型C/SiO2/C杂化微球的制备:以2℃/min的升温速率,将步骤3)中制备的所有三明治型聚苯乙烯/二氧化硅/聚多巴胺复合微球在氮气气氛中加热至800℃并保温2h,即可得到中空三明治型C/SiO2/C杂化微球。5)双壳层异组分中空笼状碳微球的制备:将步骤4)中制备的所有中空三明治型C/SiO2/C杂化微球用100mL浓度为10wt%的HF刻蚀2h并经离心洗涤处理后,即可得到双壳层异组分中空笼状碳微球。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结构可调控的双壳层异组分中空笼状碳微球,其与当前报道的中空碳杂化微球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制备的笼状碳微球尺寸均匀,分散性好;2)制备的笼状碳微球内外两层碳壳的成分不同,内层碳壳为普通的碳膜,外层碳壳为氮掺杂的碳膜;3)制备的笼状碳微球的中空空腔尺寸、内外碳壳层的厚度以及内外碳壳层上直通大尺寸介孔或大孔的直径均可调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得到的双壳层异组分中空笼状碳微球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得到的双壳层异组分中空笼状碳微球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得到的双壳层异组分中空笼状碳微球的高放大倍数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列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1)软核/硬壳PS微球的制备:量取8mL苯乙烯,将其滴加在120mL去离子水中,通入高纯氮气搅拌30min,加热至70℃,然后加入14mL含0.16g过硫酸钾的去离子水溶液作为引发剂,在70℃下搅拌4h,接着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8mL二乙烯基苯继续反应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可调控的双壳层异组分中空笼状碳微球,其特征在于,该微球球壁由内外两层碳壳组成,内层碳壳的成分为普通碳材料,外层碳壳的成分为氮掺杂的碳材料,两层碳壳上有直通的大尺寸介孔或大孔,中空笼状微球的空腔大小、内外壳层厚度以及两层碳壳上的直通大尺寸介孔或大孔的直径可以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可调控的双壳层异组分中空笼状碳微球,其特征在于,该微球球壁由内外两层碳壳组成,内层碳壳的成分为普通碳材料,外层碳壳的成分为氮掺杂的碳材料,两层碳壳上有直通的大尺寸介孔或大孔,中空笼状微球的空腔大小、内外壳层厚度以及两层碳壳上的直通大尺寸介孔或大孔的直径可以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壳层异组分中空笼状碳微球,其特征在于,该微球中空空腔的尺寸可在210-550nm之间进行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壳层异组分中空笼状碳微球,其特征在于该微球内层碳壳的厚度可在10-30nm之间进行调节,外层碳壳的厚度可在35-110nm之间进行调节,内外层碳壳上大尺寸直通介孔或大孔的直径可在35-90nm之间进行调节。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双壳层异组分中空笼状碳微球,其制备过程包括下述步骤:①软核/硬壳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量取一定量的苯乙烯,将其滴加在120mL去离子水中,通入高纯氮气搅拌30min,加热至70℃,然后加入一定量含过硫酸钾的去离子水溶液作为引发剂,在70℃下搅拌4h,接着在上述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交联剂二乙烯基苯并反应24h,即可获得直径为250-600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民王瑞娟杨瑞华冯磊孟迪陈永方明明陈加福付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