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于恭专利>正文

门框与铰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773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门框与铰链结构,其是利用定位座容置筒端面上的定位凹沟,及锁固座嵌入端上的定位凸条的相互嵌卡配合,使该铰链具有定位效果,当门开启至预设处后,由于定位凸条嵌于定位凹沟处,使该门被固定于预设角度的开启状态;同时,利用门框的内、外框的套设,以及定位于外框上的螺合件螺锁于内框的螺孔,使之在调整螺合件的松紧度时,可一并改变内、外框的距离,以适应墙壁呈偏斜不平整的状态。(*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框与铰链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利用铰链上的定位凸条与定位凹沟的设立,使门可呈多段式的开启定位状态。如图8所示,为一传统的铰链10的结构,其是由二片体101、102相互铰接而成,且分别组装在门框20及门30上,以使门30铰接设在门框20上进行开启、关闭动作;然而,此一铰链10结构因不具有定位功能,所以,为了能够有开启定位的功效,必须再在墙壁及门30上分别设立一定位座及一嵌入座,以藉由嵌入座嵌入于定位座内,将门30固定;同时,因该门框20是呈固定式设计,所以其无法适应墙壁偏斜不平整的情形,造成组装时的困扰。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门框与铰链结构,其是利用定位座容置筒端面上的定位凹槽,及锁固座嵌入端上的定位凸条的相互嵌卡配合,而使该铰链具有定位效果,即当门开启至预设处后,由于定位凸条嵌于定位凹槽处,使该门被固定于预设角度的开启状态。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门框与铰链结构,其是利用门框的内、外框的套设,以及定位于外框上的螺合件螺锁于内框的螺孔,使其在调整螺合件的松紧度时,可一并改变内、外框的距离,以适应墙壁呈偏斜不平整的状态。本技术的门框与铰链结构是这样实现的该门框3结构是由内框31、外框32及面板33组成,而铰链结构是由定位座1及锁固座2构成,且该铰链是作为门框3与门4的结合元件,以将门4组装在门框3上;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框31,在其一侧端面上设有螺孔311,并在其另一侧的端面上设有通孔312;该外框32,其一侧端面上设有呈下凹状的嵌槽321,在该嵌槽321上则具有通孔322及贯穿孔323,并在外框32内设有一隔板325,以使外框32的另一侧形成一开槽326,还在该隔板325上分别设有与贯穿孔323及通孔322相对应的贯穿孔327与通孔328;该面板33,则设立在外框32的嵌槽321处;该定位座1,在其一侧设有具有螺孔柱111的定位端11,另一侧则具有一容置筒12,容置筒12内的端面中央处设有一通孔121,并在该端面上凹设有以通孔121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定位凹槽122;该锁固座2,在其上端一侧处凸设一凸部21,凸部21上具有一螺孔211,再在锁固座2的下端延设一嵌入端22,嵌入端22的中央处设有一铰接轴211,并在其端面上设有以铰接轴211为中心且向外辐射凸出的定位凸条212;藉此,即可将锁固座2的嵌入端22置入定位座1的容置筒12内,且使锁固座2的铰接轴211穿入于定位座1的容置筒12的通孔121中,此时,嵌入端22的定位凸条212恰好对应嵌在容置筒12内的定位凹槽122;接着,以螺合件324从外框32的隔板325上的贯穿孔327处由贯穿孔323穿出,以与铰链定位端11上的螺孔柱111相互螺合锁固,再以螺锁元件313穿过内框31的通孔312并锁固于墙上,接着,将另一螺合件314在通过外框32的通孔322后,穿设于外框32的通孔328处,并以一C形扣环315将之扣设,使该螺合件314固定于外框32上;还将内框31嵌入外框32的开槽326内,且将该螺合件314螺入内框31的螺孔311中,以将内、外框31、32组装在一起,最后,将面板33插入外框32的嵌槽321处,以遮蔽螺合件314,同时,将铰链的缩固座2的凸部21与门4组装;藉此结构设计,即可形成一可适当旋紧或旋松螺合件314,使内、外框31、32之间的距离能够因此而改变,以适应当墙壁倾斜时,该外框32仍可保持垂直竖立状态,而有利于与门4组装。且利用铰链的定位凸条212及定位凹槽122的相互对应嵌合,而使门4被开启至适当的角度时能够被固定于该开启状态。下面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功能,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铰链结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门框、铰链及门在组装后的俯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门框、铰链及门在组装后的另一俯视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门框、铰链及门在组装后的前视剖面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6为本技术的门框、铰链及门在组装后的实施状态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门框、铰链及门在组装后的实施状态前视图;图8为传统的门框、铰链结构图。首先,请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的铰链是由定位座1及锁固座2组装而成;其中该定位座1,其一侧是呈一定位端11,在定位端11的侧边上设有螺孔柱111,以供固设于门框8上,而其另一端则具有一容置筒12,该容置筒12中央处设有一通孔121,并在其上端面处设有以通孔121为中心向外幅射且呈凹状的定位凹沟122。该锁固座2,在其上端一侧处凸设一凸部21,凸部21内设有一螺孔211,再在锁固座2的下端延设一嵌入端22,嵌入端22的中央处设有一铰接轴221,还在该嵌入端22的端面上设有以铰接轴221为中心向外辐射,且呈凸出的定位凸条222,对此定位凸条222是与定位座1的定位凹沟122相对应。据此,即可将锁固座2的嵌入端22置入定位座1的容置筒12内,且使嵌入端22上的铰接轴221穿入容置筒12内的通孔121中,同时,嵌入端22端面上的定位凸条222恰好与容置筒12端面上的定位凹槽122对应嵌合;接着将定位座1的定位端11与门框3组装固设,而锁固座2的凸部21则与门4组装,藉以利用定位凸条222及定位凹槽122的相互对应嵌合,而使门被开启至适当的角度时,可被固定于该开启的状态。请再参见图2~图5所示,其是将门4组装于门框3上的实施示意图,在该门4上钻有孔洞41,以供螺固件42穿过设立在该孔洞41内的套筒43后,而螺固于锁固座2的螺孔211中,再在该门4的另一端上设有一止水胶条44,以供与门框3密封粘贴。又该门框3是由内框31、外框32、面板33组成,在内框31的一侧端面上具有螺孔311,而在其另一侧的端面上则设有通孔312,再在该外框32的一侧端面上设有一下凹的嵌槽321,嵌槽321的端面上具有多个通孔322及贯穿孔323,还在嵌槽321的一侧设有一隔板325,并使隔板325的一侧形成一开槽326,在隔板32 5上具有分别与贯穿孔323及通孔322相对应的贯穿孔327与通孔328。组装时,先以一螺合件324从外框32开槽326处,经隔板325上的贯穿孔327由贯穿孔323穿出,并与铰链的定位座1上的螺孔柱111相互螺合锁固,再将内框31以螺锁元件313穿过通孔312而锁固于墙5上。接着,再以另一螺合件314依序经外框32的通孔322、通孔328后,以一C形扣环315夹扣在该螺合件314上,使该螺合件314固定在外框32上,再将内框31嵌套在外框32的开槽326中,且以该螺合件314螺入内框31的螺孔311内,以将内、外框31、32组装在一起,最后,将面板33插入外框32的嵌槽321处,以遮蔽螺合件314;藉以将门框3及门4确实、稳固地组装铰接在一起。当在进行门的开启时(请参见图6、图7所示),即可施力推动门4,由于锁固座2是藉由其嵌入端22的铰接轴221与定位座1容置筒12内的通孔121的相互嵌插而相互铰接相连,因此,当门4被推动,该锁固座2的嵌入端22便随之在容置筒12的上端面上转动,使原先相互嵌合的定位凸条222及定位凹槽122相互脱离,及至该定位凸条222再次嵌于定位凹槽122内时,便可使门4开启的位置固定。另外,假如供组装门框的壁面有所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框与铰链结构,该门框(3)结构是由内框(31)、外框(32)及面板(33)组成,而铰链结构是由定位座(1)及锁固座(2)构成,且该铰链是作为门框(3)与门(4)的结合元件,以将门(4)组装在门框(3)上;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框( 31),在其一侧端面上设有螺孔(311),并在其另一侧的端面上设有通孔(312);该外框(32),其一侧端面上设有呈下凹状的嵌槽(321),在该嵌槽(321)上则具有通孔(322)及贯穿孔(323),并在外框(32)内设有一隔板(325 ),以使外框(32)的另一侧形成一开槽(326),还在该隔板(325)上分别设有与贯穿孔(323)及通孔(322)相对应的贯穿孔(327)与通孔(328);该面板(33),则设立在外框(32)的嵌槽(321)处;该定位座(1),在其 一侧设有具有螺孔柱(111)的定位端(11),另一侧则具有一容置筒(12),容置筒(12)内的端面中央处设有一通孔(121),并在该端面上凹设有以通孔(121)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定位凹槽(122);该锁固座(2),在其上端一侧处凸设一凸部 (21),凸部(21)上具有一螺孔(211),再在锁固座(2)的下端延设一嵌入端(22),嵌入端(22)的中央处设有一铰接轴(211),并在其端面上设有以铰接轴(211)为中心且向外辐射凸出的定位凸条(212);藉此,即可将锁固座(2) 的嵌入端(22)置入定位座(1)的容置筒(12)内,且使锁固座(2)的铰接轴(211)穿入于定位座(1)的容置筒(12)的通孔(121)中,此时,嵌入端(22)的定位凸条(212)恰好对应嵌在容置筒(12)内的定位凹槽(122);接着,以螺合件(324)从外框(32)的隔板(325)上的贯穿孔(327)处由贯穿孔(323)穿出,以与铰链定位端(11)上的螺孔柱(111)相互螺合锁固,再以螺锁元件(313)穿过内框(31)的通孔(312)并锁固于墙上,接着,将另一螺合件(314)在通过外框(32)的通孔(322)后,穿设于外框(32)的通孔(328)处,并以一C形扣环(315)将之扣设,使该螺合件(314)固定于外框(32)上;还将内框(31)嵌入外框(32)的开槽(326)内,且将该螺合件(314)螺入内框(31)的螺孔(311)中,以将内、外框(31)、(32)组装在一起,最后,将面板(33)插入外框(32)的嵌槽(321)处,以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于恭
申请(专利权)人:陈于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